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婦女必須嫁人,這是社會風俗,可是在中國清朝時期,出現了一批不嫁人的婦女,這種婦女被當時的社會稱爲自梳女,也稱媽姐或姑婆。
自梳女是把頭發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表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與女伴相互扶持,離世怕稱淨女。明代中後期由于蠶絲業的興起爲女人提供了謀生的機會,所以出現了自梳女,得以相沿300余年。
自梳女産生于清朝後期,是廣東獨有的特殊群體。據《順德縣志》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濟獨立。她們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後,在婆家受虐待,地位低下,因此不甘受此氣,情願終身不嫁,于是産生了自梳女。
自梳女自梳後,就可以獨立自立,可以走出家門,出外耕作、經商或打工。在很多香港或新加坡的電影裏,經常出現自梳女,這都是廣東女人下南洋,一般當女工或保姆,有的跟隨主人家一生,如同家人。
現在人都說不結婚是耽誤青春,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嫁人生孩子。可是爲什麽自梳女卻非要不嫁人呢?這是因爲嫁人在古代實在是一件苦差事,不信我們可以細細道來。
一般當自梳女的都是貧窮人家的女兒,嫁人也是嫁窮人。結婚後,女人明著是被婆家和丈夫養著,其實還有要辛苦幹活。不但要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種地養豬,而且要伺候丈夫和公婆,跟當傭人一樣辛苦。而當傭人是有工資的,嫁人當家庭主婦幹活是沒工資的。
那時婦女地位低下,女人嫁人後還要受丈夫和婆婆的氣,甚至還要挨打受罵。天天辛苦幹活,吃不好,住不好,沒人心疼,丈夫和婆婆雞蛋裏挑骨頭,想哭都沒地方哭,所以那時經常有婦女因家庭事自殺的。
窮苦女人最苦的是生孩子,女人嫁了人後就要一胎一胎地生。如果不生孩子,會被丈夫和公婆打罵,被別人嘲笑。如果生孩子,生多了還是麻煩。窮人家養不起那麽多孩子,就把多余的孩子溺斃。
女人辛苦懷孕十月,還要受分娩之痛,最後還要看著孩子被丈夫和婆婆殺掉,這是多麽心痛的事。這是殺掉一個孩子並不是最後的結果,以後還要是生孩子,還是要一次一次看著孩子被殺掉。
因爲那時沒有避孕方式,想不生孩子,除非夫妻分房住,可是窮人沒啥享受,不肯放棄身體上的欲望,甯可讓妻子多次懷孕生子,多次殺嬰兒。
而女人生女兒時更是可憐,有些厲害婆婆不准兒媳婦生女兒,直接在産婦屋裏准備尿桶,尿桶滿了,孩子也生出來了,一看是女嬰,一邊罵著只會生賠錢貨,一邊把女嬰直接放尿桶裏溺斃,這讓産婦多麽傷心?
嫁人的女人是多麽苦,又要辛苦幹活,又要受婆婆和丈夫的氣,甚至打罵,還要不斷的生孩子,不斷地看著孩子被殺,嫁人有何樂趣?實在是一項苦差事。
有人說嫁人可以享受男女之歡樂,問題在于很多夫妻之間都沒有愛情,丈夫長得又不帥,和丈夫同房有什麽快樂?倒不如一生不嫁人,一個人清清淨淨,免得沾一身婦科病。
嫁人實在是沒有什麽好處,是一件苦差事。所以清朝末期很多廣東婦女選擇了當自梳女,她們可以自己打工養活自己,爲什麽要嫁人受苦?
爲什麽到清朝末期才出現了自梳女?是因爲婦女經濟獨立,可以自己出外工作養活自己了。現在雖然沒有自梳女這個行列了,可是很多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的女人也選擇了不婚不育,過單身生活。
爲什麽自梳女不願嫁人,是因爲嫁人實在是太苦了,是一項苦差事,不如一個人生活輕松自在,自己賺錢自己花,誰的氣都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