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獨孤島主
謝霆鋒,和謝霆鋒的爸爸,誰是更大的明星?
其實在小謝最巅峰的那幾年,我也一直認爲是後者。最近,謝賢憑借《殺出個黃昏》奪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影帝,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這也是他表演生涯唯一的影帝榮譽。因爲,在他火的那些年,香港還沒有什麽影帝、影後的評選呢!
關于謝賢近年的狀態,他兒子在某次《魯豫有約》裏花了很長時間來談這事,說父親年輕時拍戲很勤奮,也很紅,賺了很多錢,但爲了養家全都花掉,到老沒有什麽積蓄,常常對兒子說「你的《鋒味》之類的需不需要人,我可以來客串客串」。
聽上去像是全中國年過八十、曾經風光無限、覺得寂寞的老人會說的話。
謝霆鋒並不是借此自誇,而是要表達,父親用一生的經驗告誡自己,你的現實再風光,終究都會散去,因此不要貪戀明星光環,要爲自己的人生未雨綢缪,適時轉換角色。
年過不惑的謝霆鋒顯然深刻領會了這一點,而視點轉向謝賢本人,在接受金星訪問時談到這一段經驗,卻又非常輕描淡寫:「因爲我的父親六十多歲就過世了,我以爲自己七十歲一定會死,于是就拼命揮霍,沒想到我活過了七十歲……」
這種不同角度對于人生的理解,發生在謝家父子身上,具有很強的典型性。謝賢是1936年生人,謝霆鋒則是1980年生人,據說他出生那年,正活到他如今年紀的父親放下正在拍攝的TVB劇組,直奔醫院,造成記者蜂擁,令他的出生成爲轟動全港的新聞。謝賢人過中年的任性,幾乎與兒子剛出道時的模樣沒有什麽區別,但顯然,他要比兒子姿態潇灑得多。
尤其是,在喜愛香港電影的影迷看來,謝賢是一個先于香港電影黃金年代而存在的人物,他與周潤發等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中同場競技,但卻並不是「黃金二十年」那一代人的同輩,當如今的觀衆爲八十年代香港演員一年演十來部電影感到驚詫時,謝賢用一長串數字告訴你,他在五十年代已經實現了這個數字。
李小龍和謝賢
謝賢其實並沒有粵語片時代的傳奇巨星張瑛、吳楚帆等「一零後」那樣老,但他在二十歲不到的年紀出演《樓下闩水喉》(1953年)的時候,的確是粵語電影至爲陣痛的年代,其時主打關注社會題材的中聯公司剛剛成立不久,香港粵語片領域充斥粗制濫造的粵曲時代劇或粵劇電影。心性好玩又在慘淡經營的家庭長大的謝賢,考上了嶺光公司培訓班,隨後轉到迪華公司,才有了他的銀幕首秀。
《樓下闩水喉》是一部有點類似《七十二家房客》的小市民處境片,謝賢在其中飾演其中一家年輕的兒子,片中表現中規中矩,但正青春年少的俊朗眉宇,今天看來與青年謝霆鋒並無二致。在張瑛一代演員都人過中年的時候,謝賢這樣的青春偶像,自然容易成爲關注焦點。
《樓下闩水喉》
1950-1960年代的所謂「粵語長片」年代,是謝賢電影事業進階的最重要階段,也是他出演電影數量最高峰的年月。和同輩所有粵語片演員一樣,數量往往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而數量所決定的是收入。
1956年謝賢被引進前輩導演秦劍與新加坡何家合作組建的光藝制片公司,在後來十數年裏成功樹立了自己在香港影壇甚至整個東南亞影壇的偶像形象,通過《999命案》《血染相思谷》《金鷗》等影片,謝賢成功地以偶像小生面目介入到其時香港通過改編廣播「天空小說」及「三毫子小說」、師法歐西名著(如莫泊桑作品),或自創社會寫實等路徑實現的多種類型制作,從風流浪子到蝸居青年,在他演來無不充滿灑脫滋味。
《金鷗》
整個將近二十年時間內,謝賢、嘉玲(亦是謝賢長跑很久的女友)、周聰等成爲光藝公司的當家生旦。謝賢是其中的當紅炸子雞,據說片酬水平冠絕東南亞。
當年粵語長片時代,制片公司起落頻繁,租借片廠甚至改公司名等移花接木手段層出不窮,因此謝賢除了在挂名「光藝」的廠牌下拍攝影片之外,也拍攝了不少以別的公司logo挂名的制作,在「光藝」令其聲名鵲起的《999命案》及衍伸系列、《難兄難弟》系列以及峨眉制片公司出品、令他成爲影史上第一位楊過的《神雕俠侶》、新藝公司出品、龍剛導演的《英雄本色》等皆是謝賢粵語片時代的代表作。
《神雕俠侶》(1960)
在衆聲喧嘩的時代,謝賢的表演沒有太多的誇飾性,也很難找出如同時代美國「方法派」演員那樣精准定位的痕迹。他飾演的角色看上去多數帶點散漫,卻能在關鍵橋段中見出似乎散發自演員自身氣場的從容。
比如《七彩難兄難弟》裏他與周聰一同裝域外客哄人,兩人各坐桌子兩端,擠眉弄眼假正經,與他對手的周聰全程展示冷幽默,而謝賢的面部表情則顯得生動得多,眉目之間都充滿了戲劇張力。
又如看上去某種程度很像鈴木清順附體的1967年版《英雄本色》裏,謝賢飾演的男主角李卓雄(對應後來吳宇森版中的狄龍),被安排于非常具體的九龍灣木屋區空間中,以出獄自新人員的身份嘗盡街區中的人間疾苦,他的眼神明亮,整個形體穩重筆挺,卻帶有很濃重的憂郁氣質。
《英雄本色》(1967)
影片編排李卓雄一路爲他人犧牲,在這個過程裏建立了角色的銀幕主體性,在粵語片式微的1960年代末,龍剛不拘一格的導演手法與謝賢這樣處變不驚的低姿態表演,非常反潮流,就算將《英雄本色》放在時裝青春潮流方興未艾的當時,也是非常先鋒的。
根據香港作家邁克在《性樂趣的可能──謝賢作爲香港男明星的深層意義》一文中的的分析,最早從50年代開始,謝賢已經明確建立了「對自己吸引力的cocksure」,這「根植于性欲的魅力」的自知,因此謝賢是「香港影壇第一個男身的女明星」,以此解除「以往女明星獨霸性遊樂場的特權」。
結合1950-60年代,老牌粵語男星的表演厚度升格與事業退場,謝賢作爲新興一代結合了銀幕偶像、類型全能小生以及最富魅力的潛在角色氣質控制者的表演個體,的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與童星出身的蕭芳芳、馮寶寶等女角固然有本質區別,與同輩的曾江、張英才、周聰、杜平等粵語片男星相比,獨特之處正在于可以完全不事雕琢地完成角色深層內心的刻畫。
蕭芳芳和謝賢
而這與現實中「喜歡玩」的謝賢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數十年來,正式的女友或妻子有五任,風流情史加大手筆揮霍的傳聞或被他自己坐實,或由他的家人坐實。1960年代末掙脫粵語片場,謝賢主動介入制片公司運作,到台灣與李翰祥合作,甚至自己介入導演、編劇,在年近不惑之時短暫成爲瓊瑤劇小生。這一段經驗同後來放棄與雷覺坤合作「新藝城」一樣,成爲他自認不甘平淡的人生寫照。
直到1970年代末加盟無線電視,成爲電視明星之後,謝賢才貢獻出了爲今天的觀衆所最爲熟知的表演生涯的段落,即是以儒雅氣質主打的武俠小生、民國傳奇主角或者反派。《蕭十一郎》《萬水千山總是情》《千王之王》等劇集,不同程度印證了謝賢持續以處變不驚姿態處理角色的能力。
演出《萬水千山總是情》的主角阮庭深、《天龍八部》的配角段正淳以及《武林世家》中與的反派方存信時,謝賢已經五十上下,在特寫爲主的電視語彙下,觀衆甚至可以清晰看到他臉上雖然沉穩但不再年輕的痕迹。
《天龍八部》(1982) 《天龍八部》(1982)
這些並未妨礙謝賢在小熒幕持續吸引觀衆,無論是癡情或花心、口蜜腹劍或笑裏藏刀,謝賢的電視角色通常表演烈度都維持在一個很有限的範圍,蜻蜓點水,如他自己所形容的「玩一樣」掠過角色身上的閃光點,將這一點放大給觀衆。
即便在處理方存信這樣的非典型電視角色時,都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最後一集衆叛親離之後,與張國榮飾演的方浩天決戰之際,面對對手的突然死亡,鏡頭數次特寫到方存信的臉部,表現他眼中直白的寂寞與無法複興家族的痛苦,身爲反派,謝賢仍然忠實地將他處理成一個不成功的英雄。
上述這些,是謝賢表演生涯中看似不太費力卻達成了的成果,對更新一代的影迷來說,似乎「謝賢」這個名字天生帶來的關鍵詞是「霸氣」與「傲慢」,這多半是從新世紀以來他在《少林足球》《黑白森林》等電影中客串的角色得來的印象。
《少林足球》
《少林足球》裏的強雄伸腿架在吳孟達飾演的明峰頭上的一個動作,已經將角色狀態全數釋放;《黑白森林》中的王坤傲視一切的風範,確實與謝賢青年與中年時代飾演的角色身上的克制有雲泥之別。
除此,二十年來謝賢的大銀幕作品僅有三五部,世紀初與近年在亞洲電視與無線的電視劇集,具代表性的是《情陷夜中環》系列,亦似乎在重複行業或江湖大佬的塑形。
《情陷夜中環》
盡管到了耄耋之年,謝賢仍然有很高的曝光率,前有「掌掴曾江」的電視節目效果,後有金像獎獲頒終身成就時「再拍片」的豪言壯語,他與他的時代共同老去,顯然他是不甘心的。
于是就有了《殺出個黃昏》,不僅真的在新冠時代重登銀幕,更演了一個不服輸的主角,非但是主角,還是一個有動作戲的殺手。
《殺出個黃昏》
劇組成員所說的「288小時不睡覺」,無論對謝賢還是對任何一個普通人應該都是一個達不到的紀錄,但今天的香港電影中仍然以這樣的噱頭形容一個人的「勤力」,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上世紀末香港電影人的拼勁。
區別是今天的這番形容,給到一位八十五歲拿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影帝的演員,而這位演員一生追求逍遙與本色,在將近七十年前已經身體力行地定義了香港電影的精神。
從爲稻粱謀到不甘停步,謝賢終于又從「謝霆鋒的爸爸」回歸到了「謝賢」本身,轉了大半個世紀,仍然試圖並正在定義香港電影的新動力光譜,由謝賢的演藝生涯回看從戰後到如今的一整個香港曆史中反複曲折前行、偶爾極致輝煌的香港電影史,怎不教人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