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不是新概念,卻源源不斷釋放著新鮮感。
自1990年世界出現首台物聯網設備——網絡可樂販售機,到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首次對物聯網作出定義——把實物聯入網絡,最終實現物品與物品之間、人與物品之間的全面信息交互。
在全球近30年的探索中,物聯網“萬物互聯”的美好願景還未能如願以償。在中國,被譽爲“互聯網下半場”的物聯網,始終是時髦技術,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較少。
2019年,中國成爲全球5G商用第一梯隊國家,率先進入5G商用時代,爲物聯網注入了新的推動力,物聯網向普通人的生活又邁進一步。
9月7日,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無錫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無錫啓幕。
今年是無錫連續第四年舉辦國際化的物聯網盛會,本屆博覽會以“融合創新 萬物智聯”爲主題,突出開放合作、實用體驗、引領作用與可持續市場化。現場展出面積達6萬平方米,爲曆屆展出規模之最。
除中國本土參展企業外,來自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及俄羅斯、新加坡、伊朗、土耳其、阿聯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30個國家和地區542家企業參展。
相較往年物博會各領域專業人士雲集,無錫市民和遊客也成了今年物博會的逛展主力軍。在博覽會現場驅動武漢實驗室的汽車向前行進,實現遠程駕駛;逛展口渴打開手機一鍵召喚,不一會兒一輛無人駕駛零售車就滿載商品來到遊客面前;頭戴裝置的小朋友,用VR學習垃圾分類……數據顯示,博覽會前兩日觀展人數已達13.3萬人次。
“無錫地方不大,面積約爲全國萬分之五,在世界地圖上只是一小點,卻是中國物聯世界的大通道,世界感知中國的大窗口。” 中共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在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開幕式現場表示。
面向世界的物聯網大會爲何落子無錫?“讓世界感知中國”的無錫底氣來自哪裏?無錫在中國物聯網發展進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在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前夕,《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實地探訪,嘗試找到答案——
無錫“物”語
本刊記者/程昕明
發于2019.9.9總第915期《中國新聞周刊》
京杭大運河無錫段東岸,距錢鍾書故居不遠的梁溪河畔,有一棟曆久彌新、別具韻味的紅磚樓。它始建于上世紀40年代,前身是茂新面粉廠,現爲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走進這裏,人們可以重溫百年工商城的輝煌。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楊氏兄弟率先在無錫創辦了業勤紗廠。這是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也是中國第一家商辦紗廠。從此,以機器生産爲標志的近代工業在無錫興起。
20世紀初,無錫工業總量最高時曾位列全國前三。改革開放後,無錫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爲“蘇南模式”的發祥地。
過去十年,無錫開啓了以物聯網爲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誕生于全球金融危機陰霾和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放緩大背景下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十年來探索出怎樣的路徑?作爲先行者,它爲中國乃至世界的物聯網産業提供了怎樣的“無錫樣本”?
無人區
2009年8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無錫時指出,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迅速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說“感知中國”中心。在傳感網發展中,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攻破核心技術。他同時指出,如果無錫具備各種條件的話,就讓其自然形成,定在無錫。
同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同意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無錫成爲中國發展物聯網産業的試點城市。
自此,無錫駛入物聯網建設的“無人區”。
一位親曆十年建設的政府官員說,當時找産業都不知道去哪兒找。回首往事,他覺得所謂的“無人區”實際上是認知上的盲區。在發達國家,早就有人在探索,比如美國。業界普遍公認的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一詞最早出現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凱文·阿仕頓(Kevin Ashton)教授在研究射頻識別(RFID)相關課題時提出。
按照業內定義,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它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隨著“感知中國”的提出,2009年也成爲中國物聯網建設的元年。2010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甚至特地對物聯網一詞作了注釋,可見概念之新。
但是,在中國的互聯網版圖上,無錫乃至江蘇都不是高地。對此,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認爲,在互聯網領域的劣勢恰恰是發展物聯網的優勢。他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互聯網上的數據大多是人工輸入,而物聯網的信息由物體提供,是一個客觀體系,因此二者在思維方式、商業模式上都有很大差異。他甚至認爲,泛濫的“互聯網思維”已經成爲物聯網創新的阻礙。
在無錫市物聯網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左保春看來,無錫良好的工商業、制造業家底,尤其是強大的集成電路産業爲物聯網産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集成電路是物聯網的基石,物聯網的發展又爲集成電路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二者有機融合,形成良好互動。”左保春說。
他對《中國新聞周刊》坦承,在起步階段,無錫也走過一些彎路,交過一些學費。比如,在最初的一兩年,就有19所高校在無錫設立與物聯網相關的分校、研究機構,但是政策到期以後有一些撤回了。“有些單位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了,沒有造血能力。”左保春說。
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是最早落戶無錫的科研機構之一,中心剛成立時經費充足,最多時候有1000多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科技轉化,經營很快就遇到了困境,2013年前後一度瀕臨停擺。
和任何新事物剛剛誕生時一樣,追概念、蹭熱點的大有人在。大浪淘沙,“裸泳者”先行退去。披沙揀金,經過機制創新和産學研有機融合,真正存活下來的機構和企業都煥發了強大生命力。“僅中科院一家就孵化了65家企業,資産總規模已經達到60億,上市公司已有4家。”左保春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
2019年8月7日,在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建設十周年主題活動上,工業與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在發言中指出,過去十年,無錫在中國物聯網的“無人區”走出了一條很好的路。
“當年路徑的清晰度是不夠的。”楊學山回憶說,“一個從來沒有人走過的地方我們該怎麽做?前路不清楚的時候,從應用市場的試探開始,解決經濟社會發展、智慧城市管理中的問題。”
“沒有應用,就沒有發展。”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介紹說,十年來,無錫不遺余力推廣物聯網應用,如今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大到政府決策和城市治理,背後都有依托物聯網技術構建的“城市大腦”的身影。
截至2018年底,無錫物聯網産業營業收入已達2638.7億元,産業規模接近江蘇省的1/2。集聚的物聯網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涵蓋關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等全産業鏈條,“感知中國”概念從無錫傳導到全國。
無錫市市長黃欽將無錫物聯網示範區發展分爲三個階段,即2009年8月到2010年底的發轫起步期,2011年初到2014年底的探索試驗期,以及2015年至今的加速發展期。
十年征途,無錫物聯網産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三級跳”。
智慧城
智慧城市是物聯網的核心應用場景之一。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成爲智慧城市建設的起點。2018年,谷歌在多倫多打造的“高科技未來城市項目” Sidewalk Toronto受到全球矚目,智能交通、機器人運輸、模塊化房屋等“黑科技”引領著智慧城市的前沿趨勢,也被業界譽爲“21 世紀都市生活的典範”。
作爲全國首個移動物聯網連接規模超千萬的地級市,無錫“智”在何方?
無錫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公司總裁華賢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對于智慧城市,每座城市有不同解讀。在國際上,紐約著力于安防領域的“第一反應”系統,新加坡強調智慧交通,日本的一些城市則更看重綠色清潔能源。
在華賢平看來,無錫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圍繞“優政、興業、惠民”三個方面展開,“優政”是政府服務的出發點,“興業”和“惠民”是真正的落腳點。
智慧城市首先要有一個智慧的“城市大腦”。
2016年6月,作爲“智慧無錫”工程的核心項目,無錫“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正式建成,首次實現政府部門之間完全的數據共享。2019年1月,無錫市在機構改革中新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作爲市政府直屬部門,它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牽頭單位。
華賢平認爲,無錫的大數據彙聚得非常好,體制機制很順,具備了一般城市短期內無法超越的優勢。
底層信息化平台做好之後,市民的獲得感會越來越強。比如,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統。
近年來無錫大力推動電子病曆建設,每位市民一出生就會擁有一份伴隨一生的病曆。目前,無錫全市已經實現電子病曆全覆蓋,極大助推了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等制度的推廣。
“不管去哪家醫院看病,每個人的病史情況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小醫院看不好的,‘一鍵’就能轉去大醫院,遇到疑難雜症還能實現遠程診斷。”一位項目負責人介紹。
眼下,“無錫智醫”APP上線公測。此外,無錫還在公交領域實現電子化支付,建成了約90家智慧養老服務機構,實現4萬戶居民的水電氣多表合一改造。
過去十年,無錫曾多年蟬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榜首。2018年又入選國際第三方機構評出的“全球20大智慧城市”,位列中國第一。
2018年8月,無錫市出台了《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無錫市市長黃欽表示,要在三年內實現智慧化公共服務基本覆蓋全體市民,變金杯爲口碑,進一步提升市民的獲得感。
車聯網是物聯網的重大應用,也是無錫走在全國前列的重點示範應用項目。
2018年5月,全球第一個城市級車路協同平台——車聯網(LTE-V2X)城市級示範應用項目在無錫正式啓動。V2X,即車用無線通信技術,它通過高速網絡,將車輛與一切事物相連接。
華賢平介紹說,在車聯網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同標准和路線的博弈。在歐美,更多使用DSRC(專用短程通信)技術,側重打造“聰明的車”,而V2X技術的應用場景更廣,穩定性更好。“我們的目標是既要聰明的路又要聰明的車,用聰明的路配合聰明的車。”華賢平說。一年來,無錫改造升級“車路協同管控”基礎設施和智慧交通信息平台,實現30多個V2X應用場景,覆蓋170平方公裏,即1/3的主城區。
參與這一重大項目的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院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無錫已經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城市級車聯網開放測試驗證環境。車聯網大幅提升了出行便利,市民可以通過“智行無錫”App,實時了解交通信號燈情況,提供車速引導,但這也只是車聯網的無限可能之一。
2019年5月,全國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花落無錫。根據規劃,無錫將在2020年完成覆蓋城市主要區域的車聯網基礎設施改擴建工作,完成路側設備的升級,建成可視化運維系統,基本打造基于“人-車-路-雲”系統的城市智慧交通體系。
“車聯網本質上是自動駕駛的一個階段,核心是爲了打造將來的智能交通。”華賢平說。
智造業
“無錫是一座制造業城市,骨子裏是制造業文化。”一位受訪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制造”到“智造”,無錫如何跨越這一步?
海瀾集團是無錫首家營業收入超千億的企業,其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多年蟬聯中國服裝行業第一位。運用物聯網技術及大數據分析是海瀾集團智能化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快速成長的一大法寶。
在海瀾集團總部近千畝的物流園,記者看到,偌大的智能化倉庫裏工人寥寥無幾,分揀台上一件件服裝自己忙活個不停,“自動”實現分揀、裝箱。
秘密就在每件服裝都有了“心”——RFID(射頻識別)智能芯片。藏在吊牌裏的這些芯片,讓服裝就像長了腿一樣,自己“走”到對應地區和門店的包裝箱中。從過去的“人找貨”到現在的“貨找人”,海瀾集團完成了物流倉儲升級,不僅提高了效率,人力也只有過去的1/6。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座物流園是海瀾集團投資50億元打造的,承載著近5000家門店的貨品輸送功能。物流園目前共有14座智能化倉庫,存儲能力高達1.3億件,年周轉量近5億件。
得益于無錫不斷提升的物聯網實力,一塊芯片的成本已由原來的三四元降到了現在的0.5元左右。小芯片有大智慧,通過物聯網射頻技術讀取芯片上承載的大量數據,可以對倉儲、調配、銷售等環節進行跟蹤。借助對大數據的彙總分析,又可以反過來指導産品設計、研發。
在全球領先的數字能源科技公司遠景集團,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了通過物聯網連接的遍布全國的風力發電機,以及如何在密密麻麻的地圖上實現遠程控制和數據讀取。
據介紹,該公司構建的智能物聯操作系統,目前連接協同全球超過100GW的能源終端與5000萬智能設備,不斷打造面向發電、樓宇、園區、交通、城市等多個領域的解決方案與服務。
在北京中關村,通過遠景智能提供的服務,微軟辦公大樓有效降低了電費成本,實現智能化樓宇管理。在新加坡,遠景智能成立了全球數字中心,並成功中標該國“智慧國度”項目。通過物聯網軟硬件創新與生態構建,遠景集團讓碎片化的能源系統在數字世界中實現統一。公司目前已在丹麥、美國、德國等國家設立了八大全球技術創新中心,提升了無錫物聯網示範區建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除了本土明星企業,近年來在物聯網潮汐的牽引下,一批行業巨頭也紛紛湧向無錫。2015年以來,阿裏巴巴布局飛鳳平台,華爲建立物聯網生態使能中心,海爾打造物聯生態網基地……此外,中電海康、浪潮大數據、阿斯利康創新中心、360安全總部等項目相繼落戶,鴻山、雪浪、慧海灣等三個物聯網小鎮正加快建設産業集聚地、創新策源地。重大項目的落戶和各類企業的快速發展,爲“無錫智造”注入了強大動力。
示範區2.0
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無錫智能傳感器産業營收到達90億元規模。無錫市物聯網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左保春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在過去十年裏,智能設備在無錫物聯網産業收入中的占比較大。面向未來,平台經濟尤其是工業互聯網創造的價值會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基于此,他認爲,物聯網帶來的將是複合型的增長,5G技術大規模商用以後甚至會帶來20%~30%的年增速。
“無錫一直強調工業、制造業強市,現在我們加上了智慧的翅膀,就是以物聯網爲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因此無錫制造業的智能化程度會更高。”左保春說。
作爲示範區,過去十年無錫累計實施應用示範項目三百多個,其中國家級重大應用示範工程21個。曆經十年的沉澱和滋養,示範區已經在無錫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打造了一座物聯網産業的新高峰,並帶動全國的物聯網熱潮。
與此同時,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牽頭或參與制定物聯網國家標准41項、國際標准11項,代表中國掌握著物聯網標准的國際話語權和主動權。
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表示:“首屆國際標准化大會是在無錫組織召開的,也是由無錫提出和發布的,它是物聯網架構最核心的標准、最高話語權,就像一座大廈的框架,決定了全行業的高度、形狀。”
他認爲,此前中國在很多行業基本是跟隨國際標准,唯有在物聯網領域是國家標准先推出,從而影響國際標准。“我們可以挺起腰杆子說,中國是高地,引領著物聯網産業的大方向、大趨勢。”劉海濤說。
江南大學科研院院長吳小俊表示,十年來無錫敢爲天下先,通過先行先試爲中國物聯網提供了很多成功經驗,同時也體現了勇于試錯、承擔失敗的胸懷。
“經過短暫的陣痛以後,智能制造帶動無錫成功轉型升級。面向未來,無錫作爲中國物聯網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會變,但在核心技術、傳感器和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吳小俊也把2019年看做無錫物聯網再出發的元年。
在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看來,物聯網的本質就是以“事”爲中心,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手段。盡管過去十年中國物聯網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傳感器技術和産業仍然受制于人。他希望無錫以十年爲起點,引領中國物聯網産業從1.0走向2.0。
作爲先行者,無錫也有這樣的自覺和擔當。無錫市市長黃欽表示,無錫要高起點、高水平謀劃好示範區建設的2.0版,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現代産業體系和開放高效的産業科技創新體系,爲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貢獻更多無錫力量。
有觀察者指出,以電腦普及爲特征的第一次信息産業浪潮成就了中關村,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則成就了深圳、杭州。那麽,隨著以物聯網爲代表的第三次信息産業浪潮的到來,無錫會是下一個屹立潮頭的弄潮兒嗎?
答案或許會出現在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