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輝 董鑫 攝影 | 劉暢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剛剛舉行了閉幕會議,現在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李克強總理與大家見面,並回答大家的提問。有請李總理。”
5月28日下午,李克強出現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
總理身穿深色西裝、打著藍色領帶,通過屏幕,向梅地亞新聞中心分會場的記者們揮手致意。
政知君注意到,從2013年至2020年的總理記者會上,總理共回答了123個問題,其中46個來自國外媒體,14個來自港澳台媒體。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記者會采用的是“主會場+分會場”方式,通過視頻問答的方式進行。這是總理記者會上,首次隔空視頻采訪。
今年一共11個問題,其中7個都來自外媒,是李克強八次總理記者會中,外媒提問數量最多的一次。
開場白:距離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
在主場就座的,除了李克強,還有張業遂和翻譯。往年在主會場主席台上就座點名記者的主持人,今年在梅地亞分會場。另外,華春瑩也是主持人。
在梅地亞分會場,現場擺放了100把座椅,每個座椅有一定的距離,今年記者會雖然人數大幅縮減,但是熱度不減。
發布會剛一開始,李克強就感謝了記者。
“首先感謝媒體的朋友們在特殊的時期,而且克服了特殊的困難,對中國的兩會進行報道。因爲疫情的原因,我們用視頻連線的形式開記者會,我想這個距離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時間有限,請大家提問。”
和以往一樣,整個答問過程李克強都是脫稿,不少關鍵數字他都信手拈來。
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李克強回答了11個問題,涉及GDP、病毒溯源、對台政策、就業、一國兩制、中美關系、中日韓關系、脫貧攻堅等。
政知君注意到,從時長上來看,2013年至今,記者會超過兩小時已經成爲常態。
目前時間最長是2019年,約150分鍾。其他分別爲2018年約120分鍾,2017年約140分鍾,2016年約130分鍾,2015年約120分鍾,2014年約110分鍾,2013年約106分鍾。
2013年至2020年的總理記者會上,總理共回答了123個問題。
具體來看,2020年回答了11個問題,2019年回答了18個問題,2018年回答了16個問題,2017年回答了19個問題,2016年回答了17個問題,2015年回答了16個問題,2014年回答了15個問題,2013年回答了11個問題。
其中,回答問題個數最多的是在2017年。當時,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李克強總理連續回答了18個中外媒體記者和1個媒體的追問,創下了近20年來總理記者招待會之“最”。
首問依舊是外媒
和往年一樣,今年首個獲得提問機會的依舊是外媒。
2013年至2020年總理記者會“首問”都留給了外媒,分別是新加坡聯合早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英國金融時報、英國路透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彭博社、英國路透社和英國路透社。
今年第一個提問的路透社記者關心的是中國今年GDP不設增速目標的問題。
“未來幾個月,中方是否會出台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從更長遠看,中方是否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來應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和不斷緊張的中美關系?”
李克強回答,今年我們沒有確定GDP增長的量化指標,是實事求是。
他解釋說,經濟增長不是不重要,這樣做實際上也是讓人民群衆對經濟增長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經濟增長有更高的質量,發展還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
- “如果統算一下,實現了‘六保’的任務,特別是前‘三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編者注),我們就會實現今年中國經濟正增長,而且要力爭有一定的幅度,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前行。”
現場舉例子,曾在網上看留言
和以往一樣,在回答問題時,李克強舉了一些例子。
“這幾天我看中國政府網上的留言,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談就業的。”在回答就業問題時,李克強說,留言中,有一位農民工說他50多歲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還沒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還有一些個體工商戶,已經歇業幾個月了。一些外貿企業現在沒有訂單,影響員工就業。
李克強說,“對他們的困難,我們要給予救助,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要幫助他們就業。中國有9億勞動力,沒有就業那就只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他透露,今明兩年將有3500萬人次通過失業保險結存來進行崗位培訓,給他們緩沖的機會。即便失業了,也要短時期內有再就業的機會。
“前兩周我看到報道,我們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範,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
李克強說,中國人民是勤勞的。同時,對重點人群就業我們有重點扶持的政策。
- 今年大學畢業生創新高,達到874萬人,要讓他們成爲不斷線的風筝,今明兩年都要持續提供就業服務。
- 對農民工,不論是在常住地還是返鄉,都要給他們創造就業的服務平台。
- 對退役軍人,要切實把安置政策落實好。
在回答中美關系的問題時,李克強說,中美兩國經濟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走來很不容易,但雙方都從中獲益。
“這使我想起,就在幾天前,一家美國高科技公司宣布在中國武漢實質性投資項目開工。我不是做商業廣告,但是我對它的行爲是贊成的,所以發了賀信。這個例子表明,中美商貿界是互有需要的,是可以實現合作共贏的。”
他說,關于所謂脫鈎,可以說兩個主要經濟體脫鈎,對誰都沒有好處,也會傷害世界。
金句頻出,“我們會瞪大眼睛查!”
政知君注意到,在回答關鍵問題時,李克強都是金句頻出。
在回答GDP問題時,李克強說,“我們一定要穩住當前的經濟,穩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腳,揚起塵土迷了後人的路。”
在回答病毒溯源的問題時,他說,中國和許多國家都主張對病毒進行溯源。前不久召開的世衛組織大會通過了有關決議,中國也參與了。因爲科學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們一方面要控制住疫情的發展,加快研發疫苗、有效藥物、檢測試劑,這將是人類戰勝這個病毒的強有力武器。中國和許多國家都在進行投入,我們也願意開展國際合作。這些産品是全球公共産品,我們願意共享,最終讓人類能夠共同戰勝病毒這個敵人。”
在回答台灣問題時,李克強說,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我們從來都反對外來幹涉。中華民族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事。
在回答資金如何惠及企業時,李克強說,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國債資金全部轉給地方,省裏面也就是“過路財神”,直達基層。
- “可能有人會問,那基層就能把這筆錢用好嗎?我們現在要采取一個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這些錢要全部落到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落到社保、低保、失業、養老和特困人員身上,要建立實名制,這些都是有賬可查的,決不允許做假賬,也決不允許偷梁換柱。我們會瞪大眼睛查,也歡迎社會監督。”
他說,中央政府這次是帶頭過緊日子,我們把中央部門的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縮了一半以上,調出資金用于基層企業和民生。各級政府都要過緊日子,決不允許搞形式主義,幹那些大手大腳花錢的事。
結束後,總理多說了幾句
盡管記者會時長不斷被拉長,但是記者們有時仍意猶未盡,會後不斷追問。
2015年的總理記者會結束後,有一位記者追問總理如何看待中緬邊境當時發生的問題;2017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追問“今天是‘3·15’,總理您能給消費者說幾句話嗎?”2018年楚天都市報記者追問“個稅起征點會提高多少?”2019年南方都市報記者追問“今年‘五一’還會放小長假嗎?”
今年因改爲視頻提問,記者們與總理無法面對面,沒有了現場追問的機會。
在所有問答結束後,李克強再次就中國經濟進行了補充。
他說,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我們推進的規模性舉措,也會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希望中國還是大家能看好的投資的沃土,我們也願意成爲更多進口國外商品的面向世界的大市場。
“至于說到怎麽應對這場公共衛生的疫情,怎麽讓世界經濟走出困境,我前面反複說了,要同舟共濟、攜手同行,我希望、也相信,大家各國人民共同努力,疫情過後會更開放,衰退之後有新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