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報紙的爭鋒
在革命浪潮一股高過一股的時候,慈禧太後假模假樣的派遣五大臣出國考察。回來之後受到滿清皇室的夾道歡迎,這讓保皇派的康有爲和梁啓超喜出望外。公元1908年8月27日《政論》,發表了梁啓超洋洋灑灑的作品《政聞社宣言書》,他高度的評價了晚清的立憲做法是順應萬民的行爲。
此時萬裏之外的新加坡晚晴樓,眉頭緊鎖的孫中山,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梁啓超的謬論。在案頭來回踱步,隨後又拿筆在白紙上畫了幾個圈圈。經過一個通宵的仔細思索,《中興日報》在醒目的位置,刊發了孫中山的反駁聲音。他一針見血的指出梁啓超的錯誤,說明《欽定憲法大綱》共計23條。然而光是維護皇帝權威的就有14條,剩余9條都是規定黎民百姓納稅等事物的,真可謂是“以立憲爲名,行專制之實也”。
新加坡晚晴樓的入口處
說起《中興日報》久遠的故事,算得上孫中山在南洋的大手筆。它于公元1907年7月12日創刊,在同年的8月20日首版問世,其編輯和記者分三組人員構成,新加坡當地的革命派陳楚楠和張永福,以留日學生爲翹楚的田桐、居正及胡漢民等,還有香港的革命領袖王斧等等。從1907年到1908年是它的巅峰時刻,每期的發行量均在4000份以上,一直到1910年2月3日完成曆史使命停刊。本篇就來說說,孫中山爲何在新加坡的晚晴樓創立革命報刊,其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選晚晴樓的原因有二
- 清朝管不了新加坡
乾隆28年發生了1件大事,讓他在群臣面前擡不起頭。據《清史稿》的說法,這年以新加坡爲主體的蘇祿,在送來最後一次特産後,竟然和天朝上國分道揚镳了。看著滿滿當當的蘇木、豆蔻和鹦鹉等特産,乾隆帝感覺慚愧于父皇雍正帝。
乾隆二十八年,蘇祿國王遣使貢方物。自後遂不複至。——《清史稿》
討論起蘇祿和清朝的交往,得從雍正四年開始說。這年蘇祿成爲清朝的藩屬國,並且國王毋漢未母拉律林,選派頭腦靈活的使臣,帶著玳瑁等昂貴的特産,曆經1年的跋山涉水抵達京師,受到雍正帝熱情的款待,並且上奏朝廷請求把其祖先的墳茔修繕下。原來早在永樂大帝時期,蘇祿國王的祖先曾親臨京師拜見永樂大帝,結果在回程的途中病逝山東德州,長子回到新加坡繼承王位,二子安都祿和三子溫哈喇,分別以安、溫爲姓氏就在德州生活。
2.政治犯不得引渡
從清朝的手中獨立後的新加坡,並沒有迎來想象中的美好時光。公元1819年1月28日,作爲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代表萊弗士,懷著尋找深水港和淡水資源的目的,乘船劈波斬浪到達蘇門答臘的明古連。隨著清朝人吸鴉片越來越普遍,運往清朝的鴉片船是一艘接著一艘。爲此賴弗士憂心忡忡,幸好這次在明古連發現了新加坡,于是和他一起來的威廉·法誇爾,成了首任新加坡輔政司,當時的新加坡生活著3群人,分別是土著人、馬來西亞人和華人。
法國憲法制定時的場面
大量的苦力在搬鴉片的時候,吵吵鬧鬧磨洋工耽誤工期,港口上的商鋪缺斤短兩影響了英國人的生活品質。于是公元1822年弗萊士再次來到新加坡,這次來的目的是按照倫敦的治理模式,對亂哄哄的新加坡展開有效治理。首先他將全城劃分成好幾個區域,例如機關區、商業區、華人區等。然後又頒布港口免稅制,設置城市規劃委員會等,最後爲了能長期立足在新加坡,他從培養親近英國文化的新加坡人入手,創建了萊弗士學院招收官員子弟和土著人傑。
法國給予爲爭取自由,而從本國逃亡到法國的外國人以庇護。——1793年的《法國憲法》
有些讀者也許會問,英國每年從清朝收走數以千計的銀子,難道就不能請他們把孫中山送回來受審。據我查閱資料還真的做不到,盡管在公元1877年清朝設立駐新加坡領事,但礙于此時的新加坡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犯不得引渡成了孫中山的護身符!從比利時開始,最後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皆遵循這一原則!
缺錢缺筆杆的晚晴樓
公元1905年的上海美國領事館門口,一個身著長衫的青年男子,用大義凜然的神情自殺在門口。緊接著不計其數的黃包車夫,還有三五成群的紡織女工,在得知噩耗後聚集在領事館的門口討要說法。而他們祭拜的人是華僑馮夏威,導致他以死明志的事件是美國頒布法律禁止華僑入美。
此時新加坡編輯界的翹楚,陳楚楠和張永福在其創辦的《圖南日報》上,對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激發了廣大在新加坡的華僑愛國情懷。在評論的末尾,他倆號召大家一起抵制美國貨物。和評論裏外呼應的是,他倆在新加坡仁濟醫院,設置了隆重的馮夏威追悼會,不光是新加坡就連馬來西亞的華僑,也齊聚在醫院替馮夏威壯聲威。
捉襟見肘的晚晴樓
這時作爲孫中山的全權代表尤列,正巧在新加坡聽說了該事。覺得這正是他們在新加坡增強革命力量的大好時機,因此他主動拜訪陳楚楠二人。據《孫中山年譜》記載,3人推心置腹談了幾個晚上,由新加坡華僑的悲慘遭遇,談到民族、民權和民生,由此3人是相逢甚晚共同創辦了《中興日報》。
從上面的故事得知,辦報紙的主筆是從新加坡尋找到的,而辦報紙最緊缺的資金,則是靠劇情跌宕起伏的小說賺取的。
今日若有幸浏覽《中興日報》,可以發現它的內容特別豐富。它的整體情況是四張八版,每版的尺寸是19.5厘米×15厘米。時政評論和閩粵新聞是1版,外國和新加坡的新聞是1版,商業新聞和百物行情是1版……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副刊,它的內容包括小說、雜文等等。
據說1908年的某期《中興日報》,在新加坡是洛陽紙貴。主要是它發表了一則長篇吳語小說,故事梗概是安徽農村的趙樸齋和趙二寶兄妹,因家鄉爆發了淮河洪水,只能逃難到上海謀生。結果可憐的趙二寶,被狡猾的人販子賣到妓院。在社會大染缸的妓院,她見證了晚清官員陶玉甫的揮霍無度,還領教了富家子弟王蓮生的喜新厭舊……
《中興日報》的報頭
這則充滿愛恨情仇的小說,讓在新加坡的江蘇籍華僑是痛徹心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符合不同讀者口味的小說出爐,例如粵語小說《真國恥》,新加坡背景的小說《觀畫少年》不勝枚舉。這些脍炙人口的小說,一方面諷刺了清朝統治者的無能,另一方面收割了無數華僑賺取了辦報紙的資金!
中興日報》的巨大影響
本段故事得從河口開始說,它是滇越鐵路的卡口位置,是各種物資進入雲南的第一站。光緒三十四年的四月,孫中山安排黃明堂帶領鎮南關的起義軍,來到河口與當地的會黨、遊勇共計千余人,在4月29日的深夜發起暴亂,最終在1個營的清軍響應下,奪取易守難攻的河口。
隨後黃明堂以雲南都督的名義,發布了安民告示並把各國領事禮送出境。因秋毫無犯的軍紀,加上勞苦百姓苦清朝久已,各地皆箪食壺漿迎接起義軍,蒙自、昆明、新街和南溪等地脫離清朝。功敗垂成的是糧草不濟,即使黃興趕來指導工作,也無法改變起義遭受失敗的結果。
光緒34年夏四月,越匪陷河口,命劉春霖以三品京堂幫辦雲南邊防,前敵諸軍歸節制,雲南官軍敗匪於田房,複四隘,旋克大小南溪及河口,發帑犒軍。——《清史稿》
話說起義軍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只得朝越南那邊緊急撤退。此時新加坡的華僑林受之挺身而出,回想起《中興日報》上面激情澎湃的家國情懷,他尋找關系在蔡厝港開辦中興石山,用作安置黃明堂等勇士的地方。因《中興日報》與日俱增的影響力,據《孫中山年譜》的說法,至公元1909年截止新加坡的同盟會員有3萬人。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
今日波瀾起伏的故事,告訴我這樣一個真理,做大事必須具備以下特征:一是有口若懸河的口才,二是有明確的目標團結衆人,三是在遇到挫折時百折不撓。比如孫中山在清朝走投無路時,能沖破重重難關去新加坡,在沒有資金啓動的困難時刻,能團結各色人等助他一己之力。
中國革命先行者
綜上所述,南洋的華僑在《中興日報》的熏陶下,爆發出了排山倒海的愛國力量,使腐朽無能的清朝土崩瓦解,隨後又在烽煙彌漫的抗日戰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昭顯了炎黃子孫同根同源的本質。華僑們萬衆一心的精神,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