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記者吳卓明4月10日舊金山報道】台灣前“總統”馬英九,4月10日上午結束在舊金山聖瑪利廣場向孫中山先生銅像獻花儀式後,由衆人陪同下及醒獅的引導下,拜訪了舊金山孫中山紀念館,在那裏和包括中國國民黨駐美總支部、中華傳統協會、肇慶總會館、合和總會館,以及金山僑社和部分南灣僑胞會見,並向孫中山紀念館致贈紀念品。活動由黨部書記長陳伯豪主持。
孫中山紀念館館長鍾維君、台北經文處處長馬鍾麟、肇慶總會館主席譚益才與合和總會館主席余武良先後致辭,歡迎馬英九到訪舊金山僑社,並預祝他此行圓滿成功。
馬英九表示,海外僑胞在中國曆史上有3大貢獻,第一是“革命建國”,第二是“抗戰救國”,第三是“投資興國”。
馬英九指出,海外僑胞是推動中國曆史的力量,在中國發展的各個時期都有僑胞的貢獻。(僑報記者吳卓明攝)
馬英九說他反複指出,僑胞早年是最支持孫中山推翻滿清腐朽政權的,在孫中山推翻滿清的革命鬥爭中出錢出力。他稱黃花崗的烈士根據後來的考證,不止72人,而是86人。他訪問新加坡孫中山紀念館的晚晴園,看到4尊黑色的塑像,據介紹才知道他們都是參加黃花崗起義的烈士。
馬英九稱贊舊金山僑胞在抗戰期間大力捐輸,支持祖國的抗戰。在7.7盧溝橋事變後的兩年全民抗戰中,90%的經費都來自僑資捐助。舊金山和美西多地僑胞還組織航空訓練學校,爲祖國空軍培養人才。在修滇緬公路及其後通過該公路運輸戰爭物資的工作中,東南亞僑胞在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和組織下,組成南洋年輕華僑司機和機工隊伍,爲抗戰運輸大量戰爭物資,居功至偉。
馬英九強調,在1960年代,台灣經濟崛起和騰飛又是靠僑胞捐資興業。總而言之,海外僑胞是中國曆史發展的推動力量。他曾短暫參加芝加哥僑社的服務,對傳統僑社有更深刻的理解。
馬英九講話中的一個小插曲是,講話走題,提到他在芝加哥僑社服務後的一段講話中,竟把現場與會者當成芝加哥僑胞,自己仍停留在芝加哥的僑社。
參加歡迎接待的嘉賓還包括:國民黨中評委李學英、趙川三、張人睿、楊子超,黨部常委于愛珍、伍漢濤,中華文化協會會長周達昌、奧克蘭黨部常委陳子岩,金山僑社資深僑領林炳昌、鄧灼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