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廣州各個文博展館的開年大展
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荟萃。
廣州文藝百年大展
逾千件珍貴藏品
讓我們重回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惠風和暢“展
桃花爛漫,春意蓬勃
與古人一起探春、遊春、詠春,
“黃金國之謎”展
探秘世界六大古文明之一
秘魯安第斯文明。
“致甜蜜的生活“
嶺南佳果躍然紙上,
訴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今穿梭
東西暢遊
春節觀展
藝術過年
廣州文藝百年大展
逾千件展品帶你重回
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視頻加載中…
“時代先聲——廣州文藝百年大展”是全面總結廣州文藝百年曆程的大規模展覽,是廣州近百年來文藝精品佳作的一次集結,非常值得一看。
大展以時間爲軸線,以事件、人物和作品爲順序的呈現方式,分爲“旱天雷·心向光明(1921—1949)”“得勝令·紅棉璀璨(1949—1978)”“風雲會·南國春早(1978—2012)”“步步高·出新出彩(2012—2021)”以及“廣州文藝百年大事記”“廣州文藝百年大家”和“廣州百年文藝經典影像館”七大版塊。
每個篇章的主標題采用廣東音樂的曲牌名,每一部分的標題采用文藝作品名,給觀者以最大的視聽品讀的享受。
來搶“鮮”看!
1、《新青年》季刊創刊號
(廣州魯迅紀念館提供)
康有爲《行書天大樂始八言聯》
(廣州藝博院提供)
高劍父國畫《東戰場的烈焰》
(廣州藝術博物院提供)
李鐵夫油畫《未完成的老人像》
(廣州美術學院提供)
晚清立體照片觀片器
(公元先生提供)
潘鶴《艱苦歲月》
(廣州美術學院潘鶴藝術館提供)
關山月國畫《綠色長城》
(廣東美術館提供)
唐大禧雕塑《猛士》
(唐大禧先生提供)
《白門柳》茅盾文學獎獎牌、手稿及圖書
(由劉斯奮先生授權,廣州市國家檔案館提供)
“時代先聲——廣州文藝百年大展”
時間:2021.1.24~2021.2.23
地點:廣東美術館5.6.7.8.9號廳
票價:免費
2公斤黃金面具
近3000年前女性雕像
……快來“探秘”黃金國
2021年正逢中秘建交五十周年,趁此機會,廣東省博物館舉辦“黃金國之謎——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在見證兩國友好進程的同時,帶您探索神秘的安第斯古文明,探秘“黃金國之謎”!
以“黃金國”爲名的這個展覽中最吸引人的要算各種黃金藝術品。
與一般常見的金耳環、耳釘等不同,展覽中的耳飾體積普遍較大,直徑往往達幾厘米。據介紹,當地人將大耳朵視爲美麗、高貴的象征,耳洞的大小標志著其地位的高低。
展覽中的焦點文物——西坎文化(750年-1375年)黃金面具是秘魯西坎國家博物館的館藏精品,呈現出古代南美黃金技藝的巅峰狀態。
其總重量達2公斤,高度連同附著的真實鳥類羽毛超過1米高,寬爲0.6米。展品中心元素推斷爲一只蝙蝠,它是皇家權力的象征物,根植于神聖的自然力中。
上半部分頂部裝飾著可自由活動的羽毛和金挂飾,在光線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凸顯出統治者行使權力時無比神聖的效果。紅色朱砂(硫化汞)覆蓋了面具正面的大部分區域,象征著人類血液或者一種重要的生命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將逝者召喚回來。
當中我們能看到大量以人物形象爲主題的作品。比如展覽中年代最古老的是一件女性小雕像,爲曼奇文化(前1000-前800年)時期的作品。
這件有精美發型的年輕女子的陶器,利用了當時精湛的著色工藝制作完成,原型應是來自現在秘魯首都利馬海岸邊的女性形象。
在現場可以看到雕像面部表情仿佛若有所思,線條處理非常流暢,工藝很精湛。與中國上萬年的陶瓷制作曆史不同,秘魯南部直到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才開始發展精致的陶器制作工藝。
“黃金國之謎——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
時間:2021.1.22~5.5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三
票價:50元,半票25元
想去“桃花源”度假?
這個展覽可以滿足你
曆代與春天、春節相關的風景、風物、民俗、日常生活等題材的繪畫不勝枚舉。
“惠風和暢——明清春天題材繪畫展” 從廣州藝術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所藏的明清時期繪畫中選了與春天相關的古人迎春祈福、詠春雅會、賞春騁懷等題材,在2021年的開年之際,裝點出滿目清麗。
展覽中的精品極多,其中“頌:賞春騁懷”部分主要以春天花卉、山水爲展品,呈現古代畫家所描繪的春天景物。
北宋畫家郭熙認爲,因風雨明晦、四時朝暮的不同,畫家筆下的山林也應有不同的氣象。春風和暖,春光骀蕩,令人身心舒暢。
以情觀物,在這種圖景中出現的點景人物也應該是欣悅舒和的。他們或郊遊踏青,或漁唱,或渡水,或歸牧,或耕鋤,構成春天特有的圖景。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甯靜和睦的理想家園,描繪的是“芳草鮮美,落英缤紛”的春景,所以在這一部分中,能看到多件明清時期的“桃花源”圖,我們可以發現,在不同的藝術家筆下,“桃花源”的形象也大爲不同。
其中,黃璧《陶淵明詩意圖》(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比較完整再現《桃花源記》。
作品以人物的組織和故事的傳達爲主要內容,通過長卷的形式,分段展現詩文中的不同場景。
整件作品布局規整嚴謹,每個情節間以近景處體量較大的山石爲間隔,巧妙的劃分了故事的不同部分,筆墨工整細膩,設色淡雅。
畫家畫的雖是桃花源的故事,桃花卻沒有如其他同類題材的繪畫一樣占大比重,只作爲點綴而出現。畫家以人間煙火氣息的渲染表達了對理想田園生活的想象,使這件作品沒有遙不可及的仙氣,反而讓我們更覺親切。
清人章古的《桃源避世圖》也非常寫實,桃花、田疇、房舍、農人樣樣不缺,看上去像個當代的鄉村主題度假區,讓人很想去住上幾天。
而清代李含渼的《桃花源記圖》和我們印象中男耕女織、黃發垂髫樂逍遙的桃花源印象差別就很大了。
這件極美的青綠山水,以兩邊層疊的山巒夾著一條桃花盛開的溪谷構成了主體畫面。
畫面中最醒目的人物,是兩位在樓閣裏的對談者,以及一位駕著小舟駛向樓閣的船夫;此外還有一位帶著挑酒壇的仆人趕路的行人。
縱橫的阡陌,疏朗的村舍在哪裏?似乎看不到。
藝博院的專家們解釋說,大概從元代開始,桃花源圖的創作就出現了對桃花源意境延伸的傾向,不再一味地忠于陶淵明的文本敘事,傾向于獨立創作。
正如我們在這件作品中看到的,這是一處古代文人心目中的悠遊之所,“桃花源”已經淡化爲一種抽象的意象了。
明末清初畫家陳祐的《桃花源圖》扇面,截取了武陵漁人進入桃源洞時的一個瞬間,同時描繪了洞內的景象——一位拄著杖的老者牽著身著紅衣的孫兒緩步前行。遠處雲遮霧罩的山谷之內,露出兩間茅屋的屋頂。畫面簡潔,是一幅鄉間小景。
桃花源是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是忙碌生活之余的心靈休憩之所。就算自己畫不出來,跟著這些畫家的筆觸,來一段說走就走的心靈之旅,好像也不錯。
“惠風和暢——明清春天題材繪畫展”
時間:2020.12.30~2021.3.20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中國曆代繪畫館
票價:免費
致甜蜜的生活
嶺南佳果躍然紙上
說起嶺南風物,嶺南佳果是其中的重要組成。嶺南佳果不僅是嶺南地區人們喜愛的舌尖美味,更是一種甜蜜生活向往和狀態,畫家筆下亦如此。
“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紀以來嶺南風物研究展”綜合研究了自上世紀以來嶺南地區的曆史豐物與人文觀念,涵蓋了居廉、居巢、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王肇民、楊之光、林豐俗等藝術家的經典作品,並特邀郭莽園、陳永锵、方楚雄、梁如潔、李勁堃、王永、黃唯理、張彥、方土 、周正良、鄭阿湃、林藍、許敦平、張演欽等藝術家進行主題創作。參展作品約120件。
本次展覽分爲“珍果初熟”“碩果累累”“桃李新風”“悠悠鄉情”四個單元,以時間爲線索,重點突出具有嶺南地區文化特色的優秀美術作品,同時回顧了二十世紀嶺南畫派圍繞“佳果”開展的藝術創作。
瓜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吉祥的概念由來已久,並發展成爲一個持續了數千年的永恒藝術主題。
瓜果題材的作品因其飽含著無盡的生命氣息與綿綿的生活氣韻,傳遞著豐收的愉悅與耕耘的艱辛,成爲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景縮影。
居廉的嶺南瓜果寫生是其畫藝之精華所在,走工整寫實一路,在用粉及用色方面極爲考究,此次展出的作品《石榴團扇》以兼工帶寫、設色濃淡相宜的創作方式,以及秀雅的美學風格,詩情與畫意躍然紙上。
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的作品《家園秋趣圖軸》則描繪了一個碩大的冬瓜,但只截取蔓藤和冬瓜的一角,以黃金分割的構圖置于圖幅中部。冬瓜以排筆蘸淡綠所寫,瓜身呈現飛白現象,顯得通透明亮。瓜身上更點綴一直螳螂,前身俯起,咫尺見方中,可略窺藝術家博采中西,融會古今的筆情墨趣。
這些表達著自然意趣與吉祥寓意的作品,承載著藝術家樸素高潔、親近自然的情思,寄托了人們對甜蜜生活的美好向往,並在地域美術史中已形成一條明顯的脈絡,成爲當前同題材創作時可供借鑒的重要文化資源。
“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紀以來嶺南風物專題研究展”
時間:2021.1.22~2021.2.23
地點:廣東美術館1~4號廳
票價:免費
那艘傳奇的“黑石號”
會是從廣州開出的嗎?
請看此展分解
大約1200年前,在連接中國與東南亞、波斯灣、東北非等地區的“廣州通海夷道”上,有一艘不知名的阿拉伯商船滿載著中國貨物,在歸程中不幸沉沒了。和這條繁忙但危險的海上航道上許許多多不幸的同伴一樣,它在海底無聲地度過了漫長的時光。
1998年,這艘沉沒在印度尼西亞勿裏洞島海域的沉船被發現,繼而被打撈上來。由于它位于一塊黑色大岩礁附近,因此被命名爲“Batu Hitam”,中文譯爲“黑石號”。
“黑石號”沉船出水了陶瓷器、金銀器、各類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大量文物6萬多件,是目前在海外發現體量最大、最爲精美的一批唐代文物。它們目前絕大多數收藏在新加坡的博物館中,國內的長沙銅官窯博物館也存有100多件(套)。
在1月26日于南越王宮博物館開幕的“泛海淩波——9世紀以廣府爲中心的貿易陶瓷專題展”上,68件“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與廣州觀衆見面,將這艘傳奇的沉船的故事又一次講述。
“黑石號”出水的器物中,絕大多數是中國産的陶瓷器,包括長沙窯、邢窯、越窯、鞏義窯、水車窯等著名窯場的産品,有力地證明了當時陶瓷已成爲中國對外貿易的主流商品。
對于“黑石號”究竟是從中國哪個港口開出的,之前比較多的學者傾向于揚州。因爲揚州在城市考古中發現了大量長沙窯的遺物,足以證明它是長沙窯瓷器一個重要的外銷口岸。
但在開幕式現場,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副館長李竈新等多位專家表示,現在也有不少證據表明,“黑石號”從廣州開出的可能性也不小。
首先,這20來年的廣州城市考古,在全城的多個地點都發現了長沙窯瓷器的遺存,說明當年廣州也是這種瓷器的集散地;
第二,“黑石號”上發現了不少顯然是廣東本地窯口出産的器物,比如産地在粵西北郁南、德慶、封開一帶的黑陶罐,它們大多沒有什麽市場價值,分布也比較分散,應當是船員和乘客的日用之物,那麽我們應當可以比較合理地推斷,船員和乘客中的許多人與廣東關系密切;
第三,從地圖上看,長沙窯瓷器運到廣州和揚州的距離相仿,但如果是開往東南亞、西亞、非洲東海岸等方向的商船,在廣州裝貨最爲便捷,如果去揚州,需要多走許多海路,既無必要,也大大增加了風險;
第四,從大量文獻史料和考古材料中,我們也能知道廣州在當時是包括各地外銷陶瓷器在內的許多大宗貨物的主要集散地和外貿口岸之一,有雄厚的産業體系作爲支撐。所以近來“黑石號”是從廣州開出的說法,也愈加受到各方的重視。
泛海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