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對建築業的沖擊,建屋局爲承包商提供了多方面財務援助,例如分擔因項目工程延誤而增加的器材租金等費用。當局也采取措施應對全球邊境限制對建材供應的幹擾,這些都推高了發展中組屋的預計虧損。
隨著冠病疫情趨緩,建屋發展局開始發展更多預購組屋項目、發放給買家的購屋津貼也增加,使上財年的淨赤字擴大至43億6700萬元,寫下曆來新高。其中,88%的虧損額源于幫助新加坡人擁屋的“居者有其屋”計劃。
另兩個促成“居者有其屋”赤字的環節是完成組屋銷售程序導致的毛虧損(6億5900萬元),以及發放給轉售組屋和執行共管公寓(EC)買家的公積金購屋津貼(8億4900萬元)。完成組屋銷售程序是指當局把鑰匙交給買家,上財年銷售的單位有1萬3506個,比前個財年的8124個多。
根據建屋局星期一(10月31日)公布的2021/2022財年年報,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年裏,“居者有其屋”計劃的赤字達38億5000萬元,比前一財年多近一倍。
建屋局發文告解釋,這個赤字主要由三個環節産生,其一是還在發展中組屋的預計虧損,占22億6200萬元。這是因爲,去年開始發展的預購組屋項目比前年多66%,政府投放的津貼以及提供給買家的購屋津貼也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