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圖爲港口裝船機。 張耀文攝
徐州香山物流園。 徐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11月中旬,由徐州市政府和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徐州)國際物流峰會”成功舉行。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名嘉賓,圍繞打造淮海國際陸港、創建國家物流樞紐城市進行深入探討,共同爲徐州物流業引入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建言獻策。 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表示,徐州把建設商貿物流中心作爲打造淮海經濟區“四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城市集聚輻射能力進一步提升。國內外物流企業能夠充分依托中心城市的戰略地位,搶占淮海經濟區巨大市場,贏得優勢、開辟未來。
“五通彙流”,
物流徐州振翅高飛
發展現代物流産業,徐州有基礎、有能力,更有實實在在的需求。 攤開地圖,徐州的區位優勢一目了然。它東臨沿海、西啓中原、北望京畿、南襟江淮,自古以來便是水陸交通要沖,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改革開放以來,徐州現代交通優勢愈發凸顯。 在鐵路方面,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在徐州交彙,今年底徐宿淮鹽高鐵將通車,全市鐵路專用線達59條。從徐州乘高鐵3小時可直達北京、上海、杭州、武漢,1.5小時可直達南京、濟南、合肥、鄭州,“米”字形高鐵樞紐正加快構建。 公路方面,骨架路網全面形成,公路總裏程達到1.66萬公裏,其中高速公路464公裏,覆蓋市域全部縣級節點,通達周邊所有設區市。 空港方面,徐州觀音機場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航空口岸,開通了直飛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的30多條航線。 水運方面,徐州擁有包括京杭大運河在內的內河航道1058公裏,有千噸級泊位數111個,徐州港是東隴海經濟帶重要樞紐港,也是全國內河規模最大的港口之一。 管道方面,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徐州基地下轄原油輸油管線39條,原油輸送能力連續10年超過億噸。 如今,徐州與長三角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沿海經濟帶和中原經濟區的互聯互通不斷加強,爲打造立體化、便捷化物流大通道提供了堅強依托,形成了公鐵水空管“五通彙流”“多式聯運”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徐州始終把物流業作爲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的戰略支撐,初步形成了以制造業物流爲龍頭,以鐵路物流、航空物流、港口物流等爲配套的現代物流産業體系。目前,全市物流企業達8000多家,其中超100億元重點物流企業(市場)6家、各類物流園區近50家。去年社會物流總額達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物流營業收入超3000億元,同比增長7.1%。徐州發展物流業具有堅實的基礎條件、突出的比較優勢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本屆物流峰會上,國內外物流企業圍繞淮海國際陸港建設、供應鏈管理、樞紐經濟發展、電商交易配送、物流信息平台等重點領域,與徐州市簽約39個項目,總投資達176億元。
做強平台,
現代物流駛上“快車道”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進一步明確了物流的基礎性和准公益性地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提出,在127個城市布局建設212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 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表示,徐州要抓住一系列促進物流業高效、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物流樞紐建設,從而提升整個行業功能、水平和效率。 “徐州有健全完善的載體平台,爲物流業做大、做強增創了助跑起飛的獨特優勢。”周鐵根介紹。 ——物流園區逐步健全。徐州規劃建設了鐵路物流園、空港物流園、保稅物流中心等重點物流基地。在此基礎上,高水平規劃建設淮海國際陸港,打造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 ——開放平台日趨豐富。徐州是淮海經濟區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級經開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開放航空口岸、國家級綜保區的城市,淮海國際陸港、國際郵件互換中心等平台正加快建設。 ——技術保障不斷完備。徐州規劃建設了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谷、潘安湖科教創新區等科技創新載體,大力實施5G通信網、IP城域網及傳輸網絡擴容等項目建設,推動物流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爲發展智慧物流提供了堅實的科技和人才保障。 高宏峰對徐州搭建物流平台的成就表示贊賞,他說:“快遞業作爲物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連續保持30%以上增速,徐州現有平台能爲本行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現代物流呈現出智慧化趨勢,信息技術引領物流模式變革。”徐州市市長莊兆林說,徐州高度關注5G、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智能倉儲、智能搬運、智能分揀和智能配送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以新技術新管理爲核心的現代物流體系,正向徐州城鄉各個區域不斷延伸。 以配送爲例,徐州精准發力。一是打造城市便捷路網,加快環形高架快速路和外環公路建設,抓好市內道路快速化改造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二是完善城鄉高效配送體系,支持企業開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逐步實現商品批發、物流配送、零售一體化運作,形成覆蓋全市、輻射周邊的生活物流配送網絡;三是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積極打造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推動物流需求和供給精准對接,全面提升物流效率,讓群衆充分享受更便捷、更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融合發展,
物流經濟“強身壯體”
“徐州是物流樞紐城市,卻不能局限于僅做物流樞紐城市。”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彥慶認爲,其最終落腳點應當是發展實體經濟,並提供相配套的物流服務。 近年來,徐州産業發展勢頭良好,物流業發展有著更加強大的後勁。 一方面,産業基礎十分雄厚。徐州是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制造産業示範基地和國家新能源産業基地,被譽爲“中國工程機械之都”,以裝備制造業爲代表的“6+6”制造業體系、以商貿物流業爲代表的“333”服務業體系、以食品及農副産品加工業爲代表的“486”現代農業體系初具規模,對綜合物流配套形成了很大需求。 另一方面,産業層次不斷升級。鋼鐵、焦化、水泥、化工等傳統産業布局優化和轉型升級進展順利,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新興主導産業已形成集聚效應。 可以說,隨著現代産業體系不斷健全、産業規模加快發展壯大,整個城市迫切需要更加通達、更具效率的物流配送體系,物流業也將隨之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推進産業向高端、智能化發展過程中,現代化供應鏈體系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智慧引領、創新驅動、産業聯動成爲裝備制造業供應鏈發展的新趨勢。”徐工智聯總經理蔣大爲說,基于此,徐工智聯以獨有的徐工“智+”供應鏈信息化體系爲依托,通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聚焦跨界産業鏈,打造集采購物流、倉儲物流、無車承運、物流金融、車輛後市場于一體的平台化、多元化、一站式供應鏈服務能力,帶動産業轉型發展。 利用徐州“公鐵水”資源特性,徐工智聯建設聯運通道,形成“通道+樞紐”的物流網絡服務體系,探索符合裝備制造業特性的多式聯運物流一體化運行模式。目前,徐工智聯已形成前端采購物流、生産物流和末端成品物流、國際物流等業務,爲徐工全球工廠及營銷網絡提供物流配套服務,服務範圍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爲做大做強物流産業,徐州將在調整産業布局上發力。一方面,對38家市區老舊商品交易市場有序實施搬遷,打造北部生産資料新城、東南部商貿新城和東部物流新城3大商貿新城,以及雨潤淮海經濟區食品谷、永甯汽車城、潘塘花木城、八裏家具城等7大商品交易市場,從而形成區域領先、全國有影響的“3+7”行業龍頭市場集群。另一方面,加快建設淮海國際陸港,做大做強樞紐經濟,打造集運輸物流、跨境貿易、展示倉儲、金融服務、總部經濟等于一體的淮海經濟區國際中轉樞紐陸港。 在加快通道建設上發力,該市重點打造三大通道:一是“亞歐陸橋”通道,加快徐連高鐵、合新高鐵(徐州段)建設,力爭早日形成“米”字型高鐵網絡。高水平規劃建設高鐵新城,爭創國家級高鐵物流中心,確保自徐州發車的中歐班列高密度、常態化運行,建成橫貫東西的國際物流通道。二是“河海統籌”通道,重點推進徐宿連運河、湖西航道二期等重點工程,暢通銜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內河幹線航道,實現河海統籌、南北貫通、通江達海。三是“快捷路網”通道,落實淮海經濟區交通一體化框架協議,加快實施徐蕭、徐淮、徐砀、徐甯、徐棗等快速通道和台睢等高速公路建設,打通跨省際城市間的“斷頭路”;推進觀音機場三期工程建設,打造區域性國際航空港,爲物流業發展開辟更多空中廊道。 徐州在打造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上發力,爲客商投資興業營造“賓至如歸”的良好氛圍。作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全國物流標准化試點城市,近年來徐州相繼出台了産業培育、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設立200億元産業發展基金,專項用于支持産業包括物流業發展。當前,徐州正對照世行和國家標准,系統構建政務服務、投資開放、要素供給、創新創業、誠信法治和人文生態“六大環境”,建立“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服務企業工作機制,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運營成本最低、政府服務最優、創新創業活動最強”的全國一流營商環境。 立足徐州、融合淮海、服務全國、聯通海外——打造物流強市,徐州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 李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