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六六
正在播出的都市劇《安家》中,郝平與海清飾演的博士夫婦爲買房發愁。十年前的《蝸居》也是他們倆,一樣的買房夫婦,同一個編劇六六。
有網友在微博上說:“10年了,從《蝸居》看到《安家》,這對夫妻成功地把上海的房價從38萬/套看到6.5萬一平方米。”六六轉發了這條微博。
有人說《安家》比《蝸居》多了溫暖,少了犀利,六六不這麽看。“中間的沖突矛盾也很多,有一些很尖刻,可能要等播完了,大家才能夠覺得它到底是一部溫暖的戲,還是一部尖刻的戲”。
10年間,一部電視劇承載的現實背景在變,寫劇之人會感到怎樣的改變?“心中有滑板,處處都是滑雪場。”接受采訪時,六六的回答簡潔而霸氣。
六六心中這塊“滑板”,20年前就出現了。
六六本名張辛,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幼兒園教中文,同時做家教,工作之余喜歡浏覽網站,發帖子。她原本的網名是“少婦六六”,意思是“閑來無事,網上遛遛”,後改爲“六六”——“風順、水順、六六大順”。
六六起初寫一些不超過千字的小文章,寫了四五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王貴與安娜》,立馬就吸來了很高的人氣。後來寫《雙面膠》《蝸居》,成爲職業作家。
此前六六總結過,創作和本人生活關系不大。“如果創作非得局限于自己家裏的問題,那麽創作的範圍太狹小了,故事的水量也不夠,我們的寫作基本上就是海裏面挖出一個湖”。
寫作是六六的本職,而她的寫作又和很多種職業與人生綁定。六六曾表示自己很喜歡“體驗的過程”,“正常人一生只能過一次生活,我一生可以過好幾十次,我愛怎麽過就怎麽過,想介入誰的生活就介入誰的生活,這是上天給我的恩賜”。
2017年,耀客傳媒買下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版權,找到六六,希望她寫一個中國版房産中介的故事,六六本來是拒絕的。但是後來被一句話打動了——“到2019年《蝸居》播出就十年了,這十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不覺得該回顧一下嗎?如果不是他們提醒,我都忘記到2019年《蝸居》播出10年了”。
六六說,可以寫,但不寫日劇那麽誇張的風格,她要寫本土化的戲,講中國人自己買房子的故事。
六六剛接到劇本邀約時,沒立即答應寫,而是先去“摸底”調研了4個月才正式簽約。之後六六進入緊鑼密鼓的采訪階段,到處采訪中國各大城市的房屋交易狀況和中介公司,訪談了上千個買房子的人。
《安家》裏孫俪和羅晉飾演的房屋中介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六六說,女主角的原型,是她在一次飯局中偶然認識的。那個中介小姑娘爲何吸引六六的注意力?因爲這個中介的客戶,一個善良的老太太,是早年去新疆支邊的教師,沒有在上海買房的資格,也沒有多少錢。
按常理說這樣的客戶並不能給中介帶來什麽實質性好處,可是偏偏那個年輕中介和這位老太太成爲很好的朋友。“這個中介小姑娘很喜歡她,只要有時間就帶著她滿街逛去看不同的屋子,即使她知道這個大姑買不起。因爲她很享受她們在一起的親人時光,而這一點是這個女孩缺少的”。
六六被這兩個人的關系感動了。“錢在這個城市生活是必需的,但是比錢更珍貴且無價的是情誼,所以我就選了這個女孩做主角”。六六說,她最終抓到《安家》的精髓在于,到底什麽是快節奏、高強度、來不及思考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因此,她把故事落在小人物的情感上。
寫《安家》的時候,六六在讀碩士研究生,寫碩士論文。她是在寫論文的間隙裏做劇本的。“寫完一稿以後,回來還要再審二稿。然後我還把論文再整一下,整完論文以後開始寫後面的電視劇”。六六寫作速度比較慢,而前期的調研和采訪讓她胸有成竹,所以整體創作節奏看起來不慢。
《安家》播出來一兩日,六六就聽說這個戲變成了“房地産行業教科書”,那些中介公司每一天都要學習、開討論會、寫彙報。六六感到不可思議:“你只要真實地把它展現出來,它就會具有話題性,你不用去炒作它,社會上也會關注。所以,最好的表達就是真實。”六六說,藝術從來沒有高于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