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爲“藝術•符號:無界共生”的展覽將于9月10日至10月9日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展出,展覽將呈現來自中國、德國、瑞士、芬蘭、新加坡、韓國、美國的16組藝術家帶來的影像、聲音、攝影、裝置。展覽的特殊之處在于,作品集中于表現圍繞聽覺障礙人士獨特的藝術天賦和潛能,展開的多元藝術探索與形式,既不掩飾自己的視角,也不隱藏自己的局限性。
出生于陝西的楊建華是一位視覺白話藝術家,是中國手語文學活動的評委。他這次的作品是《視覺白話彙編》,視覺白話結合了包括啞劇和詩歌等不同的元素,配合強有力的動作、標志性符號、手勢和面部表情,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敘事風格。模仿電影效果是視覺白話表演的一大特色,例如體現長鏡頭、鏡頭推遠拉近、快慢動作以及全景視角。角色轉換是另一種玩轉故事的方式。藝術家通過動作在不同的角色甚至物體之間切換,從而構建一個故事。楊建華曾參加過美國、法國、荷蘭、巴西、英國等不同國家的許多在線視覺白話比賽。
圖說:《反轉的奧德賽》影像畫面
《反轉的奧德賽》是出生于韓國的藝術家郭允珠在2009年鹿特丹藝術展中呈現的作品,取材于郭允珠移居歐洲的個人經曆。在十幾歲時,她在韓國通過植入人工耳蝸使聽力得到了改善。然而在歐洲,她濃重的英語口音使任何交流都變得非常困難。“當我在歐洲開始用英語交流時,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這讓我確信我是一個真正的聽障人士,我也意識到了我作爲亞洲人、女性以及聽障女性的身份。”這段經曆激發她將植根于她聽覺障礙人士身份的創作內容與“藝術家展示”的公共情境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互動的演講表演。
圖說:《人的愛我》影像畫面
藝術家王明生于1971年,現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教授。2009年,他的個展《模仿的生活》獲得了威尼斯雙年展的特別獎。王明巧借電影中的標志性場景,探索和質疑了語言、身份、性別、刻板印象。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創作于2012年的《人的愛我》,同這個迷惑人的又似曾相識的作品名稱一樣,在這個作品中,王明把喬治•格什溫作曲、盧茨•福斯特用美國手語演繹的歌曲《我愛的人》倒著唱,倒著錄制,又倒著播放。但同時,他也將手語版本倒向演繹又正向播放。無論是聽覺障礙人士,還是正常人,在觀看作品時都會有同一種困惑:你辨識得出,但又感到一些奇妙的變化。
手語說唱藝人徐珉也是非遺烙畫手藝人、第二屆中國手語文學大賽冠軍。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手語版《孤勇者》能激起大部分人的勇氣和理解,這首歌對聽障群體也有特別的意義——雖然我們聽不到音樂,只能通過歌詞來感受,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指尖來傳遞自己對“孤勇者”的情感,用“心”去呐喊!相信這首手語版的《孤勇者》能激活每一個拼搏的你。
藝術家胡曉姝與舞蹈家、手語老師浦文沅綜合手語、肢體動作、舞蹈和節奏元素將在開幕式上進行表演。“手語詩包括手寫文字以及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生動的形象、相關的概念、頓然的體悟、矛盾的思想和潛藏的情感。手語詩是由手語故事講述演化而來的一種文學形式。”這首用中國手語表演的手語詩,表達了在無聲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將全球聽覺障礙人士群體連結起來。這首詩所講述的,與其說是聾人在有聲世界中的缺失,不如說是手語和文化激勵全球聽覺障礙人士前進的力量。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