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家居建材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230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了近50%,自此之後,“家居+電商”的組合便越來越多。比如2015年,阿裏巴巴把淘寶平台上的賣家做了一次分類,成立了專賣家居商品的“極有家”,專攻整個家居市場,網易旗下的嚴選也開始爭奪市場……
線下家居企業以及線上網購平台都在積極推動家居“觸電”。據中商産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中國互聯網家裝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將近3000億元,其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然而卻有一家老牌公司,成立70多年進入中國20年,一直在電商邊緣試探。直到前幾日,才宣布今年大舉進入中國電商市場,它就是家居市場的“老司機”——宜家。
“老司機”宜家家居進入中國20年方才走上電商之路?(圖片來源網絡)
全國149個城市提供電商服務,小程序同步上線
就在前幾日,一則消息讓家居圈爆炸。宜家中國在2019財年大會上宣布,全面上線電商業務。
一直將線下市場作爲自己的根據地的宜家,在電商紛爭的時代下,是一個非常注重顧客體驗環節的品牌,一直是以線下消費場景爲主。而門店正是其優勢所在,包括它的樣板間以及迂回的陳列路線,都是至關重要的購物氛圍營造。在電商紛爭的時代下,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今爆出進入電商領域,確實鎮住了家居同行的其他對手。
宜家此次大動幹戈,充分表達了自己對中國電商市場的野心。據悉,截至今年年底,將在全國149個城市提供電商服務,屆時用戶可在線上購買超過9000種産品。但宜家表示不包郵,小件配送9.9元,大件配送69元。
同時,宜家發布了“IKEA宜家家居快閃店”小程序,預計本月27日上線。在未來的9個月以快閃點形式不定期售賣限量單品,並且包含可贈好友的社交功能,後期還會陸續上線“線上課堂”、“活動預約”、“虛擬購物袋”等服務。
電商領域“小學生”在電商邊緣的試探
作爲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企業,1943年創建于瑞典的宜家目前已經在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了311個商場。自1998年宜家在上海開出了中國市場上的第一家門店後,在長達18年的時間裏,它以平均每年一家的速度在中國拓展線下市場,卻始終沒有涉足過電商。
這幾乎是全民擁抱互聯網的時代中奇葩一樣的存在,宜家也當然得到了電商領域“小學生”的光榮稱號。
但其實,宜家一直在猶豫,在電商的邊緣不斷試探中:
2016年9月,宜家(中國)網上商城上線,僅對上海地區開放;同年在溫州開設了中國首個“訂貨中心”;
2017年,宜家宣布與第三方電商平台進行合作,但到目前爲止也沒有確定合作的對象;
2017年年底,宜家在新加坡的電商服務悄悄上線。當時,宜家東南亞零售負責人稱,新加坡的宜家網站已經上線7周,並且已經開始了正常運營……
家居市場的“老司機”,有自己的算盤
很久之前,有人給宜家算了一筆賬。
比較市場上的現有物價,各大代購店的運輸費用大多數情況下要比宜家官方便宜許多。宜家很多産品是沒有硬包裝的,如果做電商進行人工打包的話,就會涉及後端系統的改造、整個後端供應鏈的改造,成本勢必要升高。所以宜家如果想在電商上有所作爲,成本上要花非常大的手筆。
而今,宜家定是在分析利弊之下,決定線上對自己的整個戰略發展是有促進作用後,才大動幹戈。
首先,宜家的整個財務狀況良好。2014財年,宜家在中國總銷售額超過88億元,增長25%。2015財年,宜家中國銷售額突破百億大關。與傳統家居賣場的慘淡狀況相比,宜家逆流而上。
因此,一旦衡量到未來電商的收入將大于支出,那麽在布局線上産業鏈的成本投入上,宜家定會十分闊氣。
另一方面,據馬來西亞銀行在201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韓國,電商的市場滲透率分別已經達到16%、18%。不過未來5年內,電商銷售額占整體零售市場比重將會增長至5-10%。
相比先進的中國,新加坡地區盡管電子商務剛剛起步,但已經給購物商場爲支柱的當地經濟和旅遊業帶來了顯著沖擊。新加坡最出名的購物街道烏節路,2017年開始商場客流量就開始日益下降,網上購物已經成爲了人們的首要選擇。早已實現電商購物的中國更不用說,而在家居千億市場的發展勢態下,不涉獵電商業務是在是過意不去。
結語
作爲一家被用戶認可的品牌,宜家“電商化”戰略確實是順勢而爲。但是,不得不給宜家潑一盆冷水:
互聯網家具的小公司的崛起、巨大數量的宜家代購店已經分割了大量電商市場,同時獲客成本越來越貴,如何在線上占領優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何況,做電商“不補貼、不燒錢、不包郵”的想法其實比較可怕,畢竟在淘寶的這個神器平台上,有些産品9.9都包郵,實在是比不起,宜家的“電商之路”未來仍然可能一波三折。
(文章來源:億邦動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