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新聞讓我有點目瞪口呆。世界第五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宣布重組計劃,並裁員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一萬八千多人,其中亞太某些分部則被整個砍掉。東京、紐約、香港、悉尼和新加坡等地員工已經開始離職。
這次被裁掉的職位和團隊主要是德銀的股票業務。這是一個競爭最爲激烈的市場,一直以來,這個市場都被摩根大通和高盛牢牢的把持著。德銀曾幻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終卻只能铩羽而歸。據德銀的發言人透露,未來德銀將把主要精力放到歐洲市場,爲德國和歐洲的企業提供服務。這表明,德銀這個曾經雄心勃勃的國際大銀行已經不再嘗試成爲國際資本集團的話語權掌控者。而是力爭保住自己在歐洲的一席之地。
世界十大銀行,中國分別占有了第一名的工商銀行和第六名的建設銀行,而美國則占據了第二名的花旗銀行和第九名的摩根大通,日本也有兩家,分別是第三名的瑞穗銀行和第七名的三菱銀行,歐洲則分別爲第四名的瑞士銀行,第五名的德意志銀行,第八名英國彙豐銀行和第十名的法國巴黎銀行。
這個十大銀行,並不單純是提供資金和信貸業務的,銀行的服務內容很多,除了中國的兩大銀行比較單純外,其他銀行涉及的業務都很廣,而且也大多是實行全球性布局。說白了,這其實就是資本觸角的一個具體體現。各種不同的資本操控不同的銀行,進行著不同的業務經營,有競爭,有合作。如果說各種跨國企業和實體是全球化資本的骨骼和肌肉,那麽這些跨國性銀行無疑就是資本流通的血管。每個跨國銀行的背後,都站著一個或數個身影鬼魅的資本利益集團。
德銀這幾年頗爲不順,倒不是它的經營沒做好,而是被美國盯上了。猶如前兩年德國大衆被美國盯上一樣。一旦被叮上,怎麽著也要吸一口血出來。自2015年到2018年,德銀一共被美國罰款八十四億美元,不久前好像又被罰了四千一百萬美元。與大衆因爲排放門被罰三百億美元不同的是,德銀被罰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和被美國制裁的國家有經濟來往,【伊朗,敘利亞,利比亞和蘇丹等國】。還有一個就是要爲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買單,那次危機,摩根,高盛、花旗等也都被罰了款。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比如高盛在次貸危機後曾獲得美國政府一百億美元的援助。相比較于美國政府罰的五十億美元,高盛並不吃虧。雖然接受政府援助就要接受政府的監督,只是危機時刻,靠別人輸血保命與自己努力保命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幾年,大衆和德銀以及其他德國企業在美國的遭遇都不算好,甚至有點壞。雖然的確是被人揪住了小辮子,可是這揪辮子的手也是太狠了一些。這事實上和當前德美關系緊張是有著直接原因的。西方國家之前的糾紛在一般情況下,都是禁得起所謂法律程序考驗的。但這樣的法律程序往往都是在需要用的時候拿出來,侬好我好的時候,大家都會對此視而不見。就像當年希臘的債務危機,本就是高盛等銀行做出來的假賬。可是爲了歐盟統一的繁榮,大家都對此視而不見,可是美國次貸危機後,美國需要吸吮歐洲血液的時候,希臘的這本爛帳就被翻了出來。由此拉開了歐債危機的序幕,從而使得美國可以在歐洲飽飽的吸上一口血。德銀和大衆被美國處罰也不例外。
有人說,當年大衆雖然被美國罰款三百億,但德國自己不是更早于美國就對大衆實行處罰了嗎?而且也罰了十億歐元。這說明德美兩國都是不容忍這種行爲發生的。所以美國的處罰並沒有錯。其實這種情況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遇到過,當我們做了一件損害他人的事情後,自己的爹媽肯定得把我們一頓胖揍。然後拎著耳朵去向別人賠禮道歉。一般情況下,別人也就會說算了。大衆排放門也是如此,德國想通過自己對大衆的處罰來緩和美國的進一步索求,更希望以此來緩和美國對德國産品進入美國市場的不滿情緒。但是美國是個很成熟的宰客手。對于德國打自己孩子的行爲並不動心,該咋辦還是咋辦,所以三百億美元的罰單還是扔到了德國人的臉上,且後期對于德國的工業品進入美國也開出了比較嚴苛的條件。
所以我們看到,默克爾和特朗普走不到一起並不單純是全球化和單邊化理念之爭。更是美國對德國下了如此多的狠手,這讓德國意識到,如果和美國長期捆綁在一起的話,德國終究沒有未來,最終也只能是美國圈裏養的肥豬。只要美國稍有不適,就會放點豬血或砍個豬腳來補補虛。認識到這一點後,默克爾主導下的德國自然也就要邊打邊退的逐步離開美國身邊,想要在歐洲營造一個自己的安全豬圈。
這是一個極爲複雜的國際工程,也是一個頗爲艱難的國際工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德銀和伊朗以及蘇丹等被美國制裁國家的合作都是存在的。這其實很耐人尋味。德銀爲什麽要做這樣的生意?而這個世界上除了德銀就沒有其他銀行也在這麽做嗎?答案是非常明了的。和這些被制裁國家做生意利潤一定非常豐厚,更爲緊要的是,可以通過這樣的合作爲德國在這些國家創造非常高的話語權。而和這些國家合作的國際銀行,也絕非德銀一家,像法國的巴黎銀行,瑞士銀行以及彙豐等歐洲銀行大多都有著自己的合作渠道。即便是美國自己的銀行,也排除不了和伊朗等國的合作。而德銀不過是因爲美國的形勢需要才被拎出來吊打一番罷了,猶如美國對中興和華爲的借口。
本次德銀削除的主要是股票業務,這一業務本身是摩根大通和高盛的專長,曾幾何時,德銀也想在裏面分一杯羹。但經過數年的競爭,最終還是不得不退出這一市場。我一直覺得,摩根和高盛就是一個利益集團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力來整合國際資本市場的。這種整合的利潤要遠遠高于幫助公司上市獲得的利潤。而且還會讓被整合後的上市公司最終成爲他們這個利益集團的一部分。換而言之,通過對企業的控制,對金融的控制,對股票市場的控制,高盛和摩根背後的資本集團就可以操控很多主權國家。這樣的設想雖然可怕,但卻接近事實真相。
德國無疑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國家,所以它自然也有著自己的利益集團在支撐。就像法國和英國一樣。資本的糾葛雖然錯綜複雜,但在當前情況下,每個主權國家都有著自己的資本主線。這些主線要麽面臨被其他資本吞噬的危險,要麽就在籌謀著吞噬其他資本。生生息息,無休無止。
德國這樣的經濟大國,工業大國,如果沒有這樣的抱負那就真的很奇怪了。所以,德銀雖然是私人企業,但代表的也是德國的利益和意志。這麽看來,德銀和伊朗等國有生意來往也就不僅僅是爲了利潤。。。傳言,德銀還曾和中國聯手對朝鮮進行輸血。、、、、是不是很奇妙的感覺呢?這也是美國對德銀罰款的一個理由。
事實上,在我看來,本次德銀甩掉已經明顯競爭不過高盛和摩根的股票業務,不一定就是失敗的選擇,在我看來,這是在做輕裝上陣的准備。德銀的股票業務主要在華爾街。一旦這個業務脫鈎,也就和美國資本的糾葛少了很多,也讓美國對德銀的抓手少了很多。這無疑讓德銀可以更加自如的選擇自己要去做的業務。【比如馬上有可能實行的歐洲和伊朗的新結算渠道。這個渠道如果德銀想要參與的話,就必須把大量的資本從美國撤出來,否則,賺的絕對沒有美國罰的多。】
伊朗昨天決定把濃縮鈾的豐度提高到百分之四了。伊核協議岌岌可危。英國人已經站隊美國,扣押了伊朗的一艘油輪,法國的馬克龍則希望伊朗接受美國的提議,進行新的核協議談判。只有德國呼籲盡快開始對伊朗的新結算渠道運行,由此可見,當前的歐洲各國分歧很大,已經不是簡單的不團結了,而是各有盤算,各懷鬼胎。而讓我們欣慰的是,德國當前對伊朗的態度近乎和中俄是保持一致的。雖然它拘于自己是個北約國家並不能像中俄那樣直接支持伊朗,但其如此強硬的對美姿態已經說明了一切。
德銀的這次撤退,應該就是一次戰略性的轉進。抛開自己受掣肘的業務,捏緊拳頭讓自己變得更加靈活。而德銀的目的也就體現出了德國乃至歐洲的目的。德國是不是正在做自立爲王的准備呢?只歎默大媽老矣,尚能飯否?
德銀宣布裁員削減業務後,股票大漲。。。。。這說明,這或者並不是斷臂求生的悲劇,而是減負疾行開始。德銀如此,德國亦如此,歐洲或者也如此。。。而這一切,又或者正是一個多極化世界的肇始。
中美俄三極已成,歐洲能不能擺脫美國的捆綁自成一極,還需努力,還待觀察。當然,還有一個小東西也在謀求自己成爲一極。。。但我覺得它或者就是一個天生小妾命。。。。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