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洋與印度洋的交彙處,坐落著一座繁榮的國家,新加坡。它毗連馬六甲海峽,北部與馬來西亞隔柔佛海峽爲鄰,南邊與印尼尼西亞跨新加坡海峽相望。
新加坡四面環水,水路交通便利,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如今的經濟繁榮,這樣國土面積不過725平方公裏,人口僅564萬的小小島國,卻能在一年內創下3610億美元的GDP。
而早在19世紀,英國人就看上了這片土地,1819年,“日不落帝國”伸出了魔爪,自此,這片土地籠罩在英國的殖民下整整123年之久。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動搖了英國的國際地位,新加坡終于在二戰後擺脫了被殖民的命運,同馬來西亞與其他幾個國家一起組建了馬來西亞聯邦。
作爲港口國家的新加坡,資源優渥,戰時是重要的關口,和平時期又是拉動經濟的港口,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可誰又能想到,在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短短不過兩年時間,馬來西亞親手將新加坡轟出了聯邦的大門。誰都不願意國家分裂,可新加坡卻被馬來西亞逼迫著獨立。
同床異夢的新馬
站在馬六甲海峽南口的新加坡,自古就是一塊“香饽饽”。早期的殖民國家,包括荷蘭、葡萄牙和英國都曾對它垂涎欲滴。
再加上新加坡深水港的天然地理優勢,英國曾依次爲據點不斷擴張自己的殖民領土,20世紀初甚至將整個馬來西亞都被英國吞下,成爲了殖民的土地。
這次聯合,對于馬來西亞來說,不僅僅是爲了聯合周圍的兄弟姐妹抗擊殖民主義,更是爲了守住新加坡。
唇亡齒寒,曆史的教訓還曆曆在目,如果新加坡再次落入殖民者的手中,那麽馬來西亞恐怕就是下一個遭受殖民者入侵的國家。
而新加坡對于這次聯合卻抱著其他的想法。首先,雖說新加坡水陸交通便利,可是彈丸小國,一定會面臨生存資源問題。
小小的新加坡四面環海,那時的它甚至連淡水資源都要依賴馬來西亞,所以,新加坡希望通過這次聯合,可以獲得更多的必要的生存資源,解決生存問題。其次,作爲港口國家,腦子裏一定裝著生意。
鄰居馬來西亞人口衆多,對于新加坡來說,它就像是自家超市旁邊的居民區,是一個前景廣大的市場,新加坡希望能通過這次這次聯合,減免掉國內的關稅,以獲得更廣闊的的開放的市場。
最後,新加坡還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政黨問題。
新加坡自古就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早在1330年,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來到這片土地,自此據說就有中國人居住于此。
時光荏苒,新加坡的華人勢力也在不斷壯大,與中國聯系密切的華人圈子裏當時非常流行共産主義,這極大的威脅了李光耀領導的信奉民主社會主義的人民行動黨。
于是,李光耀希望通過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稀釋華人勢力,從而沖散、剿滅新加坡內部的共産主義陣營。
就這樣,兩個心中各懷想法的國家與其他幾個國家一道,聯合成立了馬來西亞聯邦。
內部的裂痕
新加坡、馬來西亞雖同床異夢,但是兩人的想法並沒有根本上的沖突。馬來西亞只是想聯合新加坡維護自身獨立穩定,而新加坡也是想借著馬來西亞獲得更大的市場、更穩定的社會。
從表面上來看,這場聯合,雖然目的不同,但兩者都可以各取所需,真正使二者鬧到不歡而散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歧視。
剛剛擺脫殖民統治的馬來西亞終于翻身農奴把歌唱,他們希望之後自己的命運可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但是,他們所提出的自己,不是剛剛和他們聯合起來,形成共同體聯邦的聯邦人民,而是他們的本土種族,馬來人。
馬來聯邦規定,馬來人享受著如房屋優先分配、大學優先錄取等種種福利,而華裔、印度裔等其他種族則沒有這樣的優待。大家想要的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提倡的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馬來聯邦就這樣頂著聯邦的旗號,卻明晃晃的種族歧視,這讓75%都是華人的新加坡對其非常不滿。
而此時,馬來西亞也覺得新加坡在威脅著自己的政權。馬來人信奉宗教、說馬來自己的傳統語言、遵守馬來的傳統生活習俗,新加入的新加坡雖然與馬來西亞地理位置相隔不遠,但是生活習慣卻千差萬別。
新加坡的加入,無疑是對馬來人的一次沖擊。其次,讓馬來人更加警惕的,便是其他種族的人正在悄悄地動搖他們的領導地位,奪取他們的政權。
1963年9月,新加坡舉行了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後的第一次大選,在這次大選中,李光耀所帶領的行動黨憑借著種族平權等綱領擊敗新加坡巫統、印度國大黨等其他政黨,在大選中大獲全勝。
其中,芽籠士乃、柑榜景與萬島與南部島嶼這三個馬來人占多數的地區也全部倒戈,轉向支持行動黨。馬來人甯願支持李光耀的領導,也不願意選擇自己人的統治,這讓馬來西亞巫統警鈴大作。
他們認爲,行動黨在這三個選區的勝利是對巫統的一種挑釁,行動黨可能以此爲跳板奪取馬來西亞聯邦的控制權,東姑阿都拉曼甚至警告李光耀,不要試圖動搖馬來人主政。
此外,馬來西亞對于新加坡的經濟注入也保持著警惕。新加坡最初想要加入馬來聯邦,除了解決自己的用水用電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擁有更大的市場。
二者在談判前曾達成過建立單一市場的政策,條件是新加坡要提供一億五千萬的貸款。
可是,當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成爲聯邦後,馬來西亞卻遲遲不肯開放本地市場,取消關稅,甚至多次提出調低關稅馬來西亞也不給予通過批准,這讓新加坡大爲不滿。
而馬來西亞心裏自己忐忑,如果開放了市場,調低的關稅,那麽新加坡必定會有大量商品湧入,新加坡是可以賺個盆滿缽滿,可是自己國內的市場必定會受到嚴重的沖擊,原本在自家首都吉隆坡的經濟中心地位也許就要不保。
心懷不滿的新加坡延期了貸款,于是馬來雙方開始了互相指責,唇槍舌戰,這個剛剛聯合起來的聯邦內部産生了裂痕。
外部的教唆
新、馬兩國的聯合內部紛爭不斷,勾心鬥角,而外部也有國家心懷鬼胎,想要伺機挑起二者的矛盾。這個國家就是印尼。
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時,不僅有新加坡,還有沙巴、沙撈越南這些國家,而印尼認爲巴沙東部的一塊土地應該屬于自己,這樣的聯合侵犯了印尼,于是印尼一直記恨與這個剛剛成立的馬來西亞聯邦。
馬來西亞、新加坡兩地的馬來人與華人充滿矛盾,印尼看上了這個機會。
早在1963年,印尼便暗中在馬來西亞組織建立了基地,他們暗中派人四處分發傳單,用華語與馬來語廣播煽動馬來人與華人對立,稱新加坡已經是一個小的華人國。
甚至在新加坡的麥當勞惡意引發爆炸,在新加坡的芽籠士乃市場附近惡意殺害馬來西亞籍車夫,蓄意制造混亂。
而馬來西亞自己也傳播“新加坡的馬來人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虐待”這一思想,極端分子處處宣講,將馬來人塑造成一個被欺壓的可憐形象。
聲稱在新加坡的馬來人處處遭受歧視,被當做二等公民,甚至對外發表了一份所謂“記載詳細的馬來人在李光耀的領導下受到的種種虐待”的“白皮書”,進一步激化了矛盾,最後,印尼丟出火種,點燃了這個積怨已久的“炸藥桶”。
馬來人信奉穆斯林,在每年的九月都會舉辦盛大的活動來慶祝先知穆罕默德的誕生。然而,1964年的9月,人們迎來的不是盛大的節日,而是一場暴動。
這場暴動造成了12人死亡,上百人受傷。而來年5月,行動黨和其他反對黨統一了戰線,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下,要求平分權利,這一下子激怒了馬來人,激進的馬來人甚至要求逮捕李光耀這個要動搖他們國家主權的人。
被馬來西亞處處打壓的新加坡終于看清了現實,放棄了幻想,1965年8月,新加坡宣布獨立,成爲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小結:
沒有一個國家會主動要求分裂,可縱觀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這段曆史,很明顯可以看到,這兩個國家從來沒有真正地接納過彼此。
從最開始的同床異夢,到最後爲了自己的民族大打出手,新、馬只是將對方看作自己利益的來源,無時無刻不在猜疑、算計,而從未認同過彼此,不同的民族從不認爲對方是朋友、是家人,而是時時刻刻覺得會被對方統治,這樣的國家沒有認同感、沒有凝聚力,最終只會走向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