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登懷生于1946年4月23日(農曆3月15日),他從一位僅小學文化的少年,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終于成爲跨越兩個世紀的中國川劇變臉大師,多次隨中國藝術團和國家領導人出訪英國、美國、日本、巴西、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世界36個國家元首的接見,並先後握住9個國家元首的手近距離變臉;他在日本電視台錄制的《中國人間國寶——彭登懷》專題片在各國觀衆中聞名遐迩;香港歌壇天王劉德華拜其爲師,對其尊崇有加;他以25秒鍾變14張臉的絕技,錄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身爲四川省藝術學校“中國一絕”川劇變臉十八化身絕技演員的他,以孝、忠、善爲一生的做人准則,不僅創辦了“中華絕技藝術團”、“四川明星聯合會”,而且擔任了“四川省慈善大使”“四川省大型救助活動形象大使”、“都江堰市形象大使”,美國國際文化科學院院士、美國東方文化科學院世界戲劇家協會理事等多項公益職務,深受國內外廣大觀衆的喜愛。
●自學成才,德藝雙馨
彭登懷在兒時,常騎在父親的脖子上去看壩壩戲。神奇的川劇變臉,在他幼小的腦海裏打下深深的烙印。彭登懷常常光著褲衩下河洗澡,抓一把黃泥抹在臉上打大花臉,手拿一把自制“官刀”在前面喊叫“沖呀、殺呀”!後面跟著一群小孩聽他指揮,成了一個十足的小戲迷、娃娃頭。8歲時,他開始學唱川劇《南陽關》、《牧虎頭》、《打虎收孝》。12歲考進資陽縣川劇團學演武生,看到《九變化身》、《望娘灘》、《白蛇傳》中的變臉,他覺得好神奇!可惜,教他的老師不會變臉,會變臉的老師不教他。當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傳了技術,就沒了老師的飯碗。聽老師說:有的老師情願給你錢,也不願意教你一招。好在人小不起眼,他常偷看別人變臉,時間長了,老師老了,他也長大了。學戲的機會多了,漸漸琢磨出自己的變臉方法。小小的他,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終于練成一身硬功夫,贏得了老師和同行的青睐,18歲起學習編劇、作曲、導演和多門樂器演奏。
1976年他在資陽川劇團學員訓練班擔任基本功和戲課教師,將川劇曲牌音樂改編成基本功、身段等鋼琴伴奏訓練曲,被廣泛推廣。由于工作出色,彭登懷先後擔任了資陽縣川劇副團長、團長。在擔任該團團長期間,率先在全國推行劇團體制改革,其經驗在全國部分劇團被試行推廣,受到四川省文化廳及文化部表彰。1983年,彭登懷調內江市藝術學校擔任教務科科長、教師,爲川劇專業編寫基本功、身段等7門學科教材,受到師生好;1990年,調四川省藝術學校擔任基本功和戲課教師,在田蔓莎折梅專場劇目《楊七娘射子》中擔任編劇、作曲、副導演、樂隊指揮,榮獲中國戲劇最高榮譽獎“梅花獎”。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欣然爲他題詞:“天道酬勤”!他主編的四年制藝術中專教學大綱及多門學科教材,集編劇、導演、作曲、演員于一身,川劇《金山寺》(出國節目)、《訴冤》、《程式印象——桂英兵》,現代戲《土寺爺搬家》、《陌生的夫妻》等作品分別獲國家級、省級教學展覽優秀音樂獎;由他作詞《和平春風吹世界》、作曲《長征路上送紅軍》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四頻道)向世界38個國家播出。他撰寫的論文《相隨心變——我與川劇變臉》在國家級刊物—《中國戲劇》雜志發表,並成爲首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的川劇論文,奠定了“彭氏變臉學”的基礎。2002年他在雜技《快樂的小沙彌——鑽桶》節目中擔任編劇、作曲、導演、獲世界雜技藝術節中國“新苗杯”編導獎、表演獎等四項大獎。
●推陳出新,開創川劇變臉新紀元
所謂川劇的變臉,顧名思義就是劇中人物的臉譜變化,是演員舞台上用來豐富劇情、塑造人物的一種表演手法,常稱之爲絕技或絕活,是一種特殊的表演技藝,被譽爲“中國一絕”、“世界一絕”!川劇的變臉有別于魔術,更非幻術。它是演員在特殊的劇目中,在規定的情境中使用的一種奇異的變化技術,是用來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活動、豐富表現力的一種藝術手法。通過這些表演手法,把不可見、不可感、抽象的東西變成可視、可感的具體東西。從表演範疇講,它是一種可視強、趣味性濃、神奇刺激、令人驚歎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起著烘托劇情氣氛的作用,是一種放大了的誇張藝術。絕對不是在什麽劇目中,任何角色都可以隨便變臉的。演員必須嚴格依照規定的情境和人物內心情緒的變化來變臉,這就是表演理論的“相隨心變”。這也是川劇變臉的特點之一。川劇的變臉,到底是什麽時期出現,誰是最先發明者?已經無法考證,更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臉譜多是橫眉豎目,凶神惡煞,雖然面目猙獰,所代表卻是正義。要真正理解川劇的變臉以及彭登懷對川劇變臉的貢獻,就必須了解川劇變臉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要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當時的川劇變臉手法有兩類:抹臉、吹臉。抹臉:即演員在臉上抹些紅色化妝顔料,第二次再蓋上黑色,或者在眼堂、嘴角處抹上黑色,就算變了幾次臉;吹臉:演員將有顔色的濃沫,如黑色紙灰、草灰、金粉等,裝入酒杯裏,或放在碗中、放在舞台上表演需要的地點,臉上事先抹上食用油,或一些簡單的圖案,用嘴吹口氣,那些粉沫粘在有油的地方,就算變了一次臉。雖然很簡單,但在某些戲裏、某些情節中,可以起到特殊的表現作用。據川劇表演藝術家介紹,在20世紀20年代出了個康芷靈,都稱他叫“康聖人”。他發明了用牛皮紙做臉譜,用漿糊由裏往外粘,由大到小一張一張貼在臉上,表演時依次揭開。若時機把握不好會出漏子穿幫:粘早了,還沒有上場時漿糊就幹了,臉譜揭不下來,有時還會把不該變的臉粘下來;有時漿糊晚了會粘不牢,不該變臉時臉譜不揭自掉,當衆出醜。後來他用黃臉托出自己的臉型,用草紙糊成硬臉殼,後又用豬尿包(小肚子)吹進氣,曬幹做成臉譜不易扯爛。康芷靈發明了第三類變臉方法——扯臉,是他揭開了變臉的新篇章。他集中了所有的變臉手法,在傳統戲《九變化身》中大顯身手,康芷靈演到哪裏,不管多遠的路,大家都要趕去看演戲,看他變臉,康芷靈成爲當時的變臉大師。他這一發明,在那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極度貧乏的社會裏,可謂是開了戲曲變臉的先河,創造川劇變臉特技的奇迹。
第二個發展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是川劇與變臉健康發展的中級階段。1954年,孫德才把變臉作了全新的改革。他把臉殼改成了綢布,制作時露出部分五官,把老戲《九變化身》也作了新的改動,義賊貝庸搶了民間給皇上的貢品,案發後被官兵追殺,他急中生智,使出變臉的招術,躲過了官兵的追殺。至今川劇界都公認孫德才把變臉大大推進了一步,他是現代變臉的祖師爺。
川劇變臉真正出現曆史性高潮是1959年的秋天。正值建國10周年北京舉行文藝彙演,四川派出強大陣容,一個劇團去北京參加國慶彙演,一個劇團赴歐洲演出;進京演出的是傳統戲《白蛇傳》,時任成都市市長李宗林非常重視川劇,在審看該劇時,彭登懷看見法海使用三大法寶:青龍禅杖、大紅袈裟、紫金铙缽,把白蛇押進雷峰塔,但戲的高潮卻出不來,就靈機一動,建議何不把變臉用在铙缽身上。于是铙缽在與白蛇打鬥中變臉,在變臉中打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川劇變臉一下子譽滿京華!《白蛇傳》從此成爲川劇變臉的代表戲。同時,赴歐洲的演出也大獲成功,他們記住了變臉,也記住了川劇。變臉在此階段的發展和影響,爲日後川劇變臉藝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個發展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經過20年漫長的發展過程,川劇與變臉已經是鳥槍換炮:從台上燈光、道具、舞美等,都引進了現代化手段,用房子、煙火掩護變臉的表演手法早已被淘汰,吹臉、抹臉的技法也不多見了。川劇的變臉,經過衆多有志之士的潛心鑽研和發展,從臉譜制作的精美度、從質量到數量的變化、從操作方法到表現手段等,都有了巨大的改革,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這時的川劇變臉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高水准藝術境地。
1997年春節,彭登懷和“梅花獎”得主田蔓莎、蕭德美去北京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在戲曲絕活板塊中表演川劇活水袖、折子功和變臉,此次的表演中,他把變臉的速度刷新到40秒鍾變完十二張臉譜。1999年2月,彭登懷先生應邀出訪新加坡進行學術交流,他的變臉術《十二變化身》引起新加坡人士極大的關注。獅城四家最大報紙、刊物紛紛搶先發表文章,刊登劇照,當地電台、電視台頻邀現場直播,並安排與台灣明星和新加坡名流同台共度春節晚會。彭登懷的變臉術引起了吉尼斯世界評委會官員的極大興趣,並定于1999年2月12日在新加坡克拉碼頭劇場,打破由彭登懷自己保持的二十五秒變完十二張臉譜的記錄:再創一個在二十五秒之內變完十四張臉譜、露出本臉後再變回四張臉譜的驚人速度,創吉尼斯世界記錄。當彭先生完成了這一高難表演後,會場掌聲雷動,鮮花如潮,排隊請彭大師簽名的人絡繹不絕。在主辦單位要求下,彭登懷簽名花了整整1個半小時,新加坡所有電視、電台、報紙、刊物在第二天顯著位置刊出:“變臉大師彭登懷再創新紀錄”。這次演出獲得圓滿成功,爲中國戲曲爭了光!爲川劇添了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