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6億,需要增加50%的糧食供給才能養活全人類。然而,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這樣的:耕地急劇縮減,水汙染嚴重全球氣候變暖……未來,要解決如此龐大人口的吃飯問題,我們或許需要一種新的食物生産模式,在摩天大樓裏種植糧食蔬菜的垂直農場。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在市中心的摩天大樓裏,每一個布滿LED燈的房間都種著西紅柿、黃瓜、西瓜等等,聽起來是不是很像科幻電影?其實,這就是垂直農場,它爲解決未來96億人的吃飯問題提供了無限想象。
室內垂直農業和可持續農業的全球領導者、AeroFarms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大衛·羅森伯格曾表示:
“據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我們需要增加50%的食物,而過去40年我們已經失去了30%的可耕地。”羅森伯格說,“看看所有這些宏觀問題,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養活我們的星球。”
糧食産量提高390倍、用水卻比一般種植少95%,無需太陽光、沒有土壤、不使用農藥,不會引發農業汙染,它就是新一代耕作模式、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垂直農場。
現在給大家介紹下全世界幾個著名的垂直農場。
01美國新澤西 擅長“呼吸”的農場
AeroFarms在當地實行全年無休的農業種植,顛覆了傳統的農作物生長季節。從種子到包裝,對綠葉蔬菜和草藥生産的所有環節進行監測,爲産品追蹤設定新的標准。而且,最令人矚目的是,AeroFarms每年的生産力比商業化農場高390倍,用水量卻比一般農作物種植少95%。
被稱爲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的AeroFarms,位于美國新澤西州,在7000平方米的空間裏,使用航空培植等專利技術種植法,讓蔬菜每16 天能收割一次,達到一年約90萬公斤的總産量——這是非常驚人的壯舉。
從産能的角度看,垂直農業可能是農業的未來,因爲相比于在普通田地種植作物,這種方法將節約95%的水使用。
AeroFarms基地裏,植物在垂直支柱上層層疊疊的托盤中生長,這些支柱高達36英尺(1英尺≈0.3048米)。托盤裏鋪著擁有專利技術的布,也就是培養基,種子浸在上面發芽生長,沒有土壤、不使用殺蟲劑,也不會浪費營養物質。
作物根直接懸在室內吸收理想的養分,下面是浸有培養基的布。它們還可以獲得理想的LED照明光譜,以滿足植物12到16天生長周期的需求。精確的植物成長算法讓AeroFarms可以全年爲銷售其産品的合作夥伴及時供貨。
植物成熟後,直接在現場收取、包裝,再分發到當地雜貨店。農業經營與最終消費者的緊密聯系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和植物腐爛率。
此外,對于傳統農業來說,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往往會造成農作物減産,進而引發食物短缺,而垂直農場的植物在室內生長,就免受這些因素影響。所以,尤其對于氣候環境惡劣的地區,比如中東等地,發展垂直農場意義非凡。
02日本京都 離智能更近一點
在土地、勞動力資源較爲匮乏的日本,人們正“搭建”垂直農場的城市版圖。
作爲一家植根于“可持續性”的農業公司,Spread在京都建造了兩間酷似“集裝箱”的工廠。其中,位于京阪奈科技城的Techno Farm,被稱爲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垂直農場之一。
▲ 這家名爲Techno Farm的新工廠,將使Spread的作物産量增加一倍以上,每年可生産近1100萬株生菜。
若單看外形,我們大概不會將其與“垂直農場”相關聯,直至“工廠”內部,垂直的面貌才得以展現。
一層層堆棧起的托盤有序排列著,機械臂正熟稔地“栽種”新發嫩芽的生菜;白色或紫紅色的LED燈,徹夜通明。這些適時而變的“光”,可24小時無間斷地輔助一批批作物完成“光合作用”。
相比之前的農場,這所“AI農場”的灌溉、收割幾乎全交由機械臂打理。
03紐約曼哈頓 廚子們的後院
當世界上大部分的垂直農場還在堆挪“貨架”種菜時,曼哈頓一家米其林餐廳地下室的垂直農場,則成了“廚子們的後院”。
FarmOne號稱“爲全紐約的廚師提供‘特殊食材’”。140平方米的地下室內,五百多個回收來的椰子殼種植著羅勒花、檸檬草等多種香料。
▲ 從其他地方趕來的廚子正在自己的“後花園”摘菜。
從生長到成熟,每個環節所需的光波長、品質及光色均配有精准、詳細的記錄,並以“更爲節能”的水培技術,讓耗水量降至傳統農場的10%。
相較于之前,特殊食材的運送過程極其繁碎。廚師們需要從加州、墨西哥甚至以色列訂購食材空運到紐約,因而一定程度上將産生塑料、泡沫以及紙箱等包裝材料的浪費。
如今,從對作物、葉片大小到生長日期(新鮮度),FarmOne會根據廚師所提出的要求在農場裏分批種植,這意味著更加保鮮、品種多樣的蔬食將同時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04新加坡城市農耕的第二“生命”
作爲綠地覆蓋面積高達50%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僅有7%的農作物産自本國。在大部分蔬菜都需依靠進口的背景下,人口不斷增長所帶來的工序壓力,讓不少人開始思考本土農業發展的新出口,比如垂直農場。
▲ 屋頂綠化、大面積的外遮陽、在新加坡,隨處可尋的垂直綠化建築,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
Sky greens是這其中的佼佼者。和其他“垂直農場”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它更加注重低碳減排、作物生長的天性。
它通過一種名爲”a-go-gro“的種植系統,以每秒1毫米的速度自下而上旋轉正種植著菜心、芥蘭等作物的“蔬菜塔”,以保證塔架上每一層的植物都可獲得均勻的光照。
▲ 平均每8小時完成一個轉動周期。
作爲節能減排的典範,這套系統的運轉全由一套水重力系統完成:系統自動收集雨水,爲旋轉提供動力,同時,被過濾的水又將再次進入灌溉系統。
不過,sky green的最終目標在于將更多的垂直農場帶去城市的屋頂。每戶人家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蔬菜塔”,以自給自足。
05阿聯酋在中東,建“綠洲”
衆所周知,國産産品比進口産品更新鮮,但是,由于迪拜的沙漠氣候惡劣,卻很難實現吃到新鮮的本地産品。
位于中東本土的Badia Farms農場是這場“垂直運動”的後起新秀,他們開始著手于建造中東海灣國家,同時也是海灣合作委員會旗下的第一個垂直農場。這意味著,在農業貧瘠的“荒漠”裏,搭起一處臨水的綠洲。
如今,Badia Farms已開始投入運營,目前,他們將重心落于更可持續、有機的食物,並爲迪拜的頂級餐廳、餐飲和廚師提供著綠色食材,以及草藥。
未來,模式的創新是中國農業的出路,只有不斷提升農業溢價能力,不斷提升産品附加值,中國農業才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