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正在成爲中國富豪們趨之若鹜的地方。上個世紀60到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是面積最小的,只有733平方公裏,是台灣面積的五十分之一,不到香港面積的百分之七十。
在中國人的心理認知中,所謂的新加坡國甚至不如中國衆多二線城市的某一個區那麽大,半天時間駕車就能把整個國全都走一遍。在人口上,截止到2022上半年,新加坡總人口545萬,甚至不到中國一個一線城市人口的一半。
如此之小的一座城市,近年來卻湧入了大量的富豪。根據倫敦投資咨詢公司Henley & Partners 數據,今年上半年,新加坡預計會增加2800位百萬富翁,總富豪人數超過24萬人。在全球百萬富翁人數最多的20個城市中,新加坡排名第五,僅次于紐約、東京、舊金山和倫敦。
而中國大陸的富豪們,似乎正在排著隊申請加入新加坡。
1、富豪們湧向新加坡
在2019年,海底撈的張勇憑借著138億美元的身價一躍成新加坡首富。張勇之後,號稱“東南亞騰訊”的冬海集團創始人李小冬也成了新加坡首富。
今年,有媒體爆料彭蕾移民新加坡,並稱早在2015年彭蕾和丈夫孫宇彤花了3 億在當地購買了豪宅。根據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彭蕾財富是225億元人民幣。
目前,新加坡首富李西廷,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縣人,畢業于中科大,現任邁瑞醫療董事長。根據2022年福布斯億萬富豪榜,其身家爲176億美元(約合1187億元人民幣)。
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來看,新加坡前十大富豪半數都是華人,排名第一的是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身價176億美元。第二名、第三名都是華人,來自中國的移民富豪,遠東機構黃志祥黃志達兄弟的財富爲152億美元;立時集團創始人、”油漆大王”吳清亮的財富爲130億美元。黃志祥黃志達兄弟以及吳清亮的生意主要在新加坡,所以在國內知名度不高。而李西廷的生意主要在國內。2022年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成爲新加坡排名第六的富豪,身價縮水至77億美元。
據深藍財經報道,幣圈大佬趙長鵬、光伏大佬施正榮、阿裏巴巴蔡崇信等均已移民新加坡。
彙豐銀行發表的一份報告《The rise of Asian wealth》指出,在2021年,新加坡的百萬富翁(淨資産大于100萬美金)占了新加坡成人的7.5%,而在8年後,也就是2030年,這個百分比會增長到13.4%。
《聯合早報》近日報道稱,今年計劃移居到新加坡的中國高淨值人士估計超過500人,他們可能帶去的財富估計至少有24億美元。
富豪們移民新加坡,主要采用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形式。2018年,新加坡只有大約50個家族辦公室,2020年數量增加至400個,2021年底暴增至700家。2022年1到4月份,新加坡金管局收到了143份家族辦公室開設申請,其中有63分來自中國。
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戴森公司創始人詹姆斯·戴森,甚至是作爲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裏奧,都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
今年五月份,據《彭博》報道,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試圖在亞洲擴大業務,正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並尋求新的交易和初創投資。還有一名中國富豪壕擲約1.94億人民幣,一口氣買下李嘉誠在新加坡建造的新達城第二大廈的一整個樓層。
4月11日,新加坡金管局正式宣布新加坡家族辦公室免稅激勵計劃的調整,將原來的最低資産規模500萬新元提升到1000萬新元(約5000萬人民幣),並且在兩年內資産管理規模要增加到2000萬新元。也就是說,來新加坡的富豪實在是太多,政府不得不提高門檻。
2、新加坡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
新加坡的所謂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簡稱GIP)目的就是爲了吸引全球的有錢人到新加坡投資,只要達到一定要求,尤其是具備一定的財富規模,即可獲得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
GIP主要面對的是商業成功人士,分爲三類人群:資深企業主、下一代企業主、快速增長企業創始人。據了解,GIP的核心要求包括幾個方面:
一、資深企業主所經營的公司最近一年的營業額必須達到不少于兩億元新幣(約5億人民幣),並且最近三年的年均營業額必須達到不少于新幣兩億元;
二、對于資深企業主而言,要求必須持有公司至少30%的股權,或是所申請上市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之一;而下一代企業主則要求是公司高管、董事會成員;快速增長企業創始人的要求是該公司必須由知名的風險投資公司或私募股權公司投資。
三、公司經營範圍必須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行業列表中。
彈丸小國新加坡的野心可謂不小,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直接瞄准了“老中青”三代最頂尖的優秀企業家人群。
那麽,新加坡爲什麽能吸引富豪們趨之若鹜呢?主要是極其優惠的稅收政策。在新加坡,企業所得稅最高17%,個人所得稅最高20%;無遺産稅;無資本利得稅;海外收入和資産不征稅。與中國已簽署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另外,新加坡的護照含金量很高,持新加坡護照可以免簽192個目的地,可自由通行于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衆多國家,並且新加坡公民可以免簽證進入中國大陸。
根據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顯示,通過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評價和排名,新加坡超越中國香港成爲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並成爲亞洲金融中心。
另外,在新加坡的華人居多,所以擁有適合華人富豪們居住的環境和氛圍。
除了富豪,一些國際企業也逐漸從香港搬遷到新加坡。
在2021年香港美國商會對其成員展開的調查中,有約42%的企業考慮或計劃離開香港。以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等爲代表的國際金融機構,正在將員工從香港的辦事處遷往新加坡。2022年,香港入境新加坡的人數較去年增長一倍。新加坡就業總人口增長4.2萬,其中85.7%是外籍人士。
索尼音樂、戴森、VinFast、莫德納、台積電等大型跨國企業都選擇了在新加坡設立其亞洲地區或全球範圍內的總部。與之相反的是,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外國跨國公司數量正在下降,並且不少大型跨國企業選擇將大量員工從香港辦事處遷往新加坡。
疫情以來,加速了富豪人群以及一些跨國企業的亞洲總部遷移到新加坡。分析人士認爲,新加坡在疫情當中恢複較快,有錢人加速開啓對資産保持以及維持更長久的傳承而進行提前安排,另一方面,出于抵抗不可控風險的考量,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成了一種有誘惑力的財富轉移安排。
3、脆弱的新加坡
新加坡雖然迅速放開對疫情的管控,但畢竟整體規模十分有限,經濟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非常脆弱,更容易受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
新加坡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是妥妥的高度發達國家。但是,受限于資源、人口和面積,新加坡的高經濟發展水平只能依賴于外貿、服務和金融。
2020年疫情初起,新加坡受影響極大。新加坡的外貿總額是其GDP的3倍之多,在全球疫情沖擊下,世界貿易進一步萎縮,新加坡的優勢不再,出口貿易大跌,進而導致其國內經濟下跌,制造業和服務業同樣陷入衰退。2020年新加坡建築業下滑36%,服務業下滑7%,只有金融、制造業等少部分行業走出了負增長“泥潭”。
2021年,新加坡從2020年衰退4.1%的泥潭中實現反彈,實現增長7.6%。新加坡貿工部預測稱,考慮到全球和新加坡國內的經濟環境,除非全球經濟出現下行,新加坡經濟在2022年預計將增長3%至5%。
然而,報告也指出,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新加坡的外部需求前景略有惡化。因此,盡管新加坡經濟預計將在今年繼續增長,但各個領域的表現預計依然不平衡。
可見,由于規模太小,新加坡經濟的可回旋余地很小,受外部環境影響巨大,出現忽上忽下的不穩定狀態。
近期來,在新加坡的中國首富們處境也不太好。Sea集團李小冬隨著Sea業績增速急劇放緩,該公司市值已經較最高點蒸發了1700億美元。其旗下電商平台Shopee退出法國、印度、西班牙等多個市場,在今年的富豪榜上,李小冬的身價也隨之縮水爲42億美元,而去年他成爲首富時身價爲198億美元。
張勇的日子自不用多說。由于對局勢預判錯誤,海底撈擴張失敗,業績深陷泥潭,全年關停276家門店,2021年巨虧41.6億元。在今年的富豪榜上,張勇夫婦的身價爲77億美元,相比2020年成爲首富時縮水李113億美元。
2021年邁瑞醫療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增速,從2020年的41.21%降至不足1%,收入占比從47.16%降至39.61%。也因此,李西廷的身價隨之縮水。
4、李光耀對新加坡的三點認知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是漢族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人。1963年,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聯合邦政府達成協議,“新馬”正式合並。新加坡成爲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員。但僅僅兩年後,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政府借此指責馬來西亞企圖使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導致新加坡最終脫離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成爲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9月成爲聯合國成員國,同年10月加入英聯邦。
李光耀成爲新加坡的開國元首。李光耀對新加坡的三點認知,可以看出新加坡的當下和未來。
第一:一個位于東南亞的城市島國要生存下去,就不能普普通通。我們必須特別努力讓人民更加團結、更加剛強堅毅,且更善于應變。我們做事要比鄰國做得好,成本卻要更低。因爲他們一心要繞過我們,讓我們失去身爲區域轉口貿易港和中間人的優勢。我們要與衆不同。
第二:我們在公共及個人安全、醫療衛生、教育、通訊、海空運輸以及社會服務方面成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我們成爲企業家進軍周邊發展水平較低地區的大本營。我們訓練我們的人民,讓他們能夠提供第一世界水平的服務。”
第三:新加坡要生存,必須要有兩個先決條件:第一,要有素質卓越的領導人。意志要堅定、要有奉獻精神、有決心、能幹和誠實。第二,人民必須認清新加坡根本的脆弱性,並願意齊心合力面對挑戰。我們要更加團結、更有組織,並更具競爭力,否則我們最後會被吞並。
李光耀的這三段話,來自于《李光耀回憶錄》,第一段話,可見新加坡人的危機意識,也可見新加坡人的國民性;第二段話,驗證了新加坡的國策:從全球範圍內吸引精英人才,並且要求新加坡認爲爲這些企業家提供服務;第三,新加坡是脆弱的,始終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