老齡化已是無可諱言的事實。老齡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這一切來臨之時,我們依舊沒有准備好。面對如此嚴峻的社會問題,單憑政府力量顯然不足以應對,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不僅需要更多商業創新,最重要的是如何推動銀發族本身的參與。
1 兩億中國老人背後的痛和癢
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占總人口比重17.8%,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同時,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都會在家庭中終老,養老責任與照顧勞動主要由家庭承擔。
但養老服務遠遠跟不上老齡化的速度——社會化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無法滿足養老需求,市場應運而生的中高端養老機構,也並非普通家庭可以承擔。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5萬個,養老床位合計744.8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9張。也就是說,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都會在家庭中終老,養老責任與照顧勞動主要由家庭承擔。
受傳統性別文化影響,在我國家庭中,照顧責任具有鮮明的性別傾向,據北京大學老齡健康與家庭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國老年人口健康調查,我國老年家庭照料者中,大部分由女性承擔(約66.7%-75.0%爲女性照料者)。這種照顧密集、持續、長期,因此女性照顧者不得不面臨社會生活受限、個人發展遇阻以及健康狀況惡化等問題。多數研究者認爲,家庭中繁瑣而細致的照顧工作容易形成照顧者的壓力和負擔。
一方面,由于長期重複單調的勞動,負面情緒無法排解,巨大的工作量和照料壓力甚至影響正常的社會生活,女性照顧者往往會經曆焦慮、沮喪、無力、社會疏離感等各種情緒的煎熬。另一方面,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缺乏休息的機會,會對照顧者自身健康狀況産生影響,他們常常要面對自己每況愈下的身體。
而對于中青年女性而言,“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況會使她們深切感到力不從心、分身乏術,甚至被迫選擇低薪靈活的工作,從而加劇家庭中經濟地位的不平等。在照顧模式中,家中的母親常常不僅要育兒理家,還要承擔照顧配偶的責任,而自己的老年生活卻岌岌可危,甚至老無所依。
▲ 2016年4月,安徽省蚌埠市,一位鄉村小學女教師(左)在婆婆家中准備晚飯,除了學校的工作外,她還要照顧患尿毒症的丈夫和患癌症的公公。 © 圖蟲
在日本,有一種所謂“看護殺人”——照顧病人或老人的家屬難以忍受長期照料之苦,親手將自己看護的家人殺死。據日本公共電視台NHK統計,日本這類事件每兩周就會發生一起。而在我國,也曾出現過這類事件,此外,有些照顧者自身也年事較高,健康狀況不佳,甚至會出現突然過世的情況。
這類事件的背後,是一曲曲家庭悲歌。這些“殺人者”,曾經是長期扛下照顧重擔的家庭中堅,可能是你我熟悉的親友。這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然嗎?如何讓這些照顧者得以喘息,而不致抱著求解脫的心態,釀成悲劇?
一些家庭選擇聘請家政工來幫助照顧老人。這不但增加了家庭的經濟壓力,而且在這個完全由女性組成的照顧勞動實踐場中,一個女性的“解放”背後是另一位女性的悲苦,可能隱藏著另一個家庭無人照顧的現實。
我國約有60萬所家政服務機構和2000萬名家政工。但這一龐大的非正規就業群體大多沒有被納入正式的勞動就業範疇,他們的工資、工作時間、勞動保護或社會保險等都無法獲得保障。調查顯示,許多家政工都長時間超時工作。據北京科技大學王竹青教授的統計,北京有約36%的家政工每周沒有休息日,廣州和成都的情況略好,比例在20%左右。
已婚已育的家政工要面對自己和家庭分離的各種焦慮,面臨育兒的困擾,而她們中的多數終將返回農村。城市在制度、戶口、醫療、住房上,都不容留她們的晚年,他們的晚年不被人看見,衍生出一種“弱弱相殘”。
而這些照顧工作的重要性和價值,卻往往被忽視。
無論家庭、社會,還是國家政策,都沒有正視女性照顧者所承受的種種壓力。照顧活動對女性就業的阻礙也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女性的附屬地位。
▲ 2017年4月,因《我是範雨素》而被公衆熟知的範雨素在北京一處打工文化藝術館附近接受媒體采訪訪問。作爲家政女工的範雨素爲了工作,而不得不與自己的小家庭有所分離。 © 東方IC
如前所述,社會化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遠遠不能滿足養老的需求,市場應運而生的中高端養老機構,也並非普通家庭可以承擔。以廣州某高端養老院爲例,該院2017年最低收費爲7500元每月,爲廣東省年平均工資的1.34倍。
老齡化先行一步的國家和地區,嘗試了不同的應對路線,也各有苦處。在我國香港地區,政府于2013年開始推行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政府向老年人發放補貼,幫助支付市場化的養老服務,解決公共服務的不足。
香港地區政府一直鼓勵公私營合作,但養老院的排隊時間仍需三年以上,據香港立法會張超雄議員辦公室統計,僅2017年就有6000名以上老人在等候中去世。在激烈的競爭下,香港養老機構出現“照顧好的太貴或排不到,品質差者則空床率高”的現象,與其他社會服務一樣,呈現出階層分化。而被評爲“五星級”的劍橋養老院也在2015年爆出虐老事件。
面對諸多的老齡化問題,我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中國面對的問題,在全球不同國家也都有遇到,那麽他們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並讓銀發群體煥發生機呢?
以下三種解困之法,或對正在處于老齡化進程中的我們有所啓發。
2 老齡化依舊活力無窮的北歐
丹麥通過組建社區養老網絡,提供在家養老的服務,例如陪伴、組織活動、改造居家設施等,降低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風險。同時這種方式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新産業發展。
瑞典大力推廣“居家養老”,建立了一套養老金體系和家政扶助制度,鼓勵老年人二次創業以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由于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成績顯著,瑞典被譽爲“老年人的王國”。瑞典不僅是世界上居家養老率最高的國家,而且恢複了經濟的競爭力和增長速度,近年來其國家競爭力排名一直保持在世界前三的水平。
▲ 瑞典韋特蘭達(Vetlanda),經培訓後的護工和護工助理在當地社區和老年人們一起。 © commonwealthfund.org
北歐國家的經驗表明,人口老齡化也並不意味著政府將破産、經濟將停滯。只要人民的照顧需求能夠滿足、照顧者的權益受到保障、性別正義與社會公平得以落實,一個老齡化的社會依然能夠活力無窮。
3 避免孤獨死,又保有獨居自由的日本高齡住宅YUIMARU
文、圖/陳莞欣參考資料/株式會社コミュニティネットゆいま〜る
老後的住所,你怎麽選擇?住在自己熟悉的家當然很好,但身邊若無可以照應的家人、朋友,難免感到不安。年輕時選擇的住所,也未必有老後所需的生活機能。若是搬進安養機構,雖然三餐起居有人照料,設施裏的生活卻相對無趣,也不能選擇喜歡的社區環境。
對此,日本建設公司コミュニティネット(Community Net)推出社區計畫「ゆいま~る(讀音:Yuima~ru)」。該計畫在日本有11個據點,廣受好評,更在2018年獲得日本優良設計獎。他們的設計理念是:“老後的家需要特別的環境,但不應該與世隔絕。”
Community Net 公司指出,「ゆいま~る」有3個設計重點:“首先,讓住宅成爲熟齡者的家,而不只是照護設施。確保每個房間都有獨立且寬廣的起居空間、廚房、衛浴設備等,讓住戶可以照自己期待的方式生活。
其次,連結住家與地方的醫療照護資源。每棟住宅都有365天、24小時的生活支援制度,各個房間也有緊急通報系統。另外,各棟住宅都有「生活協調員」,負責確認住戶平日的健康狀況與生活需求。如果有就醫、申請看護的需求,也由協調員負責。
最後,則是創造能夠融入地方居民的社區。Community Net 公司認爲,「ゆいま~る」不只是老人居住的社區,而是開放給地方上的人們交流的場所。住宅區內的各項設施都對社區居民開放,串聯居民與在地社群的連結。”
01、是熟齡住宅,更是歡迎所有人的公共空間
如果你走訪Community Net公司的其中一個位于東京近郊日野市的社區據點——「ゆいま~る多摩平の森」,可以發現這棟熟齡住宅不同于一般安養機構,生活機能完善方便。距離車站僅10分鍾的路程,沿途有數家大型超市、醫院診所,熟齡生活所需要的資源一應俱全。
「ゆいま~る多摩平の森」的周圍環境,有超市、服飾店等,生活機能相當齊全。
集合住宅改建的社區有2棟主要建物。一是專供60歲以上申請者居住的熟齡住宅,另一則是開放給一般家庭入住的公寓。社區沒有圍牆,內有幼稚園、遊樂場、公園、菜園,甚至還有一棟結合社會教育中心、運動中心、餐廳和咖啡廳等不同設施的複合空間。
「ゆいま~る多摩平の森」社區內部,設有幼稚園、菜園、公園等不同設施,讓社區的居民在此自然交流。
醫療照護資源方面,食堂的對面就是小規模多機能設施,提供日間照護、短期照護和居家照護的服務。社區內另有透析、複健診所、失智症專門醫院以及即將啓用的安養機構。倘若哪天住戶健康惡化,也能確保自家附近有充足的醫療照護資源應對。
社區內的小規模多機能設施,提供住戶和附近居民日照等照護服務。
社區內所有的公共設施都開放給附近居民利用,附近的學生和年輕人不時會在廣場聚會。食堂則每日提供營養師設計的菜單,住戶和社區民衆都能前往用餐。食堂內的長廊還有個小型圖書館,不只是餐廳,也是集結公衆的場所。
食堂不只是餐廳,也是社區民衆聚會的地方。針對高齡者設計的菜單上詳細的標明了食材、卡路裏。一旁的白板上則列出目前社區內的活動。
此外,社區不定期舉辦類型多元的活動,例如料理、體操、演奏會、朗讀會、秋季賞楓等。去年更和同一街區的中央大學合辦「文化祭」,由住戶展出作品、演奏樂器,留學生們介紹自己的國家、舉辦市集。開放的社區讓住戶既能享有獨立的生活空間,也有機會認識在地居民、建立安全可靠的地方互助網絡。
02、獨居也安心的生活支援制度
每位住戶入住「ゆいま~る」前,都得先和「生活協調員」討論自己的生活計畫。這份計畫每年可修正一次,確保住戶不論在任何狀態下,從醫療處置到後事安排,都按照自己的期望進行。
生活計畫的內容包括:失去意識或判斷能力時,誰能做你的代理人?生命末期希望接受怎麽樣的醫療照護、緩和醫療?罹患重大難以治愈疾病時,希望醫生告知你病名和平均余命嗎?是否要接受延命醫療?是否捐贈大體或器官?希望葬在哪裏、舉辦怎麽樣的葬禮?人走了以後,房間裏的物品如何處置?
在「ゆいま~る多摩平の森」,每位協調員負責3位住戶,他們的工作不只是制定生活計畫,還有確保住戶的人身安全、協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例如想換電燈泡、無法一個人移動太重的行李或家具時,都可以請協調員協助。若是必須住院、就醫的場合,協調員也會幫忙安排,並且和照護經理合作導入政府的照顧服務。
Community Net網站上分享了住戶中山太太的心得。如今81歲,曾任看護的她原本住在自己購買的3房大公寓,過著自在開心的生活。但幾年前,她因爲膽結石住院,眼睛也動了白內障手術。
中山太太說:“一個人的老後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想要度過安全、安心的老後生活,一定要趁還有力氣時爲自己做打算。”
除此之外,她還進一步指出,她在獨居時常會感到不安。例如,出門時瓦斯有沒有確實關好?在浴室等濕滑的場所若發生意外怎麽辦?
而在「ゆいま~る」這些事情都不再擔心,不但浴室等空間皆有緊急按鈕,而且家電也有自動斷電設置,可以確實避免意外發生。
更重要的是,她認爲:“老人有權力,也必須自行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
所謂的孤獨死,不就是即使有小孩,也沒有受到照顧嗎?世道已經和以前不同了。未來打算如何過活,不自己好好選擇是不行的。
決定搬出公寓前,她也曾參觀過不少照護機構,最後她認爲:“還是想活得像自己。”在身體狀況還允許時,自由的購物、下廚、喝酒、外出。「ゆいま~る」的生活實現了她對獨立生活的渴望,也讓她有機會和年齡相仿的鄰居互相照看。
82歲的宮本先生也有類似的看法。住在「ゆいま~る多摩平の森」,走路10分鍾就能到達車站。身體還健朗的他,不想被一般老人的觀念束縛,閑暇時間還可以坐電車到處旅行、拍攝喜歡的風景照片。他還提到:“肚子餓的話,從家裏到車站之間就有三家牛丼店呢!”
想住在這樣的社區,得花多少錢?「ゆいま~る多摩平の森」一個月的租金約爲11萬8,000至15萬4,000日圓不等(約人民幣7千到1萬),住戶的生活支援費、醫藥品耗材和水電、餐費等花費,則平均約爲139780日圓(約人民幣8600元)。以日本的薪資和物價水准來看,算是一般中産階級皆能負擔的費用。
更重要的是,在「ゆいま~る」,住戶可以合理的價格取得個人化的生活支援。像是:“只有洗澡需要協助、只有午餐想和其他人一起吃、臨時有親友要來住宿等等”,同樣是熟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型態都不同,自然需要客制化的服務。
不必仰賴他人而活,但自己力有未逮時也有可靠的夥伴能協助。「ゆいま~る」開創了一種介于一般住宅和照護機構間的生活模式,讓人到生命的最後都能活得像自己。
4 透過“職務再設計”,
71歲新加坡人資幫熟齡者找到新工作
編譯:陳莞欣
資料來源:ImpaceHub、USA Today、Silver Spring、Asia One、Silver Horizo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人過了50歲,明明身體還很健康、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職場上卻沒有用武之地?
71歲的Helen Lim是新加坡的新創公司CEO。在退休之前,她曾在公私部門負責人資工作長達40年,服務過的單位包括知名印刷公司Xerox、新加坡衛生部等。65歲那年,她踏出退休後的舒適生活圈,創立銀泉公司(Silver Spring),協助熟齡者再就業,挖掘他們的生命價值。
01、職務再設計,讓熟齡者重回職場
和台灣相似,新加坡的人口結構正在迅速高齡化。2015年,1/8的新加坡人超過65歲。2030年以前,這個數字會提高到1/4,使新加坡成爲全球最老的國家之一。年長者若能延長職業壽命,維持獨立的經濟來源,其實也是降低國家財政與補助的負擔。
2006年到2009年間,Helen受邀擔任新加坡最大的健康照護企業醫療保健集團(SingHealth)的顧問,協助增進集團內部的熟齡員工福祉並提升他們的職場能力。在這段期間,Helen規劃了幾個創新的工作模式,讓退休族可以重回職場。
例如,發展産後居家照顧服務,讓退休的護士、家庭主婦可以彈性工時兼職的方式工作。擔任醫療保健集團顧問的經驗,讓她發現許多熟齡員工的才能未被開發,更有許多退休族、家庭主婦因爲離開職場,處在社會孤立的狀態。
退休多年的她,開始思考如何以自己的專業,爲這群人帶來正面的影響。
02、熟齡互助,挖掘熟齡生命價值
機緣巧合下,Helen發現一棟辦公室大樓的店面正在招租。她創立公司銀泉,開設咖啡廳「Chatters Café」,聘用50歲以上的員工管理、營運、收銀、做外場服務生,創造熟齡者的工作機會。
咖啡館模式剛開始相當成功,相同店型一度擴展至3家。然而,隨後産生的資金問題,讓Helen發現這種經營模式很難長久。2家咖啡陸續關閉,現在只剩一家在醫院內經營。
2010年開始,銀泉開始將主力放在新的業務上:爲熟齡者媒合工作機會,協助他們回到職場。
然而,在金融海嘯過後,全球就業市場相當艱困,40歲以上的員工得承受更嚴重的就業歧視。因此這項任務剛開始非常困難,公司燒掉10萬美金的資金,而且一年內只幫8個人找到工作。
所幸在2012年,銀泉與新加坡東北社區發展理事會建立合作關系,媒合業務逐漸走上軌道,咖啡廳的經營也漸漸穩定。公司財務達到損益兩平,在半年內幫助170人找到工作。
例如,58歲的Philip原本是辦公自動化産業的銷售主管,也創辦過IT公司。60歲那年,家人建議他退休、享受生活。沒想到退休之後,他卻覺得郁郁寡歡。銀泉介紹他到一家只有5人、急需企業咨詢卻無法負擔費用的小公司擔任顧問。
Phillip善用他過去的經驗,爲這家公司組織了有力的銷售團隊,成功讓該公司獲利擴張,員工也由5人擴增爲50人。
此外,Helen也另外創立了會員制的旅行平台Silver Horizon Travel,雇用熟齡員工推出專屬熟齡者的旅遊行程。該平台強調行程規劃舒適、沒有壓力,且參加者在參加旅行前後都可參加由Silver Horizon舉行的聚會,和同齡的好友盡情交流,創造熟齡者活躍的社交社群。
03、銀發族是寶庫,不是海嘯
Helen認爲,在未來高齡化、少子化的社會當中,年輕人變少,雇主們會發現人才愈來愈難找。因此,“何不讓這些有經驗的熟齡員工幫助你穩定公司?他們還很有能力,不是過了55歲就走下坡了。”
當然,想讓熟齡員工順利留在職場上,職務再設計是必要的。例如,銀泉經營的Chatters Café提供字體較大的收銀機、減少配送以降低員工的身體負擔。新加坡最大的連鎖超市NTUC FairPrice有一半員工年紀在50歲以上,該公司的做法則是提供彈性工作時間,並且爲熟齡者提供特定職位,例如客服代表等。
下一步,Helen希望能鼓勵更多銀發企業家進入市場。但在此同時,她也不戀棧權力,已經找好了公司的接班人。
“我知道我得准備放手,讓公司成長,我不能緊抓著它不放,否則我走了,公司也會跟著一起結束!”——Helen
Helen認爲,退休後創辦銀泉,最大的收獲是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有熱情與韌性。她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裏,年齡歧視可以從職場上消失。
“我希望人們可以優雅老去。我希望保持活力,創造更多成功故事,讓這些我們幫助過的人都成爲倡議者。”——Helen
面對高齡化的未來,Helen樂觀的說:“銀發族是寶庫,不是海嘯!”
5 未來不必悲觀,創新必將醞釀無限可能
老年社會臨近,高收入者有更多選擇,而多數普通人,特別是收入底層的群體,難以支付昂貴的照顧費用,更加高度依賴家庭或缺乏基本權益的家政工人,造成種種困境。
人人都要面對養老問題。如何不至于老年勞碌、老無所依,如何建立一個普惠的照顧體系和讓年長的人重獲價值,是亟需思考的問題。節省支出和延遲退休是一時,而保障照顧者的基本權益,同時改善社會環境,降低老年人失能風險、平衡性別責任以減輕照顧者負擔,以及讓退休不等于脫離社會,則是長遠。
同時,隨著時代的進展,我們應該重新定義年齡,消除年齡歧視,讓更多年長的人發揮應有的價值。
“不生娃”導致的危機逼近!
權威報告預警,
中國10年後或每2個人工作就要供養1個老人
按照未來每年60歲以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800-1000萬的速度,10年左右的時間後,中國60歲以及以上人口將達到3.4億左右,大約每2個人工作就要供養一個老人。
低生育率導致的危機正在逼近。
1月2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鄭忠偉指出,2020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2.5億人,山東、四川、遼甯三個排名前三的省份老齡化比例超過世界老齡化比例,這3個省老齡人口將超過2000萬,超過了一些歐洲國家的人口總量。
“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緊迫問題。 ”他在該日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行的《老年健康藍皮書》發布會上說。
數據顯示:
2018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上一年下降200萬,人口出生率爲10.94‰,爲1949年以來最低。
而老齡化速度正在迅速加快,2018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比上年同期增長859萬,比2008年末增加了8960萬人。
按照未來每年60歲以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800-1000萬的速度,10年左右的時間後,中國60歲以及以上人口將達到3.4億左右,大約每2個人工作就要供養一個老人。
低生育率使得老齡負擔加重數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因爲人口出生率逐步走低,這使得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老齡負擔快速加重。
上述藍皮書指出,預計在2015~2050年,中國全社會用于養老、醫療、照料、福利與設施方面的費用占GDP的比例,將由7.33%增長到26.24%,增長18.91個百分點。
爲此,面對如此嚴峻的老齡化挑戰,中國亟須開拓一條中國特色健康老齡化路徑,這將爲世界同樣步入“未富先老”之列的國家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經驗。
導致如此的原因是, 與“邊富邊老”和“先富後老”的發達國家不同,中國在剛邁入老齡化社會時處于“未富先老”狀態,而在2026年老齡社會到來之際,我國憑借現有的經濟發展趨勢也難以達到“富有”的水平,即人口老齡化進程超前于經濟發展進程,這使我國面臨的風險、挑戰更爲嚴峻。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挑戰主要體現在,由于勞動力人口比例縮減,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全社會用于養老、醫療、照護、福利保障和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出將大幅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加重。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公衛學院院院長劉遠立指出,中國中度和輕度失能老人4600萬,95%靠家庭人員照顧,得到專業化人員照顧的比例不到1/100。照顧部分失能老人成爲一些家庭越來越大的經濟負擔。
一些家庭成員本來可以去工作創造財富,結果因爲缺乏社會保障制度,把大量時間用于照顧老人。
“不能因此出現因老致貧問題。”劉遠立認爲,照顧失能老人,應該由政府、家庭、社區以及社會共同出資,進行專業化服務。
如何避免勞動力資源短缺?
上述藍皮書指出,人口老齡化將改變勞動力供給格局和影響技術進步,使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呈現勞動力資源短缺、與技術進步相關的人才與資源投入相對不足的局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
數據顯示,2018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比上年同期增長859萬,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827萬人,比重上升0.5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60周歲及以上人口10年內(2018年末比2008年末)增加了8960萬人。
按照未來每年60歲以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800-1000萬的速度,1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60歲以及以上人口將達到3.4億左右。
而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了2600余萬人,2018年末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70萬人,比重下降0.6個百分點 。2018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586萬人,爲1978年以來首次下降。按照現在老齡化速度加快、就業人口減少的速度看,10年左右的時間後,中國大約每2個工作人口要養活一個退休人員,這和目前的日本差不多,而日本目前經濟已經出現了連續20年的零增長。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近期撰文指出:
受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的影響,勞動力供給總量下降,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也首次出現下降,預計今後幾年還將繼續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給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帶來挑戰。
過去一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繼續減少,就業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下降,但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9億人,就業人口總量仍達7.8億人,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通過提高勞動參與率,擴大和保障就業等方式,發揮好現有勞動年齡人口和就業人口的作用,進而通過優化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結構,提高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素質,發揮人力資源、人才資源的作用,潛力很大。
他建議,下一步要深刻把握人口發展變化規律,科學制定應對措施,實施人口均衡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優化和提升勞動年齡人口的結構和素質,不斷促進人口和社會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老年人可以成爲勞動力?
上述藍皮書也提出,未來要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爲其提供支持性的養老、預防、醫療、康複、照料環境,通過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來極大地減輕政府和社會的財政負擔。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建議:
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措施的實現會使健康、活力的老年人增加,帶來人力資本折舊率的降低,有利于形成第二次人口紅利。目前我國老年人年齡結構偏“低齡化”,一方面,可爲傳統的勞動人口(15~64歲)增加一部分“銀發勞動力”供給,充分發揮老年群體特別是退休群體技能熟、經驗多的優勢,繼續爲社會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成爲非正式勞動力,通過照顧子孫等爲家庭做貢獻,緩解子女家庭壓力,老年人還可以通過稅收與消費、資産轉移等爲社會經濟做貢獻。同時,少子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使更多婦女從子女養育和傳統家務中解放出來,婦女勞動力數量將進一步增加。
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升級,人口老齡化使老年人口消費率上升,倒逼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和出口依賴型向拉動內需型轉變,長期照顧和老年健康服務將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並促進養老産品、保險産品、醫養産業等繁榮發展。
實現和推進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是我國應對老齡化高速發展態勢的必由之路,科學看待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過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推動醫養結合、推進長期照護保險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老年友好環境,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夠享有更高的生活質量,促進代際關系的和諧,努力實現老齡化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
該藍皮書指出,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失智、失能半失能老年群體規模將逐漸擴大,針對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醫療、養老服務是目前存在的政策瓶頸和短板,建議國家在制定政策時予以重點關注,以補足相關醫療、養老服務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