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個體長得十分相似,有著黑白相間的皮毛及別具一格的“黑眼圈”。如何准確地識別它們,對大熊貓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有著重要意義。記者20日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獲悉,該基地大熊貓個體識別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實現了對大熊貓精准識別。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相關研究人員表示,動物種群結構主要由種群密度、年齡大小、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組成。因其獨居深山竹林,我國大熊貓野外種群結構往往難以掌握,所以需要更爲高效、准確地識別手段,來方便專家們了解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分布情況等。
2017年起,該基地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共同開展基于圖像分析的大熊貓個體識別技術研究。目前已建成含有12萬余張圖像、上萬個視頻片段的數據庫;對近萬張圖片完成了標記、分割和注釋。通過此數據庫,實現了對圈養大熊貓的臉部自動檢測及大熊貓個體識別。運用此數據庫,大熊貓專家們還特別推出一款“認臉”APP,依靠大熊貓臉部數據特征,對其進行分析、對比,實現對大熊貓的精確識別。
未來,該基地將聯合研發團隊,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圈養和野外大熊貓影像資料大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實現大熊貓智能監測與保護管理的新模式。此次大熊貓識別技術的突破和“認臉”APP的開發,還方便了民衆更好地認知大熊貓。未來,民衆通過手機APP拍照掃描大熊貓的臉部,即可獲得大熊貓個體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