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潮汕商人具有冒險精神,善于用獨特的視角去把握、創造商業機會;廣府商人務實,信奉規範的經營模式;客家商人深受儒家文化浸染,勤勉的色彩更爲濃重。
粵商有三大族群之分,即廣府、潮汕、客家,他們共同生發和培育了粵商文化。
廣府族群是粵商中最大的一支,其方言(即白話)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粵語,集中分布于珠三角地區,此外還廣泛分布于廣東中西部地區。廣府人是最早到廣東的,現在以廣州爲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邊地區的人被稱爲“廣府人”,這裏是海上貿易的重要口岸,也是廣府商人的發源地。潮汕族群指居住在潮汕地區、海陸豐地區和惠州部分地區的商人。相較于廣府人,潮汕人是晚到廣東的,但他們占據了潮汕平原,又瀕臨大海,因此商業特別活躍,汕頭被恩格斯稱之爲“最具有現代商業意味”的港口。客家族群主要是從中原地區南遷廣東的,南遷的目的是爲了躲避幾次大的戰亂,南遷的人們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特征,又吸收、容納了所在地的文化精華。
霍英東、李嘉誠、曾憲梓分別爲廣府、潮汕和客家商幫的代表人物。
明朝以前,廣東商人的經商活動多是分散的、個體的行爲,各自爲戰,沒有出現具有特色的商人群體,有“商”而無幫。明朝嘉靖中葉之後才逐步形成廣東商幫。 早年,廣東商幫就分爲廣府和潮州幫,前者商人主要由珠江三角洲各縣以及操粵語語系的其他商人構成;潮州幫則爲執政當局的“海禁”政策所逼。客家商業勢力的崛起則較晚,早期的客家人仍然保留中原的農耕傳統,以耕種爲主,但是由于山區的土地有限,再加上人口繁殖,部分客家人才“洗腳上田”做起商人。
廣府商人人數最衆,財富最多,但是最出風頭當屬潮商。海外粵商群體中,潮商的勢力亦最大。而客商的成長性則不容忽視。潮汕商人具有冒險精神,善于用獨特的視角去把握、創造商業機會;廣府商人務實,信奉規範的經營模式;客家商人深受儒家文化浸染,勤勉的色彩更爲濃重。
著名學者譚元亨在《客商》一書中,將三者的差異化概括爲:廣府商人商業頭腦靈活,獨立自主精神強;潮汕商人敢作敢爲;而客商最能吃苦,最富于開創精神的同時也最恪守誠信之道。有學者甚至將三大商幫簡單概括爲:廣府商人要利不要名,客家商人要名不要利,潮汕商人名利雙收。
客家商人儒家色彩最濃重,曆史上曾與徽商有著近似的“紅頂商人”文化。如大商人張弼士後來入仕途,先後任清朝駐槟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等職,光緒帝在1903年曾兩次召見,賜侍郎銜(相當于現今副部級),後被任命爲督辦鐵路大臣。張弼士正是客家出身。而潮汕商幫則尤爲注重內部的人際關系,“抱團”意識最爲鮮明。有人曾戲言,任何一個潮汕人,只要會講潮汕話,如果沒有工作,去找潮汕老板的話,基本上3個老板有2個老板願意提供工作。
在三者中,廣府商幫文化氣質似乎最爲獨立。比如,其他兩家都以潮商大會、客商大會這類組織爲依托,構建商業網絡,密切內部協作,而廣府商人對于此類活動的熱情遠遠不及。當然,三者同處于嶺南地域,彼此融會貫通,其關系亦處于一種動態的變化之中,並不能將差異絕對化。比如,香港和深圳原先是客家文化占主流的地方,其後逐漸演化爲廣府文化、客家文化雜存的地方,現在廣府文化的表現明顯更爲突出。
(作者系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研究員)
(原標題《粵商三大族群競展風流 》)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