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是廣東著名僑鄉,旅外同胞(包括今潮南區)有200多萬人,遍布世界各地。僑胞們在所居住國都有僑團組織,新加坡潮陽會館是頗爲引人注目的僑團組織之一。
據廣東省文史研究館資料記載:“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黃遵憲出任新加坡第一位總領事,其時非洲、澳洲華僑初來新加坡,爾後,福建、嘉應、潮州來新加坡者衆。”(見上海書店出版《粵東揮塵錄》一書,廣東省文史研究館編),初到新加坡的潮人好多互不相識,極少聯系。爲發揮在異國謀生的鄉親互助團結精神,1926年,潮陽旅新先賢陳源泉、何東如、李金賜、林雨岩、鄭則士、李冠五等人發起,組織潮陽會館,得到潮陽籍鄉親熱烈響應,踴躍參加。
幾經籌備,于1926年9月10日舉行會館成立慶典。會館先設于新加坡諧街李金賜廣茂行樓上,後由會員捐資,重購置克裏門梳道門牌341號房舍爲會所,並將後鄰空地建設成二層樓住屋,成爲會館産業出租,租金收入爲會館日常費用;至1951年,又將原會館會所改建爲三層樓,翌年冬舉行新會址大樓落成慶典,新會址延用至今。
新加坡潮陽會館建立之後,聯絡鄉情鄉誼,爲當地鄉親做了許多好事,如興學育才,創辦以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的朝陽學校,並聘請鄉賢劉侯武先生(曾任國民黨兩廣監察使)爲首任學校校長,1957年後因劉侯武先生年事已高,又由著名學者、鄉賢陳景迪先生接任校長。
此外,會館還設立互助部,福利股、醫藥服務部、青年股等機構,幫助和救濟困難鄉親,聘請名醫免費爲鄉親診病,成立獎學助教基金會、獎勵學習成績優秀和經濟困難師生,組織青年開展體育文娛活動,回鄉尋根問祖,到各地參觀訪問,聯絡鄉情鄉誼,會館成了潮陽鄉親的“大家庭”。
此外,會館還在鄉親中倡導愛國愛鄉精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旅新潮陽籍僑胞以實業家李冠五先生爲主,捐巨資,由會館派出專門小組,遠跋重洋,到國內慰問抗戰軍民;1943年,潮陽旱災嚴重,會館又牽頭旅新鄉親捐資回鄉赈災。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旅新僑胞先後在上海、南京、廣州、深圳等地投資興辦實業,捐資在潮陽家鄉建學校、修鄉道、辦水改,做了多宗公益事業,受到家鄉人民的廣泛贊揚和好評。
新加坡潮陽會館的發起人和曆屆領導人,很多是聞名世界的各界精英。現代的有銀行家連瀛洲先生、世界糖王張泗川先生,在新加坡和世界各地創辦實業100多家的鍾廷基先生等。
目前,新加坡潮陽會館老一輩領導人多數爲名譽理事長和顧問,以張昌隆、吳偉鎮、陳鎮松、邱來順、陳健立爲正副理事長的都是當地知名的青壯年實業家和各界精英,他們繼承老一輩光榮傳統,把潮陽會館工作做好,正如新加坡著名詩人、潮籍鄉親馬宗芗先生爲會館題聯所寫的:
潮廣流長懷練水
陽光皓月耀星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