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近日發表文章,批評澳大利亞國內出現的反華狂熱,呼籲要爲這一現象降降溫。其實除了陸克文,澳大利亞現任總理莫裏森、前駐華大使芮捷銳近期也通過不同方式表態,呼籲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我們知道,此前,澳大利亞在許多議題上對中國作出了過度反應,那麽現在澳大利亞政界的這種反轉性的反思,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當地時間9月6號,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刊登了澳前總理陸克文的文章,標題是《讓我們給反華狂熱降降溫吧》。陸克文在文章中指出:我們的政府似乎更樂于煽動公衆的恐慌情緒,把澳大利亞國家利益和價值觀面臨的很小挑戰,變成了“生存威脅”。
有分析指出,陸克文的言論明顯意有所指。稍早前的8月28號,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宣布設立一個特別工作組,應對外國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領域的所謂“滲透”。雖然澳大利亞政府沒有指明這一舉動是針對哪個國家,但澳大利亞媒體普遍認爲,主要針對的對象是中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當天就作出回應說,所謂中方對澳大利亞實施“滲透”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耿爽強調,將教育合作政治化,人爲設置障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也不得人心。希望澳方客觀看待中澳各領域合作,珍視雙方合作成果,多做有利于中澳友好與互信的事。
實際上,澳大利亞近年來時常高調炒作所謂的“中國滲透”和“中國威脅”。2017年,澳大利亞時任總理特恩布爾宣稱,出于對中國影響力日益增加的擔憂,澳大利亞將禁止外國政治獻金。今年7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在一場講座上,汙蔑中國在澳大利亞公共教育機構和政界開展所謂的“滲透”。8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宣布停止與孔子學院的合作,理由是擔心所謂的“外國勢力幹涉”。9月3日,澳大利亞還宣布將力推15個稀土開采項目。這被認爲是在聯手美國,挑戰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上的“支配地位”。另一方面,隨著美國將戰略重心向印太地區轉移,澳大利亞也緊隨其後,顯示出軍事圍堵中國的意圖。去年10月,澳大利亞聯合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西蘭、英國,在南海海域舉行了爲期5天的聯合軍演。今年2月,澳大利亞宣布斥資500億澳元采購12艘大噸位常規動力潛艇,針對中國的意味也十分明顯。
雖然澳大利亞政界人士在嘴上對中國表現出不信任,但是澳大利亞在經濟活動上卻離不開中國。2009年開始,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日本和歐洲,成爲澳大利亞第一大經貿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以及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此外,中國還連續多年保持著澳大利亞第一大農産品出口市場、第一大旅遊收入來源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所以,澳大利亞政界人士炒作“中國威脅論”的舉動,實際上已經開始危及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大局。9月4號,澳大利亞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速僅爲1.4%,跌至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引發了人們對澳大利亞經濟前景的擔憂。《中國經濟網》援引英國《每日郵報》的分析說,澳大利亞正在依靠中國來避免經濟衰退。今年第二季度,多虧了中國,澳大利亞才得以實現了59億澳元的經常項目順差。
澳大利亞國內的反華狂熱,引發了澳各界有識之士的不滿。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他的文章中呼籲說:與北京進行建設性合作不是不可能。將來,我們可以就“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朋友接觸,而不是簡單地將其妖魔化。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也發文呼籲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他認爲:澳政府必須嚴肅討論“中國威脅論”的假設是否成立。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澳大利亞政府的立場似乎正在發生變化。8月下旬,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在談及中澳關系時強調,澳大利亞歡迎中國持續發展,沒有理由遏制中國。莫裏森表示,澳中是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兩國強勁的經貿聯系是雙邊關系的壓艙石。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楊希雨指出,澳大利亞的對華敵視政策開始回調,逐漸意識到原來敵視中國的那種零和博弈的心理,其實是一種完全錯誤的心理,中國並沒有把發展同南太島國關系,作爲挖澳大利亞“牆角”的一種零和博弈。相反的是,中國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一帶一路”的實際成果,在消解地緣戰略的疑慮。而美國現在對華政策越來越極端,不僅使美國的利益受損,而且也使澳大利亞的利益受損。因此澳大利亞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也不得不開始思考要回調自己對中國原來過于偏激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