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美國陸軍曆經多年終于結束了對新輕型坦克的選型工作,並且已經授予了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96輛的制造合同。但奇怪的是,在合同文本中美國陸軍並沒有提到“坦克”這個詞,而是以項目名稱“機動保護火力車輛”作爲代稱。並且美國陸軍近些年來在關于該項目的所有信息中,都在盡量避免使用“坦克”這個名詞,即便在不得已使用時也會將其放到引號中。美國陸軍爲何如此排斥這個名稱呢?
美國陸軍自從1996年退役全部M551“謝裏登”以後,就再也沒有裝備過任何輕型坦克。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爲了替代老化的M551而啓動過M8裝甲火炮系統的研制,但就在決定1996年量産時,卻因爲訂單稀少而最終下馬。之後,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就進入了全面“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時代,直到2017年美國陸軍重啓輕型坦克的研制。只不過這一次“輕型坦克”不再出現,而代之以“機動保護火力車輛”(MPF)。但在3家競標企業激烈“搏殺”多年後,美國陸軍終于淘汰了新加坡和英國的競標企業,在2022年6月28日選定美國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爲最終中標企業。
其實這個中標結果並不令人奇怪,在當今美國國內經濟低迷的時候,一貫依靠軍事開支拉動經濟的美國政府,肯定會借機將這個“大蛋糕”留在國內生産。對此可能有人會反駁說,不就是一輛輕型坦克嗎?能增加多少美國GDP?其實對美國重大軍事研制項目有了解的人都明白,這些項目沒有一個便宜貨!
就拿這次的“機動保護火力車輛”項目爲例:該項目僅在前期開發階段美國陸軍就花了60億美元,目前簽訂的首批96輛低速量産型還要再花11.4億美元,每輛均價約爲1187萬美元(據說能買2輛VT-5主戰坦克)。後續美國陸軍的計劃采購會高達504輛,采購金額即便不計算通貨膨脹也仍需近60億美元,而全生命周期30年維護費用也預計爲170億美元。因此,區區一項“輕型坦克”項目,光前期花費就需要131億美元左右(如果加上後期維護費用,整個項目耗資高達300億美元)——難道美國軍火商會讓這麽大的項目溜走嗎?
而美國陸軍不願意直呼其爲“輕型坦克”的原因,其實沒有外界想得那麽複雜:純粹是美國陸軍高層怕一線美軍將其與“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混爲一談,從而將“輕坦”錯誤地與對方重裝甲部隊對抗。這其實也是美軍近些年征兵不斷放低標准帶來的惡果,目前美軍普通士兵中有不少人竟然把斯崔克裝甲車、M109自行火炮和普通悍馬吉普車都當做“坦克”,如果這樣的美軍與某大國裝甲部隊面對的話,恐怕下場會很悲慘!
“機動保護火力車輛”整車全重也不過38噸,防護一般,只能依靠其良好的通過性、機動性和火力優勢,來伴隨步兵打擊火力點和堅固陣地,因此實際上該車的作戰定位與 “突擊炮”較爲接近,只不過它的外觀被設計的與坦克極爲相似。而在美軍內部,對于重量高達70噸的“油老虎”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也是怨言頗多,主要是其龐大的自重使其難以快速運輸,無法伴隨步兵進行快速機動部署。而一向注重快速反應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在去年淘汰了最後一個坦克營。
但隨著“機動保護火力車輛”的投産,這種C-17一次可以運送3輛、C-5一次運送5輛的“輕型坦克”,可能又會重新被美國海軍陸戰隊看上。另外,“機動保護火力車輛”的演示車上已經挂上了“82空降師”的旗子,看來一直缺乏重裝備支援的空降師或許未來也是該車的重要客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