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場的機器人在展廳裏“跑來跑去”——走進今天開幕的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下稱“上交會”),這是讓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在兩個展館內亮相展示的機器人超過50款,如果算上企業宣傳單上推廣的機器人産品,數量更達數百款之多。這些形態各異的機器人,有些成了“鋼琴老師”、有些能采草莓、有些代替醫護人員進入輻射區,越來越顯出“專業範兒”,不僅折射出國際技術貿易發展的大趨勢,也展現了上交會在專業技術展示中的“中國擔當”。
機器人在想象不到的領域落地
“每走30米,必能見到一台機器人。”一位專業觀衆在朋友圈裏這樣描述上交會。而這一次,除了普適性的迎賓機器人和一向吸引眼球的“無人駕駛”,更多的機器人在現場展現出“獨門絕技”。
醫用領域是機器人落地的重要場景之一。對于一些核醫學科病房來說,護理人員有受到輻射的危險,上海钛米科技爲此研發了全國唯一一款核醫學科智能醫療機器人。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人型機器人自帶放射性核素治療移動式測量系統,包括甲狀腺癌病患所需要的核輻射測量、血壓心率測量、藥品配送等功能,展台介紹人員表示,這台機器人已經在仁濟醫院、瑞金醫院、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等全國40余家三甲醫院落地使用。而在一旁,來自上海提格科技的機器人則對准應急救護教學領域,化身成一個“老師”,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聲光電結合體感、手感、聽覺、視覺等多個維度,這台機器人可讓所有學習者快速掌握基礎急救技能。
機器人與鋼琴也能結合?在上交會現場,一台很有氣場的三角鋼琴很吸引眼球,走近看,鋼琴前不僅有巨大的屏幕,而且能實現“自動彈琴”。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台鋼琴上搭載的智能陪練系統,已可解決認音錯誤和節奏錯誤的問題;而即將上線的AI陪練功能,還能解決彈琴的手勢指法、彈奏感情錯誤等問題。
農業場景也有機器人“入侵”。在不少人看來,草莓是一種十分金貴的水果,稍稍一碰就可能“毀容”。但在上交會現場,記者看到了一款能采摘草莓的果蔬采摘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內置了視覺識別系統,可以在一片茫茫綠葉中精准鎖定草莓位置,然後用靈活的機械臂剪斷草莓根莖,使其安全無恙地滑落到指定區域。
應用領域已到“並跑階段”
形態各異、各有專長的國內外機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智慧醫療、大數據、金融科技、人機交互等先進技術,正折射出國際技術貿易發展的大趨勢。
“正如在上交會上看到的一樣,機器人正處于爆發的臨界點。”獵戶星空首席戰略官王兵以最普適性的迎賓機器人爲例指出,目前國內真正落地應用的機器人還不多,大部分還處于場景“試用期”,他預計在未來3到5年,這種普適性機器人數量可能到達百萬台規模。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院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毛軍發認爲,在應用層面,中國的人工智能産業已經到了並跑的階段,從每年新創立的機器人公司數量、行業分布來看,與美國差距不大。
不過毛軍發也指出,在基礎研究領域,特別是算法上,還需要更上一層樓。果蔬采摘機器人現場負責人顔嘉雯也坦言,從目前國內果蔬采摘機器人的發展情況來看,與日本仍有不小差距,其中一個難點就是如何提高視覺識別的准確度,“相比于其他領域的機器人,果蔬采摘機器人所處的環境濕度更高,對于機器人靈敏度的考驗也更加嚴峻。研發團隊只能采購國外的深度相機來提升這款機器人的‘視力’。” 顔嘉雯表示,希望有一天這款機器人能換上中國産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媒體創新學院(IMI)院長納迪亞·瑪格麗特·唐爾曼在上交會與遠在新加坡的仿真機器人“現場連線”,讓參會者贊歎不已。不過納迪亞也認爲,機器人仍然缺乏主動性和主動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而且目前只能實現一對一的操作,未來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爲人工智能與傳統産業嫁接快速通道
機器人落地傳統産業,如何嫁接快速通道?利物浦大學的例子或許能給人們一些啓示。據英國利物浦大學副校長加文·布朗介紹,目前利物浦大學正積極研究人工智能領域的各項應用。比如,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在一些實驗室裏正嘗試生産全新材料。
這樣的創新實驗室在利物浦大學內部還有很多。利物浦大學虛擬工程實驗室技術負責人安迪·勒韋告訴記者,他們的實驗室主要對接企業應用需求,幫助他們將創新想法落地。“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定需求,我們會幫他們找到相關領域專業的算法研究人員,把他們的需求盡快實現。”安迪·勒韋說。據了解,該實驗室原本設立在利物浦大學工程系下,但現在該實驗室已獨立出來,吸收高質量的研究人員,爲高校與企業對接搭建了“快速通道”。
王兵則認爲,機器人産品本身就是一個極佳的媒介,機器人可以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擺脫枯燥低效的工作,而且一定程度上就把迎賓流程、物流過程或者配藥流程進行了數字化改造。不過在他看來,今天的機器人産品只能達到“直覺”水平,比如看到一個人,就知道他是誰,但機器人還不能思考問題,“理解和行動,都是未來要做的事。”
作者:徐晶卉 王嘉旖
編輯:史博臻
責任編輯:唐玮婕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