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都市農業?簡單地來講,就是在城市裏種地。
都市農業以生態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市場創彙農業、高科技現代農業爲標志,以園藝化、設施化、工廠化生産爲手段,融生産性、生活性和生態性于一體。
受疫情影響,在家種菜養雞似乎成了英國人最愛幹的事情之一。
“蜘蛛俠”的扮演者英國演員“荷蘭弟”(Tom Holland)因爲搶不到雞蛋,于是靈機一動幹脆買了三只母雞,爲自家提供新鮮雞蛋。英國創作型歌手艾德·希蘭(Ed Sheeran)也開始了“農場主”的生活,種植包括西紅柿、卷心菜、莴苣、洋蔥、草莓和土豆在內的有機蔬菜和水果,還打算在草地上養些綿羊和山羊。
據《每日郵報》報道,在封鎖期間,英國民衆有關堆肥和種植蔬果的咨詢激增。專家表示,這可能會對都市農業産生持久的推動作用。
都市農業一直是農業政策關注焦點。早在2012年,農業農村部就首次發布支持“都市農業”的政策《關于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意見》。《意見》強調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産的基礎上,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將都市農業建成城市“菜籃子”産品重要供給區、農業現代化示範區、農業先進生産要素聚集區、農業多功能開發樣板區、農村改革先行區。
農業行業觀察認爲,都市農業是農業産業鏈溢價的新方式,不僅僅改變農業,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都市農業的核心價值也將進一步凸顯。
目前,都市農業正在全世界興起,在中國也有望迎來都市農業的新高潮。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都市農業在全球都有哪些好模式?
1
新加坡都市農業
目前,都市農業方面做得最好的當屬新加坡。
論自然條件,新加坡可謂是“天資貧瘠”,724平方公裏的土地中只有1%的農業用地,生産成本高于東南亞其他任何國家,90%以上的食品依賴進口。盡管如此,其都市現代高科技農業水平在世界上仍處于領先地位,都市農業在保障食物供應特別是蔬菜供應、改善城市生態、提供觀光旅遊等方面功不可沒。
新加坡的“都市農場”,不同于歐美的現代化、機械化大型家庭農場,而是小而精的現代化農業科技園。新加坡現有6個農業科技園,總面積1465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3%。包括動物學家、微生物專家、遺傳專家、昆蟲專家、農業專家和蠶桑學家在內的大量科技專業人員參與其組建和管理。
新加坡的目標是到2030年,通過增加本地水果、蔬菜和肉類及魚類蛋白的供應,實現30%的農産品自給自足。近日,新加坡政府宣布了加快本地食品生産的新措施,其中包括一項將公共住宅區停車場屋頂改造成城市農場的計劃。
2
日本都市農業
日本有四分之一的農民,都是城市農民。國際化大都市東京保留了超過50萬畝的農田。在這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的島國,都市農業2%的農地提供了8%的農業總産值。
日本的都市農業分爲幾種,有可以供市民租用的土地,承租者經營、農業所有者收取租金;有專爲65歲以上的老人開辟的“銀發族農園”,老人在這裏體驗耕種收獲的樂趣;有將農産品生産消費和休閑旅遊結合到一起的農業公園,公園中建有景觀區、水果區、花卉區等;還有供都市人休假的農場民宿,以及觀光體驗農業,這些都分布于都市或者近郊。
日本某人力資源公司的都市農場大樓就矗立在東京車站繁華的街頭旁。高達九層的商業辦公大樓,農作物旺盛生長,結出的果實供員工餐廳烹饪。職員在富有生機的自然生態中辦公,隨時可走入蔬果間。
3
馬來西亞都市農業
都市農業在馬來西亞不是一個新概念,當地城市居民很早就開始利用房屋周圍的空間進行耕種。目前馬來西亞已擁有約1.1萬個都市農業型社區,力爭到2020年創建兩萬個都市農業型社區。
都市農業也被稱爲“家庭園藝”,産品可供自己消費,或拿到市場出售。與鄰居分享收成也是這種農業形式的典型特征之一。
爲推行都市農業,馬來西亞政府頒布了多項相關政策。其中,2011年頒布的《國家農業食品政策(2011—2020)》強調采用現代技術,使農業食品産業能夠靈活地適用于城市和城郊環境等有限空間。《國家綠色技術政策(2009)》和《綠色地球計劃(2005)》強調通過技術提高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水平,並將都市農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同時鼓勵城市居民參與農業實踐。
爲了在社區居民之間建立共享意識和責任感,馬來西亞行政中心布城啓動了“食用花園”和“社區花園”項目。雪蘭莪州、彭亨州等地方政府近年來也積極推動“社區菜園”計劃,在當地居民中獲得不錯的反響。
同時,馬政府支持垂直農法、水培等相關技術的開發。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已經設計並開發了幾種經濟實惠的垂直農法,適用于有限的、不適宜耕種的城市空間。
4
英國都市農業
集農場、動物園、研學于一體。
Mudchute公園及農場(Mudchute Parkand Farm)是歐洲最大的城市農場,位于倫敦東部的狗島(Isle of Dogs),占地面積約32英畝,全年對公衆免費開放,這裏是一個集農場、動物園、戶外自然教室和社區交流中心爲一體的綜合體。
農場裏飼養很多稀有的動物和家禽,擁有包括羊、牛、馬、羊駝、兔子、火雞、鳥類等各種農場動物超過200種。大型動物在室外草場、田野上放養,小型動物比如兔子、花栗鼠、荷蘭豬等,則是室內“寵物角”的主角。一旁的大型鳥屋裏還有金絲雀、鑽石鴿子,鹦鹉、鴛鴦等這樣的小鳥兒。
農場公園同時也有大片的綠地可以野餐、滑草、活動等,擁有餐廳、馬廄、定時開辦陶藝課程、馬術課程,提供托兒所、課後俱樂部等兒童服務……這也是農場的主要收入來源。
因爲距離城市居住區只有一步之遙,農場也租借場地給市民們,用來舉辦生日聚會、聖誕舞會、公司團體會議等多種活動。當然,公衆捐款也是農場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5
中國都市農業
經過多年的實踐,國內一些城市在學習國外案例的基礎上,探索出了符合自身實際、具有當地特色的都市農業發展模式:
特色高效種養模式
該模式體現的是都市現代農業的生産性功能,主要是以當地優勢資源和特色農産品開發爲基礎,向社會供應優質、安全和多樣性的農副産品,以適應和滿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
近年來,江蘇盱眙縣充分發揮盱眙龍蝦的品牌優勢、110萬畝水稻面積的資源優勢和國家級生態縣的山水生態優勢,大力示範推廣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模式,開辟了一條綠色富民、振興鄉村的新路徑,先後榮獲全國生態龍蝦第一縣、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全省首批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等稱號。
稻漁綜合種養,讓稻田裏“長出”經濟價值高的蝦蟹魚鴨,不僅有效改善了農業環境、提高農産品質量,更讓農民朋友實現“大豐收”。農民純收入是單一種植水稻的4倍以上,並且小龍蝦由于不受陽光直射,品質也更好。
市民農園模式
該模式提倡消費者積極參與其中,與生産者共建信任、分擔風險,也可稱爲市民參與合作模式或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主要是針對城市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需求,采用原生態、有機的農業生産方式發展精品農業,並通過提供産品配送和土地租種等服務,在農場和社區居民之間建立直接聯系的新型農産品貿易形式。
北京海澱區的小毛驢市民農園是國內第一家社區支持農業農場,根據信用互助體系,在配送份額服務方面,消費者需要在種植之初預先支付份額費用,還可以不定期到農場參加勞動並參與監督,農場則負責生産出綠色有機蔬菜等各種農産品,定期配送給成員家庭;在勞動份額服務方面,市民除了承租農地,還可以參與小毛驢農園的建設和經營。
休閑觀光模式
該模式是將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利用自然生態景觀、農業生産條件和農村文化資源,在城市郊區開發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項目,以都市人不熟悉的農業生産過程、農村生活環境等爲賣點,吸引遊客前去采摘觀賞、領略自然、住宿度假、享受田園,以滿足城市居民休閑、遊憩、觀光的需要。
地處西北的甯夏賀蘭縣,不僅種起了水稻,而且種出了新花樣——在稻田養魚的基礎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遊客在這裏可以體驗農耕、垂釣等,還可以通過信息平台追溯有機水稻、有機瓜果等産品質量。目前,園區每年産出大米260萬公斤,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農民80余人就業。
産業化經營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通過建基地、興龍頭等形式,推進土地集約利用,促進都市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産、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從而加快推動都市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在具體的實踐中,有的是産加銷或産加銷遊一體化經營模式。
比如重慶江津區,在生産上,采用訂單農業方式建設標准化富硒種植基地;在加工上,依托農産品加工園引進大型加工企業,開展鮮活農産品精深加工;在銷售上,通過建設富硒農産品産地集配中心,積極推進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旅對接;在旅遊上,利用北部休閑農業、南部生態旅遊、中部高效農業資源,打造農業旅遊園區。
高新技術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依靠城市在區位、科技、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集聚國內外先進農業技術、産品及人才,爲都市農業發展提供配套的技術服務或者運用高科技生産高産值的農産品。
上海近年來應用高新技術構建設施農業,開展種苗工程、溫室工程、生物疫苗、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研發和建設,如浦東孫橋現代農業園區通過自控溫室、連棟溫室、半工廠化水産育苗、無土栽培等農業設施、設備和技術,種植的蔬菜年産量比一般傳統農業種植方法要高出七八倍。
都市農業或將會成爲中國新農業的突破口,也會成爲新農業的創新試驗田。未來,創業者需要利用科技+産業等新思維實現中國農業的産業鏈升級,都市農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