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國慢慢從疫情封鎖中逐漸解封,很多國家的旅遊正在不斷放開放松管控,被疫情壓抑了兩年多的人們都想盡情揮灑旅遊,旅遊複蘇明顯。疫情對旅遊業的打擊不言而喻,但各國受到的影響和影響程度不同。對于我國來說,無論出境遊和入境遊基本處于停滯,旅遊主要依靠國內遊。目前,國內外旅遊再出發面臨的困境各不相同,短期內要完全恢複到疫情之前,困難重重。但國內國外疫情終究被控制並緩解,旅遊需求和消費將得到有序恢複。最近幾個月,在國外逐漸放開旅遊的情況下,國內旅行近幾個月因疫情反複受到嚴格限制。面對世界旅遊的再出發,我們需要爲中國旅遊再出發提前做好功課,針對疫情後中國旅遊再出發爲題,做出一系列的調整、恢複和發展措施。
©攝圖網
01可持續旅遊
1旅遊沖擊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給旅遊業帶來威脅
當前,全球正面臨著愈加嚴峻的環境問題。旅遊發展和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大自然擁有提供能量的無限魔力,令人心動。旅遊業首先是一個能促進和帶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外彙收入的發展工具,同時,旅遊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而生態環境的健康對于旅遊的長久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盡管旅遊對就業、跨文化交流及當地社會的發展等有諸多積極影響,但過度旅遊同樣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是必須正視的嚴峻挑戰。
旅遊活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旅遊活動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者是不良反應都是由大衆旅遊造成的。以溫室氣體排放爲例,全球約1/10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于旅遊業。旅遊碳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耗油量則加劇資源消耗,對環境、生態的影響代價很大。在不考慮疫情的情況下,世界旅遊組織(UNWTO)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與旅遊交通相關的碳排放到2030年將達20億噸,占全球交通領域碳排放總量的23%。正視環境問題,采取更環保的旅行方式,平衡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間的關系,爲子孫後代也能享受旅遊的快樂。就應讓旅遊成爲促進環境保護的工具,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的良性循環。
2什麽是可持續旅遊
“可持續旅遊”從20世紀90年代提出,已經喊了很多年。目前,國際社會已經提出可持續旅遊的概念,不過在台灣、香港以及新加坡也稱爲“永續旅遊”,同時也已建立起有關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初步國際規則。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 Organization, WTO)(1998)給出旅遊可持續發展定義爲:是既要能滿足當前旅遊目的地與旅遊者的需要,同時又要能夠滿足未來旅遊目的地與旅遊者的需要。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2001)認爲,旅遊可持續發展是以這樣的方式和規模在一個地區發展和維持的旅遊,即它在長期內仍然保持活力而不會以可能阻止其它活動和過程的成功發展的方式,使(人的或物質的)環境發生退化或改變。2021年歐洲旅遊委員會的文件中提及可持續(sustainability)不是專業者或學者的專屬領域,而是每個人可以實踐的行動。
可持續旅遊包括兩層面: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和旅行者負責任的旅行。一方面,目的地在對旅遊的開發和管理方面充分考慮環境和旅遊資源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旅遊者在旅行過程中要盡最大可能減少對環境、對目的地的影響,讓目的地的社會文化、地方經濟通過旅遊得到受益並得到長期發展。可持續的旅行不僅是景區、景點的可持續發展,它還包括旅遊者擁抱目的地原生態的體驗,以感恩和尊重的態度去融入自然、文化和社區。
可持續旅遊在政府、企業、社區、景區等等各個利益相關集團之間達到協調發展。主要表現在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三方的相互循環上,即通過旅遊提升本地社區福利/幸福指數;爲自然及文化遺産的保護提供支持;提倡和關注産品質量和遊客滿意度;使用科學的管理手段並進行實時監測;持續改善,不斷進步。預期的生活品質、環境質量、政府與企業效益得到一種公平、整體、協調、與高效的發展和利用並能持續下去的發展狀態。
作爲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行業之一,可持續旅遊要讓每個人都能輕松實現可持續的旅行,被納入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也成爲全球合作的內容。可持續旅遊尊重和保護當地特色,保護生態環境,合理限制旅遊區的開發,尊重地方傳統和文化,幫助當地居民。可持續旅遊促進發展兼顧環保,讓這個世代及未來的世代繼續享受天然奇觀以及文化,真正稱得上“綠色行業”和“永續産業”。
02疫情推動可持續旅遊顯著“升溫”
1疫後國外可持續旅遊顯著“升溫”
在旅遊方面,“可持續性”很廣泛。疫情之前,作爲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行業之一,已成爲全球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國際社會已建立起有關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初步國際規則,成爲開啓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疫情的暴發又推進可持續旅遊,疫情之下,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綠色出行和環保的意識不斷提高,更多旅遊消費者做出更環保的選擇。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2020年10月的調查,約80%的研究對象關心環保,約41%在買東西時以産品或服務的環保效益爲最重要考量。而新加坡人們眼中較符合永續旅遊目標的目的地首選包括澳洲和日本,其次爲新西蘭。隨著旅遊熱潮回溫,更多新加坡人實踐永續旅遊,澳洲原住民文化是可持續旅遊的重要環節,參與原住民導遊帶領的步行導賞團,聆聽他們的故事,品嘗他們的料理,感覺充實,兩全其美。
在可持續旅遊中,往往提倡旅遊的公共交通,因爲公共交通是遊客減少碳排放最好的方式。由于電動車的碳排放更低更環保,近年來,全球用于旅遊的電動車數量不斷發展,全球充電站的數量和容量每天都在增加,以減少旅遊交通碳排放。還有,很多航空公司和可持續發展公司合作,讓乘客參與碳抵消計劃(carbon offset scheme)。例如,根據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量線上計算器,每次從新加坡飛往台北,單人單程碳排放量約爲260公斤;換言之,來回飛行所産生的碳排放量等于電冰箱開足七個半月左右。新加坡一些航空公司會與永續發展公司合作,要抵消新加坡飛往台北的碳排放量,可選擇支付$3.39。這筆錢會用來購買已獲獨立機構認證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從而資助一些減少溫室氣體或有助改善氣候暖化的企劃。
過度旅遊是可持續旅遊一個繼續解決的問題。比如,遊客過量一直是水城威尼斯備受困擾的問題。在新冠疫情暴發前,每年有近3000萬全球遊客湧入小城,造成街道堵塞,運河被汙染,當地人對此心生怨怼。一直以來,意大利試圖通過征收稅款來緩解問題。早在2018年年末,意大利國會就正式表決通過了修訂版2019年預算案。該預算案允許威尼斯向一日遊旅客征收進城稅,估計爲一人2.5-5歐元,旺季則可-高達10歐元。但由于疫情的反複使得其幾經變動。近日,威尼斯官方宣布,威尼斯痛下決心通過稅收限流實現可持續旅遊。威尼斯市議會宣布自2023年1月16日起,前往威尼斯的一日遊者必須使用專門的預訂應用程序提前預訂行程並支付進城稅。費用從3到10歐元不等(根據淡旺季情況調整)。當局還說他們計劃將每日訪客人數限制在4萬至5萬人之間。
©攝圖網
2我國可持續旅遊的疫後發展
2022年3月發布了《旅遊綠皮書:2021—2022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指出,綠色低碳轉型將構建中國旅遊核心競爭力。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中國政府的莊嚴承諾,節能減排的意識正逐漸深入人心。在線酒店預訂網站Agoda發布的“可持續旅遊趨勢調查”報告顯示,過度旅遊、海灘和水道汙染是中國人最擔心的旅遊會帶來的兩大問題,而森林砍伐和能源效率低下(包括過度用電/用水)並列第三。33%的中國受訪者認爲政府最應該圍繞旅遊做出改變,其次是旅遊部門(22%),還有11%的受訪者認爲他們自己有責任爲推動可持續旅遊而做出改變。爲發展可持續旅遊,我國成立了NGO“可持續旅行”聯盟,向旅遊從業人員提供野生動物保護的知識和法律法規培訓,提高其保護意識,並通過旅遊從業者引導遊客樹立文明旅遊觀,自覺抵制破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行爲。
疫情之後,根據缤客2021年可持續旅行報告,我國大衆環保意識節節升高。超八成(84%)的中國旅行者表示將在未來出行中更加有意識地踐行環保理念,不論是減少生活垃圾的産生(87%),及時關閉房間空調和照明,以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87%),或選擇步行、騎行或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85%),八成(80%)中國旅行者認同“入鄉隨俗”,期待體驗當地特色的風俗文化;九成(90%)的人希望增進對旅遊目的地文化的理解,並關注當地文化遺産的保護;更有人將目光投向旅遊業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超過四分之三(77%)的中國旅友關注旅遊業如何帶動當地經濟,並希望可以由此惠及社會的各個階層。此外,近八成(79%)中國旅行者有意在未來出行時避開熱門目的地和景點,爲其他小衆目的地帶去積極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此外,我國很多的世界遺産數字展示中心在可持續旅遊方面做的非常超前。通過數字技術發展“雲旅遊”就是一種可持續旅遊發展的重要表現,不但保護了環境,也促進疫後旅遊進行了可持續發展的准備。例如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現中心采用了數字3D的方式對所有的雕刻作品進行掃描,並傳導到數字中心內,最終在球形電影院內對衆人進行互動展示。相比于在限時開放的坑道內聽講解,這種舉措既提高了遊客在參觀體驗,同時也有效減少了遊人在參觀過程中對壁畫等藝術品保存環境的負面影響。
疫情之後,在旅遊交通的減碳上,我國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比如最大的旅遊電動車市場,同時也借鑒國外的航空減碳政策。例如,近日,攜程集團正與氣候技術公司CHOOOSE開展合作,推出了碳排放綜合解決方案,根據飛機燃料消耗、座位配置和飛行距離等因素,計算每位乘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些數據將幫助乘客了解抵消旅程的成本,以及指導乘客選擇碳排放最少的行程。這一系列舉措致力于解決旅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將使用戶在攜程平台上結賬時更容易、更簡單地抵消航班的二氧化碳排放,並以更負責任的方式旅行。
©攝圖網
03實踐可持續旅遊,把青山綠水留給後代
但是,目前國人對可持續旅遊了解不足。雖然在衆多遊客當中,大部分人還是自覺地將垃圾帶走或是“處理掉”, 但很多人都並不知道如何能更好地保護環境,會亂砍樹木、生篝火、隨地吐痰、隨地解手、遺留垃圾、隨意另辟“蹊徑”、在樹枝低垂的樹下生火。即便是看起來裝備精良的專業玩家,也較少考慮可持續旅遊,對于當地的可持續旅遊體驗一知半解。爲此,提出以下方式學習並踐行可持續旅遊。
1負責任而用心的旅遊
要實踐永續旅遊,要有可持續的意識,從傳統的觀光旅行變成參與者。可持續的旅行包含公益、責任和保護。旅遊者不再是僅僅的觀光者、路人,而是參與人。旅遊管理者合理限制當地的旅遊開發,避免過度開發對當地旅遊資源的破壞,同時雇傭並培訓當地居民來提供旅遊服務。作爲旅遊者,參與旅行目的地環境、人文甚至文化保護和維系,購買當地制造的優質禮物,通過購買當地生産的産品實現對當地居民的經濟幫助。並在與當地居民交流的過程中,將這一理念進行傳達,有意識的幫助保護當地特色,讓當地居民意識到自己文化、生活和地域特色正是給他們帶來遊客的最大資源。旅遊的用心和負責會減少旅遊造成的負面影響,更環保、更尊重、更專注地探索,體現人的社會責任和發展責任的一種旅行方式。
選擇非旺季遊覽、更長的逗留。來之前,提前了解當地人的價值觀、個性和傳統,非旺季旅遊會創造獨特瞬間,更輕松地了解當地人並和他們建立長久的友誼。在旺季之外旅行一定會收獲更多空間,更多互動,更多放松!這將使旅遊業更加均衡,從而能夠長期健康發展。停留的時間越長,平均每天的旅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就越小。逗留時間更長也使您有更多時間參觀鮮不爲人知但迷人的景觀,深入了解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邂逅更多當地人,參觀當地工作坊,尋找制造的獨特、精致、有意義産品。用原汁原味的紀念品爲朋友和家人帶來歡樂,這也是對當地手工藝人的支持。
旅遊不忘環保零廢棄,降低資源消耗和環保實踐。了解當地的再循環政策,妥當處理可回收的物件,減少旅行時制造的垃圾。實踐減少、回收、再利用。避免浪費,盡可能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物品,注意回收標志和回收站;避免使用酒店的單用包裝洗發水、沐浴乳,盡量自備固體肥皂或可重複裝瓶的衛浴用品;旅途中鞋子或包包等東西壞了,盡量修理,而不是棄舊換新;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日用品,例如餐具、便當盒、購物袋和手巾。出發前了解當地的自來水可否安全飲用,並隨身攜帶水瓶或可重複裝瓶的玻璃瓶裝水,避免購買塑料瓶裝水。留下更持久的印象和消耗更少的資源,實現旅遊和環保的雙贏。
2使得旅遊的交通、住宿及飲食對環境産生的影響最小
旅行産生的汙染物有70%- 80%在抵達和離開期間産生的。因此,實踐可持續旅遊,最重要的是選擇最環保的交通方式,例如舒適的臥鋪列車、直飛航班和投資資源節約型新機隊的航空公司,來開啓可持續假期。采用公共交通工具,是減少碳排放量的做法之一。航空飛行碳足迹最大,因此旅遊最好從減少航空飛行開始,租一輛低排放的電動汽車,論鐵路還是纜車,以減碳開始。到達目的地後,要像當地人一樣旅行,盡量步行、踏腳踏車,或搭乘巴士、地鐵和火車等碳足迹較小的交通工具。
而作爲旅遊出行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住宿是旅行時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源。因此,許多酒店早就堅持“要發展,也要環保”的理念,越來越多酒店會在官網上清楚寫明環保計劃,如使用太陽能,爲顧客提供免費腳踏車租借服務,或補充裝洗發水和沐浴乳取代小瓶裝衛生用品,爲“可持續旅遊”貢獻力量。作爲旅遊者,訂房時亦考慮酒店地點——附近是否有巴士站或地鐵站?還是單靠步行就能抵達?建議入住帶有可持續旅遊標志的酒店、民宿和青年旅舍,這意味著他們致力于環境保護和社會公正。仔細選擇住宿地點會事半功倍,獲得數倍回報。入住當地經營的住宿城所也意味著花費會留在該地區。使用露營地,並向當地政府核實是否允許野外露營,有意識地選擇對環境和社會負責的住宿場所會帶來更多樂趣,並能增強自己的體驗。
可持續旅遊離不開當地的飲食文化以及曆史文化。旅遊者選擇使用在地食材的餐館,以及到農場或農夫市集走走看看,購買新鮮采摘的農作物,或當地人親制的食品。在當地負責任的餐廳用餐來自附近農場的新鮮蔬菜——當地餐館將帶給您純粹的享受。選擇地方餐廳,從該地區采購有機食材,菜肴新鮮、正宗。尋找可持續旅遊標志。該標志表明餐廳對人和環境的承諾及責任。
©攝圖網
3讓綠水青山福澤後人
越親近大自然,往往越能體會環保的重要!越體驗大自然的奧妙,無論遠足或難度較高的行山,還是下水浮潛,森林中呼吸新鮮空氣,我們就會有更強烈的責任心,更會意識到可持續旅遊不能只是說說而已,努力有責任有義務盡快開始把環保變成旅行的一部分。如果全世界數百萬旅遊者一齊聚沙成塔,帶來極大的積極影響,讓自己和今後的世世代代都看到美好的山水。
總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最大的財富。尊重環境大自然是我們的資本——要保護它,就必須以敬畏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它。恪守資源保護的底線,才能讓大自然的財富惠澤千秋萬代。想想子孫後代能夠和現在的你一樣能夠享受地球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多樣性,感受當地文化。成爲榜樣,尊重東道主和其他遊客。確保自己的行爲負責任、周到細致,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爲可持續旅遊做出自己的貢獻吧!
注:本文內容來源博雅方略,作者爲博雅方略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