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目前,全球都已投入到了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當中,現有的新冠疫苗種類超過100種,其中30多種已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疫苗在上市前一般需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括研究獲得免疫原、動物保護測試等環節;第二階段則包括臨床研究和試驗;總體周期需要12~18個月。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傳播速度迅猛,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經濟生産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各國迫于經濟、民生等各方面壓力,紛紛加速對疫苗的研發生産。
截至目前,已有9種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分別來自于中國、美國、英國和德國;另外,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家也分別就其本國疫苗研發進展進行了曝光。在所有面臨上市的疫苗中,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承擔研發的滅活疫苗,現已具備大規模量産的能力,其位于北京和武漢的兩個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産設施車間年産能合計可達3億劑。
疫苗冷鏈運輸
疫苗所需的冷鏈運輸對現有的航空物流業提出了較大挑戰。只有在嚴格精確控制溫度的低溫下才能保證疫苗的有效性,運輸全程需要處在2~8℃的環境中。疫苗的運輸通常依托于冷庫、冷藏車以及冷藏箱、保溫箱,對疫苗的轉移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相對于航空物流,地面運輸的靈活性較高,可操作空間較大。
如今,新冠疫情的蔓延已經覆蓋全球,疫苗的生産在短時間內尚無法推廣,地面運輸顯然無法滿足全部需求。航空運輸的時效優勢使其成爲疫苗更爲理想的運輸方式。根據IATA預測,全球疫苗潛在需求大約爲78億左右,需要8000架波音747進行運輸。根據Air Cargo News調查顯示,部分人樂觀的認爲現有的航空貨運有足夠的空間支撐疫苗的運輸,但75%的人都認爲這將是對航空冷鏈物流的巨大挑戰。
雖然現有區塊鏈、雲存儲等技術支持的跟蹤監測傳感器可以提供溫度變化的實時情況,在損害發生前提供了進行幹預的機會,但面對突發情況,航空物流予以技術人員的可操作空間相對較小。除了運輸途中風險,疫苗的運輸還需要綜合考慮機場和各銜接站點的配套服務設施、安全檢查流程和入境許可等。面對疫情較爲嚴重的國家,承運人也同樣將承擔較高的風險。
國際航協呼籲,對于運輸新冠肺炎疫苗的航班,給予快速飛越和著陸許可,免除對機組人員的隔離,取消運輸疫苗航班的運營時間宵禁,在疫苗運抵時給予優先處理等。
疫情後中國國際貨運能力
目前,全球的貨運量正在穩步提升,月同比降幅有所收窄,貨運單位價格有所下降。中國方面,在民航局4月3日宣布建立“綠色通道”,簡化“客改貨”審批流程後,國際貨運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6月以後,國際貨運航班量有所回落,截至8月底,我國整體國際貨運航班量已穩定在日均300班左右。其中主要驅動因素源于外航“客改貨需求”:在4~5月外航貨運增班明顯超過國內航司;6~7月間,外航貨運班次回落,國內外航司間差距逐漸縮小;8月,外航日均貨運航班穩定在150班左右,而國內航司的國際貨運航班量則有小幅下滑。趨于穩定的貨運航班量以及回落的運價代表當前口罩、PPE等防疫物資供需已趨近于平衡。隨著新冠疫苗研發的逐步推進,批量生産和進入市場指日可待,中間的物流配送環節顯得愈發重要,盡快建立完整配套的供應鏈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從中國現有的國際航空貨運能力來看,國內航司主要目的地有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泰國等,外航方面除美、日、韓以外,俄羅斯、新加坡、埃塞俄比亞以及中東地區國家也有不小的占比。國內主要貨郵集散地仍然集中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城市;深圳和鄭州位于第二梯隊的領軍位置,杭州、成都、青島、長沙、昆明和西安等也有不錯的表現,其中部分城市得益于中國與日韓方面密切的物流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