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公衆號:紀人物
“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有這麽好的條件,應該很好地學習,踐行爲中國人民的福利服務。希望我們的年輕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開國將軍楊永松
1919年7月,楊永松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家中一共四個孩子,楊永松是最小的那一個。
在他五歲那年,母親因爲長期積累的疾病而逝世,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貧困。
隨著出國浪潮的到來,他的大哥和二哥一同前往新加坡工作,楊永松則留在家中給地主放牛、當苦工。
不久後,遠在新加坡的二哥加入了共産黨,沒過幾年就回到家鄉領導農民運動。
在二哥的影響下,楊永松也逐漸萌生了革命思想,時常幫助二哥傳遞消息。
1928年的3月,楊鶴松組織參與了“百侯暴動”,但後期反動派勢力反撲,這次武裝以失敗告終。
因爲楊鶴松是這次武裝的主要領導人,楊家被反動勢力針對,無奈舉家遷徙。楊永松也到外鄉大東替人放牛爲生。1930年的4月,楊永松在去往閩西的路上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
隨後在永定縣的縣委機關工作參加革命工作。同年的11月,楊永松被選爲閩西兒童團團總部任組織部部長。他當時的直屬領導就是著名的革命將領張愛萍。
1931年7月,剛滿12歲的楊永松被肅反委員會緝捕關押。兩天之後,因爲沒人相信一個12歲的孩子會是一名革命的組織部部長,因此被放了出來。
他曆經了一次驚險的磨難,然而這並不足以動搖楊永松那革命的心。因爲自己在閩西被捕,所以楊永松覺得回去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因此,他決定前往前線參加紅軍。得益于楊永松擔任過兒童團組織部的部長,12歲的楊永松成爲了紅十二軍政治部機關的一名普通雜勤文書人員。
楊永松參軍才兩個多月,就參加了第三次“反圍剿”戰鬥。
1931年9月7日,紅三軍團、紅四軍發起高興圩戰役,這是楊永松人生中的第一仗,此戰紅軍共擊斃了2000多名敵人,自己也付出了犧牲近800人,受傷近1500人的代價。
看著遍地的屍體,楊永松第一次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他明白敵人是很強大的,要想打勝仗就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就像戰友犧牲前說的那句話:“活著幹,死了算!”
楊永松在革命期間,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都受到了不小的折磨。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楊永松在路上發起了高燒,本就身體單薄瘦弱的楊永松顯得更加疲憊。
縱使是這樣的身體情況,楊永松依然要堅持跟上隊伍的步伐,大部隊走得很快,而楊永松足足在後面追趕了五天。
好容易追上的隊伍,又因爲長征任務又踏上了漫長的旅途。此時的楊永松因爲雙腳長時間浸泡在潮濕的沼澤和雨水裏,又濕又冷,雙腳凍得發紫還腫得很高。
聶鶴亭看著身體瘦弱,才15歲的楊永松,于心不忍地問:“小鬼,你這麽小的年齡,身體又虛弱,能跟上隊伍嗎?”
楊永松毫不猶豫地回答:“我不怕苦,不怕難,我能行。”
但是,時任參謀長的聶鶴亭還是不忍心讓這麽小的孩子跟著吃苦受累,于是他讓譚政把楊永松送回家去。
誰知譚政面色沉重地說:“他哪有家?他的兄弟們都參加了革命,現在送他回家那不就相當于送死。”于是,聶鶴亭只好留下楊永松。
譚政一句話讓楊永松幸運地回到紅3團,紅3團團長是林總麾下的戰將黃敘錢,政委林龍發。血戰湘江時,楊永松所在的紅3團負責防禦米花山陣地,他們的左右兩側就是要地三怪沖和烏龜沖。
紅3團頂住了10幾架飛機、幾十門大炮掩護的優勢敵軍輪番攻擊。隨後,紅3團又被林總調到小山村夏壁田阻擊敵軍掩護主力渡江。湘江10天10夜,紅3團近3000余人僅剩下楊永松等880人。
最後發現他文筆好,口才好,慢慢地就讓他當上了部隊的文書。
楊永松不光筆杆子好使,在部隊裏還很能吃苦。過沼澤的時候,楊所在的部隊三分之一的戰士都犧牲了,他和戰友一邊掩埋遺體,一邊拖著浮腫的雙腿,憑著一口氣硬是咬牙挺了過來。
年少的楊永松憑借著堅持與勇敢,一次次打敗了死神,也戰勝了自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楊永松在紅軍的隊伍裏學會了堅強,也懂得了革命的重要意義。一路上曆經艱險與坎坷的紅軍們就像一只只火把,他們凝聚在一起,熊熊燃燒,彙聚成一炬永不熄滅的火光,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兩黨爲了保衛祖國,同仇敵忾,展開第二次合作,槍口一致對外。
楊永松被任命爲685團政訓處書記,隨部隊開赴抗日前線,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
在平型關戰役當中,685團負責阻擊日寇的先頭部隊,爲了不讓日寇從自己的陣地上過去,685團在彈盡糧絕之後,全體上刺刀,與日寇展開了殘酷的白刃戰。
最終685團以犧牲半個團的代價,出色地完成了既定任務,爲之後的大捷奠定了基礎。
楊永松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隨著部隊南征北戰,出現在了忻口、晉西、山東、魯南等地的戰場上,也在烽火的硝煙中不斷成長。
1942年10月,時任教導二旅五團政治主任的楊永松被派去中共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後來又在綏德抗大黨校總校部擔任秘書科科長。
1943年,經115師領導和山東分局同意,楊永松奔赴延安學習。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楊永松進一步確定了共産主義的先進性,並認定了一個真理:中國的革命道路必須要把馬克思列甯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
1945年4月23日,抗戰勝利前夕,楊永松以候補代表身份參加了中共“七大”。當時,參加七大的人並不多,候補代表的人更少,只有36人。
解放戰爭時期,楊永松奔赴東北,擔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秘書長一職。在此期間,楊永松用平生所學,爲中國人民軍隊的機械化和正規化進程做出傑出貢獻。
1949年10月1日,楊永松帶領戰車師參加開國大典,當坦克部隊整整齊齊、浩浩蕩蕩地開過天安門廣場時,他的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建國後,楊永松先後擔任華北軍區裝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等職,爲我軍機械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在中南海的授銜儀式上,一共有一千多名將軍被授予軍銜,楊永松當之無愧地獲得了開國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看著胸前沉甸甸的勳章,楊永松的雙眼逐漸模糊了。
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驕傲,而是繼續在部隊中默默奉獻。由于工作認真,能力出衆,楊永松在北京軍區中擔任工程兵政委一職。
1978年楊永松退居二線,仍然擔任我軍工程部隊的顧問,繼續發光發熱。
楊永松一家人,爲了革命家破人亡,與兄嫂失散之後,他堅定信念,選擇跟隨紅軍,選擇把紅軍當成自己唯一的家。
1981年,楊永松正式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趁著自己的身體還算硬朗,楊永松親手撰寫了《硝煙往事》,記錄了自己這些年裏的經曆,以及那些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在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楊永松不斷磨砺自己的意志,逐漸成長爲了我軍的一代名將,爲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因此在1988年,被國家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08年5月,十五萬字的回憶錄——《硝煙往事》正式出版,在這本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爲了新中國的建設而鞠躬盡瘁的革命戰士。
同時,我們更能看到,那些爲了革命勝利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的烈士!讓我們向這些爲了新中國的建立與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的勇士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2019年的時候,新中國成立了70周年的閱兵儀式,在邀請出席嘉賓的時候,組織是邀請了楊老將軍的,但是由于那個時候他的年事已高,出行什麽的都不太方便,所以他未能到達現場,只能夠在家通過電視屏幕來觀看閱兵的盛況。
雖說未能到達現場,但是能夠看到祖國蓬勃的發展,能看到這兵強馬壯的盛世景象,楊永松本人還是非常開心的。
2022年9月1日,楊永松將軍逝世,享年103歲。這意味著1955年首批授銜的開國少將全部離世,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人徹底告別了。
楊永松將軍一生的信念是無數中國共産黨人一生的信念,而他的兄弟和戰友們也一直堅守著這樣的信念。這就是共産黨人的一生,爲國爲民鞠躬盡瘁,一生心血爲黨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