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3個月裏,去過上海靜安嘉裏中心北區一樓的人們看到了一家新加坡文具品牌店在那裏營業著,大多數在那的上班族會去店裏逛逛,買一些皮革制品和定制的筆記本。
這家新加坡文具品牌店叫“Bynd Artisan”(百恩工坊),吸引人們的並不只是店內的皮革和紙張等文具用品,而是一個個現場制作的老手工藝人。
手藝人用自己一針一線的技術,成功的讓人們記住了Bynd Artisan。
從工廠裏的技術工到零售線上的手藝人
准確來說,Bynd Artisan其實是一家文具店、皮具店和手工店,創始人想要打造的是把皮具和書本聯系在一起、把書本制作的過程展現出來。
而其打造的理念就是定制化的服務、多樣性的選擇。無論人們挑選筆記本還是皮革制品,手藝人都能個性化的制作出來。可以說,品牌在很大一部分上賣的其實是傳統工匠的手藝和經驗。
爲了讓人們更直觀的了解到手藝人的絕技,創始人開啓了“尋人之旅”,從一開始的召集到後來的培訓,工廠裏只“對物”的技術工,成爲了如今吸粉無數的手藝人。
把手藝人召集在一起的是一對夫婦,他們在各自的人生軌迹上都或多或少同書本設計打過交道。關衛賢(James Quan)一直從事了20多年商務禮品設計與供應的工作,同跨國企業談合作、做代工;曾薇薇(Winnie Chan)則是新加坡曆史最悠久的書本裝訂公司的第三代管理者,畢業後便加入了家族生意的管理中。
也是家族生意的緣故,讓他們更容易的找到了技術、經驗豐富的手藝人。
曾經爺爺打下的江山
1942年曾薇薇的爺爺Chan Koon Song創立了一家小型的裝訂車間,5年後開了第一家店,之後家族一直做著書本裝訂的生意,1994年曾薇薇作爲管理者也加入了家族生意。
生意和生活一直都在繼續著,直到2012年,這對夫婦心中萌生了新的想法,要創立一家全新的文具&皮具品牌店,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手工藝術的魅力。而這個想法,其實源于曾薇薇家族生意中的一次轉型。
夫婦倆之前的工作雖在不同領域面對不同客戶,但做代工工作都遇到了相似的困擾,很多精美的禮品都沒有屬于自己的招牌,無論東西做的多好,人們不知道這些禮品到底出自誰手。
一次契機讓這種局面出現了轉機。曾薇薇的家族工廠決定從新加坡搬至馬來西亞,于是很多資深工匠作爲新加坡人不願意離開家鄉,無奈之下選擇了退休。就是這樣一個契機,讓Bynd Artisan的雛形浮現在了眼前,既能讓人們知曉屬于自己的手工品牌,又可以讓30、40年經驗豐富的工匠繼續發揚著傳統手藝。
于是,2014年Bynd Artisan第一家旗艦店隆重開業了。
正是有了專業技術上的便利和優勢,關衛賢才會肯定的說:“我們根本不用培訓工匠的手藝和技術,他們都是有著30、40多年豐富經驗的、從工廠裏出來的技術工人,只不過如今他們來到了零售店,工作環境改變了。”
從以前不見客人,很專注的做一樣東西,到現在要與客人交流,推廣産品和服務,這對關衛賢來說是不小的挑戰。接下來他們需要做的是在外形和體驗上,對這些曾在工廠裏待過幾十年老技工做指導。
的確,從單一對物到多元對人,技術和手藝是毋庸置疑的,但與人打交道確實沒有與物打交道那麽簡單、直接,在保證物品質量的前提下,還要兼顧人們的感受和體驗,更何況這些手藝人大多都已年過半百。
“同一個資深的工匠,從原來工廠的技術工人,重新包裝後推到零售的最前沿,讓他們接觸客人,這也是我們的賣點,人們可以在他們的幫助下當場特制一個皮革制品或裝訂一本筆記本”,關衛賢解釋道。
當然,對于這些資深工匠來說,這份新的工作也並非那麽容易勝任,這其中需要接觸到的收銀和電子産品、英文交流上的語言障礙以及外形上的搭配,都可以預見到是個不小的挑戰。
原材料的品質,是環保也是“良藥”
除了手藝人的技術保證,關衛賢還很看重原材料的品質,無論是紙張還是皮革。
據了解,手藝人手中的紙張大多是荷蘭進口,且只使用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的紙張,以便將環境的汙染降至最小;皮革則是意大利進口材料,並使用最先進的技術設備來操作,以便達到最好的觸感體驗。
“我們雖然是一家本地品牌,但卻很注重材料選擇,因爲優質材質本身就能克服很多問題,況且它們還是環保材質。”關衛賢解釋道。
對于人們的體驗,也是關衛賢看重的最重要的一環。無論是皮革制品的制作,還是挑選自己喜歡的紙張刻上自己的名字,制作的整個過程不會超過15分鍾。但在這一時間內,人們享受到的是觀感和觸感的美。
手藝人的當場定制和講解,還時常伴有工作坊的互動,整個過程人們都看在眼裏,關衛賢表示,“這就好比進了一家開放式餐館,在點菜後便可以看到廚師是如何將這道菜從最原始的食材烹饪至美食的全過程。”
敢于網購的人,都是十分了解Bynd Artisan的
同其他品牌網站和實體店同步上線的做法不同,Bynd Artisan的網站是半年前才正式推出的。
據關衛賢介紹,他是有意不讓人們在網站上進行訂購的,“我更希望人們能進店來看看,接觸一下優秀的手藝人。我們更多的是一個體驗式的品牌,只有讓人們真正摸到我們的東西,聞到我們的紙,看到我們的皮,才會發自內心的說‘這就是我喜歡的’,那個感覺很好。”
果不其然,網站推出後還是實體店的人比較多。因爲線下會有經驗豐富的手藝人提供很多建議,量身定做一些你需要的東西,包括每張紙、每個不同顔色的繡線,都會産生不同的效果。
而這些,是網絡上無法直觀體現的,在實體店能做到的東西,實際上可以克服一些網絡的沖擊。
對于那些敢在網絡上挑選産品的人們來說,得足夠有底氣、足夠熟悉和了解才行。
正是有了這些努力,Bynd Artisan才能一步步成爲新加坡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具品牌。于是,我們從這家店所具有的特色角度出發,看了看新加坡的文具品牌,同之前接觸和了解過的其他品牌,到底有什麽不一樣?以及今後在中國市場到底有何計劃?
比起東洋風的簡單樸素,南洋風也有自己追求的多樣化選擇
可能對于中國文具愛好者來說,了解並接觸最多的還是日本的文具品牌,國譽、百樂、三菱,這些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但對于新加坡的文具品牌來說,人們了解到的還是太少。
實屬巧合,Bynd Artisan並沒有受到日本文具品牌的影響,反而能帶給人們更多不一樣的體驗和欣賞。
關衛賢和曾薇薇原來在做代工工作時,它們的客戶大多數是美國、歐洲的跨國公司或新加坡本地的大企業,關衛賢解釋道,“對我們來說,日本的設計並沒有占據上風,也沒有對我們的設計帶來很大的影響。況且新加坡的這一代,本身受美國和歐洲的影響也比日本多,因此我們品牌沒有太多東洋風的影子。”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設計很優秀,新加坡人也很愛吃壽司,”關衛賢補充道。
正是沒有這樣的交集,對于中國用戶來說才有了更多的選擇,無論是封面和紙張上樣式、花紋、顔色的選擇,都大大增加了我們的個性,真正擁有一本“萬中之一的筆記本”。
當Bynd Artisan來到中國後
“在上海靜安嘉裏中心3個月的快閃店,實際上並不快閃,而是看重的店鋪需要時間等待,”關衛賢表示。
就這樣,這個新加坡的頂級文具品牌開始了它第一次中國之行。
來到中國後,Bynd Artisan決定做出2種改變。一是針對中國人的書寫習慣上,在筆記本的紙張上加入“方格”紙;二是針對中國市場成熟的電子支付,有意將零錢包進行適當調整和改造。
對于定制筆記本來說,空白、線條的紙張的確可以滿足新加坡市場的需求,但要想更好的進入中國市場,方格紙肯定是少不了的。此外,線條紙張的粗細、間隔的大小、顔色的選擇都是品牌需要認真考量的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在新加坡用來裝銅幣的零錢包很受歡迎,進入中國市場後,成熟的電子支付系統可能會讓零錢包的銷量大幅下降,但關衛賢表示,“同樣的包,新加坡用來裝銅幣,拿到中國充當首飾盒,賣的還不錯。”
同香港置地集團的合作,讓Bynd Artisan能很快融入到中國的其他城市,但據關衛賢介紹,他想讓品牌在中國走的更穩些。
“求精不求量,手工的東西馬虎不得,太多、太快會對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可以想見,上海作爲打開中國市場的首家店,無論是從員工的培訓、手藝人經驗的傳授還是擴張的制度,都會和新加坡有所區別。就連市場銷售的産品類型,都有所不同,“我們的客戶群體中有7成是女性,她們的年齡在18至58歲之間,通過3個月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分析,紙類産品銷售量基本是新加坡的一半(15%),而皮革制品的銷量很高,特別是手機皮套和包賣得很好。”
但是,中國市場的前景是否能和新加坡市場相提並論,抑或是趕超新加坡市場;以及同香港置地集團的合作模式,是否完全契合中國顧客對品牌的認識和追求;包括“皮革真的比紙張還受人們歡迎”在內的判斷是否真實,沒人能給予明確答複。唯一確定的是,這種觸感極強的購物體驗,以及在純熟技藝的保證下,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讓人們了解到亞洲的頂級文具制造品牌不止有東洋風,還有南洋風。
圖片來源:品牌提供、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