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美國在其最關鍵的海上力量調度上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要將常駐日本、日常只在西太平洋活動的“裏根”號航母打擊大隊暫時派往中東水域,用于支援美軍從阿富汗的撤軍行動。作爲美國全球軍事力量重心的象征,航母的動向對于全球安全局勢,自然會産生不小的影響。與此同時,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編隊本周正式“上路”,啓程前往亞太,也讓未來一段時間西太平洋的局勢産生了更多的可能性。
時隔多年,英國海軍喜迎雙航母,多少是個喜事兒 圖源:英國海軍
撤軍前的投資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本周報道,美國海軍內部人士證實,以日本爲母港進行靠前部署的美國海軍“裏根”號航空母艦及其所屬艦載機聯隊和護航艦組成的航母打擊大隊將被罕見地部署到中東水域,接替在那裏執行部署任務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大隊,爲美軍即將進行的從阿富汗全面撤出行動提供支持和掩護。
5月中旬,裏根號出港 圖源:美國海軍
雖然至今沒有明確和具體的時間表,但美軍在今年從阿富汗全面撤出作爲現任美國總統拜登親口的承諾,美軍自然要爲其提供相關的行動和物質准備,同時需要准備一些必要的離岸打擊手段,以防塔利班之流借著美軍撤退之機渾水摸魚。航空母艦部署在中東水域,其打擊手段主要是艦載的“戰斧”巡航導彈和艦載機,在威力上足夠強大,武器投擲平台本身也比較安全,作爲撤軍過程中的壓陣裝備也比較合適。
雖然人不多,但撤軍動靜不小 圖源:美國陸軍
目前,美國海軍在中東水域部署的是“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大隊,該航母打擊大隊從今年4月開始處于北阿拉伯海水域,在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指揮下支援正在進行的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行動。“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大隊今年年初出港開始進行部署,4月份才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水域,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至少能夠在印度洋水域部署到今年9月,基本覆蓋了從阿富汗撤軍最後期限前的時間,顯然在未來的撤軍掩護行動中,該大隊肯定要負責相當的掩護任務。
在已經有“艾森豪威爾”航母打擊大隊的情況下,美國海軍再將“裏根”號航母打擊大隊調到中東,意味著這一地區在今年夏天將會有2艘航空母艦,同時全球其他地區的可部署航母情況則大概率會出現力量真空。
問就是東海岸病假太多
從單純的軍事角度來看,2艘航母部署到中東算是恰如其分的。由于阿富汗身處中亞內陸地區,艦載機需要往返飛行3000公裏以上才能覆蓋到阿富汗全境目標並返回母艦,其作戰半徑也要超過1500公裏級別。以F/A-18E/F“超級大黃蜂”的性能和美軍全面的空中加油體系,這一目標不難達到,但由于空中往返飛行的時間延長,戰機的損耗增大,任務周期延長,戰機部隊的作戰持續能力也會下降。爲了保證艦載機的持續作戰能力,增加額外的航母,擴大參與任務的艦載機部隊規模,是最爲簡單也最直接的辦法。頗爲巧合的是,2001年美軍打響阿富汗反恐戰爭時,美軍投入對塔利班空襲的海軍力量同樣是兩艘航母:“卡爾·文森”號和“企業”號。
當然,與本世紀初時美國海軍還有12艘航母,且艦齡普遍比現在年輕的情況不同,眼下美國海軍可用航母數量更少,以“捉襟見肘”的方式進行全球部署也已持續多年。在這種大環境下,所有對航母力量的局部增強本質上都是“拆東牆補西牆”。
“裏根”號完成維護後,5月19日出港,前往小笠原諸島的硫黃島附近開展航母艦載機起降資格認證訓練,按照往年的部署情況,該艦應該在6月初執行正式部署。在今年上半年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羅斯福”號航母已經返回美國西海岸的情況下,再將“裏根”號航母調往中東水域的結果,就是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水域短時間內將再度陷入沒有可用航母的“航母真空”。
報道此事的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就此表示,駐日航母部署到中東進一步凸顯了美國可用航母力量的緊張情況。如果“裏根”號航母真的一刻也不在西太平洋耽擱,直接前往中東水域,那麽第七艦隊可以指望的下一艘能夠部署的航母應該是“卡爾·文森”號或“林肯”號。
兩艦目前的艦況可謂伯仲之間:“卡爾 ·文森”在過去一年都在進行改裝訓練,以執行美國海軍新一代戰機F-35C首次海外部署。該艦的最新動態是,在進行了一次5天的試航後,在5月22日返回了聖叠戈港。
“林肯”號則在創下美國海軍近年來核航母部署時間紀錄之後,一直在進行維護和恢複性訓練,同時也爲搭載F-35C做准備。該艦在5月23日出海試航,並且在5月26日也返回聖叠戈。如果一切順利,兩艘航母都需要大約2-3個月的准備時間才能投入部署行動,這也差不多是此次西太平洋面臨“航母真空”所要大概持續的時間。
卡爾·文森今年下半年就能帶著5代機來接班
“航母真空”對美國海軍乃至美國軍事優勢可能造成的影響自然不必贅述,尤其在西太平洋這一事關美國大國競爭成敗的關鍵地區,美國航母短暫幾十天的缺位都會被視作有風險,更別提將這艘航母調走造成連續幾個月的力量真空了。
上一次因爲駐日美軍航母被調往他處,還要追溯到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第七艦隊的“小鷹”號航空母艦爲了“民主大計”前往中東參與空襲伊拉克。當然誰都明白,2003年的西太平洋與2021年的西太平洋截然不同,當年這裏是戰略機遇之地,如今卻已經是大國競爭的第一線所在。
這顯然不能說是美國海軍不重視甚至忽視西太平洋上所面臨的威脅,更多可以看作它對未來一段時間內西太平洋水域整體環境威脅的評估。從戰略的角度看,美國的戰略對手依然處在對新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分析判斷中,整體的行動依然以謹慎爲主;而戰役上,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的海軍力量雖然規模不小且更加新銳,但其在航母編隊的使用上依然稍顯稚嫩,特別是在其擁有的兩艘中型航母先後進行了遠海訓練航行之後,短期內不大可能再次進行大規模行動,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原則上可以“舒緩舒緩”。
西洋來的“不速之客”
就在美國海軍准備做出把航母從西太平洋調走這種“違背祖宗的決定”之時,英國皇家海軍則在努力試圖“恢複祖宗的榮光”。上周末,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以及多艘護航和補給艦從英國多個港口出發,與美國和荷蘭海軍的艦船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戰機一道,編成第21航母打擊大隊,向遠東方向航行,執行爲期7個月的海上部署任務,並試圖向巅峰時期的皇家海軍一樣,在西太平洋水域樹立起聯合王國的影響力。
假裝自己飛機很多的伊麗莎白女王號
從規模上看,這次參與部署的編隊包括“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45型驅逐艦“保衛者”號、“鑽石”號,23型護衛艦“肯特”號和“裏士滿”號,綜合補給艦“維多利亞堡”號、油料補給艦“春潮”號以及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蘇利文兄弟”號、荷蘭海軍七省級導彈護衛艦“埃弗森”號。
從數量上,這在冷戰後的皇家海軍海外部署上也排的上號,只有1997年護送查爾斯和英國首相前往香港與中國政府交接主權兼壯聲勢的“洋浪97”海上部署超過這次,當時的規模是1艘航母、1艘導彈驅逐艦、4艘護衛艦、2艘核潛艇以及6艘其他艦船。但若以艦船占海軍規模比例而論,動用了皇家海軍1/3防空驅逐艦的第21航母打擊大隊,更能凸顯對遠海部署的重視程度。
假裝自己船很多的當代英國海軍
巧合的是,2021年正好是皇家海軍的遠東艦隊解散50周年,在1971年前,皇家海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在遠東勉力保持一到兩艘航母,以及一艘突擊航母的艦隊,以新加坡爲基地維護英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在整個50、60年代,英國航母和突擊航母曾在東南亞、中東乃至東非地區扮演英國軍事力量“急先鋒”的角色,爲日不落帝國的平穩著陸立下不少功勞。而在遠東艦隊解散以後,皇家海軍成規模前往太平洋水域事實上已經從常態行動升級爲“戰略遠征”了。
身處西太平洋的我們,對英國的這次行動最看重的自然是其來到西太的部分。雖然英國政客也好,媒體也罷,誰都看得出來“針對某國”這種事情更多是爲了圖一嘴瘾。英國在遠東的政治利益大不如前,與一百年前或者五十年前英國在遠東還有大量的殖民地或者實打實的地緣利益相比,如今的英國在遠東已經只剩下所謂的“影響力”了。昔日的自治領大多已經完全獨立,就算名義上還管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叫一聲國家元首的澳大利亞,如今也早已全面倒向了美國,早就不指望英國能在安全問題上和自己有什麽互動照應了。
比如唯一一點空天防禦體系還得靠艦隊裏的美國“沙利文”號伯克級驅逐艦
在編隊各艦全面出港之後的5月25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正式超越德國,占英國進口總量的16.1%,成爲英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相比看上去的咄咄逼人,在實際行動上的表現,往往才是最明白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