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牆河。
幸福農家。
張谷英文化旅遊節。
嶽陽高新技術産業園。
鹿角碼頭。
本版圖片均由嶽陽縣攝影協會提供
劉永濤 李月爭 黃 怡
周 海 陳勇平 熊 佳
舉杯當贊先行者,揚鞭更有後來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嶽陽縣強力實施“六大戰略”,推進“四大會戰”,打好“三大攻堅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實事,獲得了許多凝聚著該縣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璀璨榮譽。
十年來,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該縣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4%;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8%,被評爲湖南經濟發展快進縣、湖南全面小康十快進縣、洞庭湖生態經濟優秀縣、湖南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十年,黨建引領彰顯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嶽陽縣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持續用力推進基層黨的建設,探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
縣委出台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六大行動”,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提高基層服務水平。紮實開展縣鄉村三級幹部全員輪訓,開設“榮城名師大講堂”,深入挖掘和傳承“毛田精神”“鐵山精神”。實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比學趕超行動,擇優選派20名年輕黨員幹部到村任職,全面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台比武”,開展“五比五看”,評選“十佳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實施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行動。出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按“一村一策”制定方案,工作成效實行挂號銷號。
擦亮聯系服務品牌,啓動“七色之光”黨員志願服務“百千萬”工程,18支分隊、215支小隊、1.1萬余名黨員志願者,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一線,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村(社區)建立“黨總支(支部)、網格黨支部(黨小組)、網格長(員)、黨員聯系戶”的四級黨組織體系,統籌網格內黨的建設、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環境衛生等工作,共建立網格黨支部579個,設立網格長1737名。懂技術的聯系種養戶、善溝通的聯系信訪戶、懂醫療的聯系病殘戶,讓骨幹力量重點聯系低保五保戶、重病重殘戶、易返貧致貧戶、空巢老人戶、留守兒童戶、烈屬軍屬戶等“六類特殊群體”,目前全縣1.4萬名黨員幹部與群衆結成幫扶對子12.2萬個。推廣“支部吹哨,黨員志願者報到”,實行“村民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微實事辦理“三單制”模式,目前,全縣有4842名村民申請點單,支部即時下單3682條,黨員主動接單3455條,爲群衆辦理線上業務9230條。持續錘煉務實過硬作風,基層基礎“紅色堡壘”的功能持續釋放。
十年,縣城長大再造新城
環灣而建,向湖而生。嶽陽縣城榮家灣鎮中心城區猶如一彎新月環臥新牆河碧波之側。盛園、水木清華、華瑞明珠、榮湖城、融灣外灘、大唐世家等新城區從荒灘拔地而起,到2022年,中心城區的這彎“新月”日漸盈滿成“明月”,城區面積比十年前足足長大了兩倍。
十年時間,該縣緊抓嶽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建設機遇,堅定實施北向融城戰略,加快新城區開發建設,持續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和沿湖跨河發展,拉開城區道路骨架,進一步打通城市節點,進而實現新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十年前我們這破敗不堪。”今年30歲的盧女士家住榮湖社區。至今她仍記得自己家四周雜草叢生,門口是一條灰塵路,坐公交車要走半個小時,再等班車經過才能搭上車進城。如今,樟樹潭成了一座新城,道路四通八達,公交車就有4路。大約從2013年起,感覺像被城市吸入了,房前屋後有綠化,周邊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型商超、醫院也正在建設中。
盧女士所在的榮灣湖正在長豐北路,是嶽陽縣加快與市區對接、北向融城、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重點工程。北起八仙橋南,南到檢察院北,全長3120米。2021年5月工程竣工後,道路由原來的24米拓寬至50米、雙向4車道變成雙向6車道,雨水汙水分流改造疏通、照明設施完善,有效緩解了道路通行壓力,改善了居民出行環境。
如果說縣城主幹道是縣城發展的“大動脈”,那城市支路則是“毛細血管”,它們都是縣城擴容提質的重要環節。
“2013年我剛搬來時都是泥巴路,出行很不方便,路修通後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很多方便,住在這裏感覺特別舒適。”看著團結北路現在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鄒春生喜上眉梢。團結北路改造項目被列爲嶽陽縣2017年土地依法征收和棚戶區改造“百日攻堅”行動的重點項目之一,改造項目道路擬建成長度504米,寬8米的瀝青路面,總投資680萬元。工程于5月25日開始施工,到9月1日通車時,團結北路面貌煥然一新,附近居民拍手稱贊。
2012年以來,該縣全面完成長豐北路、城南大道(高鐵橋至嶽望高速出口段)等項目,先後新建和改造新牆河路、車站北路、城南大道、團結路、青山南路等市政道路和背街小巷,城區道路除富榮東路、林沖路和天鵝北路外,已全部完成“白改黑”,當下已完成G240沿線、榮灣湖新城區、嶽雅新城等區塊配套路網建設,開工建設榮鹿路(長豐路至中發路)、春風大道嶽雅段提質改造等項目,城區內循環通暢,外骨架拉開,市縣城區基本連成一體。
十年,路網倍增城鄉煥新
G240路的建設,對于工作在榮家灣、家在嶽陽市法院的胡青女士來說可謂是“天塹變通途”,解決了她雙城生活的“痛點”。胡青在縣城機關工作,只有8個月大的孩子放在嶽陽讓父母幫忙帶。因孩子小,胡青每周至少回家3次。之前,走一趟全程大約需要1小時。G240拓寬提質後,大約半小時她就能到家了,足足節約了一半時間。
城鄉路網建設同樣火力全開。嶽陽縣開通城市綠色公交線路5條,開通市縣公交1條,惠及居民10多萬人出行。嶽望高速、蒙華鐵路嶽陽縣段等項目竣工通車,鹿角碼頭、榮鹿一級公路、新牆至公田、楊林至張谷英等幹線公路,全縣公路通車,新牆、黃沙等客運站、農村客運招呼站,渡改橋、危橋改造等都已完成。該縣將農村公路建設列爲重要民生實事之一,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目標開展攻堅。縣本級財政籌措資金,建成“四好農村路”、自然村水泥路,提質改造農村公路,完成生命安全防護工程。縣、鄉、村三級聯動協管,形成“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管理新格局,村道硬化率達100%。科學合理安排班線、車輛、班次,全縣行政村通班率穩定在100%。農村全部實現“出門有路、提腳上車”。
十年,産業發展提質增效
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明顯,283項進廳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嶽陽縣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創建國家級示範社4家。國有資産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持續舉辦嶽台農業合作發展論壇、中國石木塑全産業鏈峰會,累計利用外資2.2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7億元,電商交易總額達到356億元。改革開放的深度、廣度、力度顯著增強。三次産業結構比由18∶41.7∶40.3優化爲19.1∶41.4∶39.5。園區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到69.5%,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占比達到27%。
三大優勢産業鏈加快發展,新增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農産品加工産值達到308.5億元。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到68%。市場主體規模突破6萬戶。征收土地2.2萬畝,報批土地1.47萬畝,土地出讓總收入41億元。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8.18%。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顯著提升。
近十年來,園區各項親商、幫商、助商措施落到實處,克服了經濟下行、新冠疫情、拉閘限電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實現了園區經濟逐年逆勢增長,社會經濟事業蓬勃發展。較2012年,截至2021年園區開發面積由不足400公頃擴至725公頃。園區企業技工貿總收入由不足90億元增至393億元,實繳稅收由不足1億元升至4.28億元。
在嶽陽縣高新技術産業園內,湖南嶽盛新型材料公司智能化生産線高速運轉,經過20多道程序和檢測後,一塊塊石木塑地板“走”下生産線。作爲高新技術産業,旗下的財納福諾木業,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産量將達3000萬平方米以上,産品遠銷歐美以及韓國、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國家。
該縣始終把穩住糧食生産作爲農業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以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爲主線,始終把糧食生産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制”要求,糧食生産大縣地位得到鞏固。連續十年開展水稻高産創建示範和糧食生産綠色優質高效行動活動。該縣還積極探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優做強肉鴿、特色水果(金盆柚、猕猴桃、葡萄)、黃茶、特色蔬菜(嶽陽蘭花蘿蔔、蓮藕)和油茶等五大叫得響、能致富的品牌。
十年來,該縣成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産基地、全國第一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連續3年被評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縣林業局榮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縣農業農村局被認定爲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整體推進型),楊林街鎮被認定爲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中糧米業被認定爲農業産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湖南科倫入選國家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試點示範企業。
十年,城鄉統籌比翼雙飛
嶽陽縣科學編制縣域國土空間規劃,強力推進“多規合一”,強化土地要素保障。開通榮家灣至嶽陽城際公交線路,建設小遊園5個、生態停車場6個,全面實施城區垃圾桶撤桶移位,城市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建設嶽望高速黃沙街互通連接線,完成龍烏線大修,實施榮寶線、蘭關線大修。110千伏學院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改造10KV電力線路14條、台區100個,建成農村4G基站118個。
強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夏季攻勢”“洞庭清波”等專項行動。加快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推進入河湖排汙口排查整治,全力整改總磷濃度偏高問題。改造戶廁15000余戶,植樹造林4.8萬畝。全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2.9%,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
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沒有發生致貧返貧現象。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穩步提標。改造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55所,新建改建公辦幼兒園9所,新增學位765個,爲中小學教室寢室安裝空調8274台。新建擴建縣級醫院3家。25項25件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和10件縣定民生實事全部辦結。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
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籌村莊清潔行動、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空心房”整治、移風易俗,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99%、80%。
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著力推進文生旅融合發展。景區景點、要素配套、對外形象全面優化提質,接待遊客量、旅遊綜合收入節節攀高。全縣現有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5家,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
民生類4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893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5%以內,醫療保障、養老保險實現全民覆蓋,退捕漁民生計得到保障。改造農村危房4995戶、棚戶區11796戶、老舊小區20個7724戶,建成公租房1079套。全力加強學校建設,徹底消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全面化解了學校債務。村(社區)村民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標准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居住在怡和小區的媒體工作者許偉軍,見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剛交房那兩年入住率很低,現在我們小區常住人口超過3000人,整個社區常住人口超過1萬人。”許先生表示,這幾年嶽陽縣大力建設,城市品質提到一個新高度。“醫院、商超、廣場、小學、中學、幼兒園以及各種交通布局都很便民,城鄉發展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移居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