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疫情爆發對經濟造成巨大沖擊,朱民報告測算1-2月個人消費少了1.58萬億元,對一季度經濟影響,就將少增長3%–4%。于今疫情新增病例大幅減少,全國僅僅有零星增加,而湖北、武漢新增不到200人。未來如果控制好,預計勝利在望。3月3日市場上傳出野村研究報告估計我國經濟開工率恢複到70%,等等類似信息不再羅列。下一步,關鍵是國家與地方采取何種經濟對策,可以實現較快複蘇。
一、衆說紛纭,各有長短
有主張出台刺激消費措施,如刺激購買汽車。如主張擴大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認爲重點應該擴大新基礎設施建設,即大數據、5G、物聯網、雲計算等。朱民教授認爲應加大開放與科技創新。我認爲,這些都有道理。但需要有短期、中期、長期兼顧,重點與廣泛性兼顧,結構與周期兼顧,才是上上策。
二、短期對策
在當前疫情何時可以完結尚不明確,不易盲目出台刺激政策,而且還需權衡疫情時期對各地經濟打擊,區分結構性損傷與周期性損失。對周期性損失,只需加快推進即可,對結構性損害,還需從長計議。由于前段時期國家已經在金融、稅收、財政資金等方面有一些政策出台,這些對策及時,有效。此外,建議補充如下:
1、從全國分析,各地疫情狀態差異很大,應該因地制宜,在一系列指標均允許條件下,放開,迅速恢複生産。
2、分析疫情各項指標在未來即將合格時,做好恢複經濟准備。
3、在國內與國際誰更優先時,決策優先滿足國際産業鏈,滿足國際訂單,鞏固全球産業鏈分工體系,千方百計留住國際大型企業産業鏈訂貨。
4、作爲企業領導應該,在權限範圍內,事先決定好恢複經營的項目順序與計劃,做好資源配置的總調度、總協調,盡可能挽回前期的損失。
5、經濟複蘇首先需要配置資源,國家交通部應該對全國物流盡可能開綠燈,確保順暢物資運輸暢通。建議國家交通政策,可以考慮全國所有道路、橋梁通過費在三個月內全面。
二、中期對策,即在2020年內建議實施的政策
2020年,國內國際注定都是一個困難重重之年。年初國際社會發生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美軍炸死伊朗國民衛隊領導等。國內則面臨經濟增速設定在6%以上?還是減少政策刺激,國家重在積極引導市場,由企業隨行就市決定投資。兩派觀點各執一詞,激烈爭論。就在這關鍵時刻,中國爆發疫情,一切經濟政策暫時擱置,如今還需要理順關系。
首先,從國際分析,美國在忙于大選,截止到3月3日,全球疫情主要在韓國、意大利、伊朗泛濫,在日本也處于擴散前關鍵時刻,疫情已經擴大到全球六大洲60月個國家,覆蓋了全球所有經濟、貿易大國、中等國,粗略估計疫情影響世界經濟範圍超過80%。因此,世界經濟在急速放緩,未來還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很有可能疫情繼續擴散,引發一場全球經濟衰退。OECD組織在3月2日,發表預測最新疫情對經濟影響報告,認爲世界經濟增速將大幅放緩。美國高盛、摩根斯坦利等預測在2月最後一周的股市調整尚未結束,目前還不是回來的最好時機。
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甚至誘發一場經濟衰退。世界經濟周期進入末端,發生一場衰退屬于常規常態。但是在疫情打擊下,兩者疊加,如果發生共振,則後果更見危險。如點燃全球債務危機,全球四大經濟體美中歐日無不債務纏身,則其中一些大國可能由一場周期性衰退演變爲一場結構性危機。屆時國際貨幣彙率、期貨都將隨著大國貨幣升值、貶值而發生巨變。這些勢必將影響國內經濟,對此我國不得不防。
還有美國大選一旦結束,美國戰略上視中國爲競爭對手,還會迫不及待出台許多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措施。所以,建議國家中期制定刺激政策,掌握適中,保留有余地。
其次,就國內情況分析。目前國內經濟有房地産、汽車兩大支柱産業。就房地産來講,人們總結疫情經驗,或許會大量增加購買二居、三居室房子,購買面積大一些房子,以便發生疫情時,在家裏采取隔離措施。因此,建議考慮適當放寬首付款比例,降低一些購買住宅門欄。就汽車而言,我國汽車産業發展,有人以國家統計的機動車輛數據爲准,比較國際上家庭普及率,我國與美國、歐洲、日本、韓國還有較大差距,因爲應該還有巨大潛力。但這些數據掩蓋一個事實,即沒有考慮在中國廣泛普及的電動車、農村農用車,對機動車的替代作用十分明顯。此外,消費者決定購買電動車、農用車畢竟比購買汽車價位低很多,符合十億農村人口,小城鎮人口的收入水平。在中國城市居民收入與農村居民收入差距還比較大,因而購買汽車需求不能簡單與發達國家比較。
三、長期對策,科技創新,加大改革開放
我國曆史上經曆過漫長的封建專制時期,在傳統文化、理念中對科技如何發展,科技發展有那些規律等,不甚了解。因此,依靠科技實現創新發展效率不高,投入不少。我國第一部科學技術史是由英國作家寫成。李約瑟曾經爲中國在曆史上長期曾經有許多科技成果領先于歐洲,卻沒有發展出科學體系,稱之爲“李約瑟之謎”。以今日研究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予以解釋,可以發現:
一是我國對于科學技術發展規律尊重不夠,對:“規律至上”沒有形成深入人心的“主義”。
二是我國科學家地位,例如做疫情研究的專家恰恰地位低下,人微言輕,沒有發言權,所以延誤最佳對策時其,造成我國巨大損失。
三是對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應以國家預算爲主,對重大科技項目應由國家組織招標,實行産學研結合推行,而對廣泛的技術研發,則應以企業爲主。在我國對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研發三者之間體制機制各個環節銜接關系總也理不順。
四是對科技發明的知産産權、技術專利尊重不是法律意義的,因而執行不力,效果不佳。這導致我國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研發時風險極高,風險在于研發成果很有可能被抄襲,被仿制,使得企業柚子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五是對于科技發展費用、投資等資源投入、配置,應該遵循那些原則不甚明了。這包括如何評價人才,使用人才,給人才予以合理回報等等許多環節都存在問題。
六是,科學研究需要實驗室,技術研發需要試驗基地,爲此需要高額費用,大量投資,而學術研究失敗幾率極高,技術研發失敗幾率極高,國家和企業都應該可以承受,可以分攤至研發成功的、産業化投資的成本中予以解決。
七是,對于科學技術成果評價,存在不客觀,人浮于事,造成技術成果遠遠不夠完善,在實際應用時遇到障礙重重。
八是,重複研究,重複研發浪費嚴重。因各個單位研究項目信息不公開,還有缺乏合作精神,非要獨立研發,造成浪費驚人。典型的如百度、騰訊與科大訊飛都在研究外語與中文互譯,其實有一家研究,其他企業可以技術有償使用,或技術轉讓即可。但我們國家企業做不到。再如衆多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各自都在研發變速箱、發動機,合作投資、分享研發卻難以實現。
等等簡單羅列這些目的是告誡人們,科技創新發展必須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提高投入産出比,達到與美歐日相當水平。而解決好這些問題,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舉辦科技研發特區,在特區可以大膽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有權立法,完善知識産權保護、專利保護法。賦予全權可以在全國無障礙執法。請參照,本人一貫倡導的“以建立知識産權保護特區,實現突破發展”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