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字經濟排名(來自上海社科院報告)
日前,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發布了數字經濟藍皮書《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産業競爭力連續四年位居全球首位,且與位居第二的美國相比,領先優勢有逐年擴大的趨勢;但數字創新競爭力和數字治理競爭力指標得分偏低。數字産業、數字創新、數字設施、數字治理,是此次構建數字經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四個分項。
從總體得分情況來看,美國連續四年數字經濟競爭力位居全球首位,新加坡和中國位居二、三位。上海浦東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建表示,全球各國都在進行著數字化轉型,這或許是數字經濟撬動科技變革的前奏。數字經濟使技術、産業布局、智能制造等全球價值鏈縮短,相比2019年,全球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上榜的30個城市,80%排名發生巨大變動。這也意味著,競爭日趨激烈。
與此同時,數據的跨境流通和數字經濟反壟斷成爲重要課題。在後疫情時代,數字公民和隱私計算的研究和應用有待進一步推進。
美國新加坡中國名列前三甲
報告數據顯示,美國連續四年位居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榜首,保持絕對優勢的關鍵在于美國在數字産業競爭力、數字創新競爭力、數字設施競爭力以及數字治理競爭力四項上的均衡得分。
另外,新加坡于2019年反超中國後第二年位居第二,數字創新競爭力是新加坡的顯著優勢,以82.18的得分超越美國,而因其國土面積狹小導致數字産業規模較小,競爭力指標得分僅27.55。
中國位居數字經濟競爭力排行榜第三。中美數字經濟競爭力近三年差距正逐步縮小。值得注意的是,5G技術于2019年進入應用時代後,賦能經濟發展各領域,對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的影響更加深刻,特別是中國在5G技術領域與美國的並跑,甚至已經呈現彎道超車,正改變著長期以來由美國一家主導的格局,避免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的升級亦成爲重要議題。
在中國市場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爲後疫情時代下的新動能。不過,中國城市間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距仍然較大。雖然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之間的差距在縮小,但四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仍然緩慢。
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在提及數字治理時也指出,“雖然整體在一定水平上,但城市發展的不平衡性也是要看到的問題,二三線城市才剛剛起步,相比發達國家在投入和法律法規的建立上都存在著差距。”
區域之間需協同發展
近年來,中國數字産業總體規模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占GDP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
後疫情時代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以抖音、快手、B站爲代表的新型流量平台正以新的方式構建圈層內容和用戶關系鏈,以實現用戶規模和時長的雙重增長,並以基于雲計算-智能化推薦的方式加速用戶的消費決策路徑和行爲變遷,形成更穩定的收益模式。
受益于後疫情時代的直播購物普及,新型流量平台的帶貨能力也在增強,可以預見,移動購物在日常生活的常態化。
由于城市之間的發展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則更加需要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以長三角地區爲例,該區域數字經濟規模達8.63億元,産業數字化占比數字經濟71.3%。近幾年,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工業機器人、3D打印機等新技術和新産業在長三角地區得到較快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增強。
經過幾年的發展,長三角地區形成了若幹個專業鮮明、特色各異的數字經濟産業園區。其中,上海、杭州等城市脫穎而出,成爲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産業的增長極,帶動引領輻射作用明顯。江滬浙皖三省一市在全國省級層面的數字經濟綜合指數排名分列第3、第4、第5和第11位,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甯波在全國城市層面的數字經濟綜合指數排名在前20位。
其中,上海作爲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城市,數字經濟總量已接近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近55%。整個“十三五”期間,上海數字經濟産業年均增速超過20%。
上海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數字經濟給區域經濟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城市與數字經濟之間要保持一致性,將原有優勢繼續轉化。“數據要跟既有的優勢發生化學變化,立足于城市既有的産業經濟,而不是憑空産生的數字經濟。”
針對區域産業鏈之間的合作互補,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信息研究所所長王振研究員指出,例如阿裏巴巴這樣的産業鏈完整的互聯網大企業,與政府共商地區布局是利于企業發展的上策。不僅要考慮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也要考慮地區發展的差異化優勢和政策福利,協調發展助推共贏,增強企業競爭力和長遠發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