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全球知名權威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了QS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已連續三年蟬聯亞洲第一。
在2022亞洲排名前十的大學中,首次有5所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可喜可賀。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複旦大學。來自香港的高校分別是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
1、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簡稱國大(NUS)
創辦于1905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11位。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一所百年名校,它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在1912年學校改名爲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1949年這所學校與萊佛士學院合並爲馬來亞大學,1962年,馬來亞大學的新加坡校區獨立爲新加坡大學。1980年,新加坡大學與新加坡華人社團創辦的南洋大學合並,學校正式命名爲新加坡國立大學。可以看到,它在最後成型中先後合並了兩所新加坡最好的高校,並延續至今。
在世界專注于研究大學綜合實力的QS公布的世界大學百強排行榜中,新加坡國立大學近十年中多次占據亞洲第一寶座。它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頂尖大學,堪稱整個亞洲地區教育最優質的大學之一。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等高校聯盟的成員。學校在國際框架下推展高深優質的教育與科研的同時際,突出展現了亞洲視角和優勢。
新加坡國立大學目前擁有17所學院,分布在新加坡肯特崗、武吉知馬和歐南3大校區,涵蓋各學科跨院系的廣泛課程, 它在全球設有12所海外學院,有教學人員2374人,在校學生42600人(截至2020年12月)。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門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學樓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園設施十分具有時代感,一棟棟摩登的現代化建築坐落在綠草如茵的校園內,配套設施齊全,自習室、圖書館、遊泳池應有盡有。這所高校安全系數極高,曆史上從未發生過暴力襲擊或校園槍擊事件,而且校區內有很多適宜運動的健身房,可以幫助學生們進行健身和放松。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商學院是亞洲地區獲得美國國際管理教育聯合會認證的七所管理學院之一,2003年被亞太區的商學院院長們評選爲聲譽最高的商學院,其EMBA學位則在2002年被《世界經理人》評爲亞洲第三名。因爲新加坡是亞洲著名的金融中心,繁華的都市內遍布世界一流投資銀行、房地産巨頭和其他投資公司,爲從事金融學科的畢業生提供了廣泛的擇業空間。
新加坡國立大學著名校友
新加坡國立大學作爲一所百年名校,爲國家培養了一批的棟梁之才和社會精英,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壇的多位總統、總理都是這裏的校友。例如: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總統陳慶炎、塞拉潘-納丹、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其他著名人士例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工人黨主席林瑞蓮、植物分子生物學家蔡南海等等。曆屆新加坡政壇高官基本都畢業于這所高校。
南洋理工大學校門
南洋理工大學建築群
南洋理工大學教學樓
2、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簡稱南大(NTU)
創辦于1955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12位。
南洋理工大學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它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 AACSB認證成員、也是國際科技大學聯盟的發起成員。這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的淵源要追溯到1955年新加坡膠業巨商陳六使先生籌集民間資金創辦的南洋大學。其雲南園校址由新加坡福建會館捐贈。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作爲新加坡工程人才的培養基地。1991年,南陽理工學院開啓重組,合並國立教育學院,改名爲南洋理工大學。隨著時代與教育飛速發展,2006年,南洋理工大學邁入企業化進程。
作爲一所擁有近70年曆史的亞洲著名高校,在2005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200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再次跻身50強;在全球科技大學當中名列第26位。2020年南大進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榜前十位。
南洋理工大學下設工、理、商、文四大學院,另設自主學院。南洋理工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登全球MBA百強排行榜。學校的生物醫學、互動與數碼媒體科學、環境與水務技術等學科都屬于優勢學科。
南洋理工大學的校園曆史上被稱爲雲南園,坐落于新加坡西南部,占地約200公頃,是一座典型的花園式建築群。其郁郁蔥蔥的景色和隨波形地形起伏的綠化馳名中外。南大校園依地形而建設,建築物根據中央綠地爲中心進行配置,通過步道系統巧妙串聯。處處綠草如茵、花團錦簇。經過精密的設計規劃和布局,將南洋理工綜合性大學的特色完美體現出來。
南洋理工大學著名校友
南洋理工大學曆史上多名校友在新加坡黨政軍三屆官居高位,聲名顯赫。除此之外,南大著名的校友還包括:著名歌星孫燕姿、泳兒、央視主持人沈冰、世界記憶大師吳天勝、青年企業家陳歐等等。
清華大學校門
清華學堂
水木清華的春天
3、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
創辦于1911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17位。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它的前身創建于1911年,學校名稱的來源取自校址“清華園”,它是晚清政府專門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建校的資金一部分來源于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1912年改名爲清華學校。1928年改稱國立清華大學。爲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襲擾,學校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到昆明更名爲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清華園。新中國成立後,清華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機。經過1952年院系調整成爲多學科工業大學。改革開放以來逐步發展成爲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清華大學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列入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爲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稱爲“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清華大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54個學科參評,評估結果爲A類的學科有37個。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等21個學科獲得A+評價,A+數量居全國高校之首。
清華大學校園占地面積442公頃,是北京市面積最大的高校之一。校園內著名景點有二校門、近春園遺址荷塘月色、康熙帝題字的水木清華匾額、以及曆史悠久的清華學堂、老圖書館等等,建築之美與自然同在,令人神往。漫步在校園內,春天道路兩旁可以欣賞道五顔六色的鮮花,夏日酷暑時可以到聞亭賞荷觀月,金秋時節盡享清華學堂銀杏林裏的一片金黃,初冬雪後的二校門更加銀裝素裹。
清華校園是我國衆多高校中,自然環境與學習設施、人文氣息與生活氛圍完美結合的高等學府,除了學術排名遙遙領先,校園環境也堪稱一流。清華大學也是亞洲唯一一所入選2010年《福布斯》評出的14所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
清華大學著名校友
在清華大學百年校友星光熠熠的光榮榜上,數不清的科學家、哲學家、數學家、社會學家令人目不暇給,包括多名國家領導人都畢業于這所高校。
其他比較知名的校友包括:民盟早期領導人聞一多、考古學家夏鼐、語言學家季羨林、曆史學家吳晗、人類學家費孝通、語言學家王力、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甯、周培源、錢三強;兩彈元勳鄧稼先、王淦昌、數學家華羅庚、建築學家梁思成等等。
百年名校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校門
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4、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
創辦于1898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18位。
北京大學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一批高校之一,創辦于維新變法的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伊始就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名爲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抗戰開始後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爲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後返回北平(今北京)。經過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組成以文理基礎學科爲主的綜合性大學,從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燕京大學舊址,2000年,北大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爲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一直是接受新文化、新思潮的發源地、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都曾在北大教學,這裏還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這裏也是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産黨的重要基地之一。百年以來,北京大學始終如一的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同呼吸、共患難,並于時代與社會共同前進。
作爲北大曆史上最著名的校長之一,蔡元培1917年開始主政北京大學,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對北大進行了頗有建樹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先後聘請陳獨秀、李大钊、魯迅、胡適等高才賢能在北京大學就職或任教。蔡元培曾說:“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衆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爲大也。”完美诠釋了北大之精神。
北京大學校園占地總面積約7000畝,分爲燕園校區、醫學部校區、昌平校區、大興校區、無錫校區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區6個部分。
北京大學的校園古色古香,又稱燕園,裏面多所古代建築都曾經是明清兩代是著名的皇家園林,經曆數百年風霜,依然保留基本格局和自然神韻。校園北鄰圓明園,西望頤和園,北大充分利用這些古代曆史文化遺産,營造出如詩如畫的校園環境。這裏既有皇家園林的恢宏大氣,也有江南水鄉的秀麗靜雅。四處可見亭台樓閣若現若現,山環水抱,堤岸錯落,風景優美。校園內古木成林,綠草如茵,四季花開,鳥鳴林幽,園林景色一步一景,美麗的未名湖畔水光山色伴隨著大師的背影,好一副燕園圖畫。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與校友
走進北京大學校史展覽館,可以看到百年以來北大師生對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革命者,對近現代科技、教育有重大建樹的權威,以及曆年以來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名單。
著名的革命家包括李大钊、陳獨秀等,其他北大名人包括:教育家蔡元培、翻譯家嚴複、政治家梁啓超、文學家魯迅、地質學家李四光、文學家胡適、教育家葉聖陶、哲學家馮友蘭、作家林語堂、茅盾、徐志摩、朱自清、沈從文;科學家趙九章、郭永懷、錢三強等等。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
香港大學教學樓
香港大學校園內景
5、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 “港大”(HKU)
創辦于1912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22位。
香港大學,是中國香港特區的一所國際化公立研究大學,有亞洲“常春藤”的美譽。
香港大學的前身是香港西醫學院,是香港曆史上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奠基于1910年,在1911年3月30日正式注冊成立,並于1916年12月進行首次畢業典禮,當時僅有23名畢業生。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爲香港西醫書院首屆畢業生。1948年4月9日後,學校進入秩序重建和轉型時期,開始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香港大學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松聯盟、Universitas 21、京港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成員,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成員,是全球第一個界定出SARS病原體的科研單位。
香港大學自創辦以來堅持采用英語教學,學術研究能夠與歐美高校完美對接,良性互動。得益于此,以醫學、商學和人文等領域爲主導的香港大學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高等教育傑獨特的一面旗幟,飲譽亞洲,名揚世界。
香港大學設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中科院港大聯合實驗室,各類直屬、附屬科研機構90余個。
香港大學校園本部坐落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道以東、般鹹道以南、羅便臣道以西、龍虎山以北。香港大學最悠久的建築要數本部大樓,該建築用文藝複興時期特點的花崗石柱廊所支撐,
頂部建有高塔和角塔,屬于典型的西方建築風格。這裏是文學院和港大畢業生畢業留念首選拍照地點。
著名電影《色戒》曾選中此地作爲劇組取景地點。建築大樓一樓的【陸佑堂】也是港大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之一,這裏是學校主要的禮堂,也是學生心目中很崇高神聖的一個地方。陸佑堂主要承辦學校各種晚宴、典禮、名人講座等活動。
香港大學的校園建設在山坡上,建築與自然融爲一體,這裏的校園建築具有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哥特式建築隨處可見。路旁是翠綠的樹林,高矮錯落的教學樓通過連綿不斷的樓梯連在一起。漫步在這所百年的校園裏,感受著世界各地文化的交融,可以了解這裏開放的教育氛圍。
香港大學著名校友
香港大學一百多年來,走出校園的明哲高士數不數勝,最著名的人物可以寫滿一長串,例如: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作家張愛玲、美學家朱光潛、澳門賭王何鴻燊、港督衛奕信、香港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導演許鞍華、歌手許冠傑以及數不清的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等等。
東京大學主樓
東京大學赤門
東京大學銀杏林
6、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簡稱東大(UTokyo)
創辦于1877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23位。
東京大學創立于1877年,它是日本明治維新期間由“東京開成學校”與“東京醫學校”合並創建的,起初設立了法學、理學、文學、醫學四個學部,也是日本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該校學科的設立最早可以追溯到靈元天皇時期。1886年,學校改名爲“帝國大學”,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國大學,1897年,有更名爲“東京帝國大學”。二戰後日本投降,學校又與1947年9月,正式定名爲“東京大學”。
東京大學是日本首都東京首都文京區的綜合性國立大學,號稱日本最好的大學,名列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4位、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第10位、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35位。是日本文部科學省“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A類頂尖名校,是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全球大學校長論壇、亞洲大學聯盟、學術研究懇談會、和卓越研究生院計劃等組織正式成員。
作爲日本綜合實力最強的一流高校,東京大學和排名第二的京都大學雙星閃耀,並列端坐日本科教金字塔的最高層。東京大學各學科實力均衡,沒有短板,在文科、理科、醫科、工科等各個領域都擁有世界領先的學術影響力,在土木工程和建築學領域更是位居全球頂尖行列。
東京大學主校區位于東京都內文京區本鄉,占地面積40公頃,彙聚了全校絕大多數的機構部門。在主校區的一個側門,原爲加賀藩的禦守殿門,因漆成朱紅色,俗稱“赤門”,已有百年曆史,並被列爲日本政府國寶。赤門也是東京大學的代表性象征之一,被假借爲東京大學的代稱。
走進赤門,可以沿著一條百年銀杏樹裝點的璀璨迷離的金色大道筆直前行,林蔭大道的盡頭是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安田講堂。在東大對面是一排排學生宿舍和供學生住宿的旅館。附近餐廳、咖啡店、和菓子、西洋甜點店曆史悠久,訴說著百年來的滄桑與興衰。
東京大學著名校友
作爲日本高等學府皇冠上的明珠,東京大學百年來培養出無數人才,據統計共有11名諾貝爾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16位日本首相和21位國會議長。在這些校友中,知名度較高的首相有吉田茂、鸠山一郎、中曾根康弘、宮澤喜一、鸠山由紀夫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是川瑞康成和大江鍵三郎。其他著名作家有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三島由紀夫等。
複旦大學原校門
複旦大學教學樓
複旦大學校園
7、複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複旦。
創辦于1905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31位。
複旦大學的創辦與震旦大學頗有淵源,1902年馬相伯創辦震旦學院,1905年爲反抗教會勢力,于右任等學生集體脫離震旦,支持馬相伯在吳淞複校。1905年9月,國人自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複旦公學在上海正式開學,它是我國最早一批來自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複旦大學的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複旦兮”。1917年,學校定名爲複旦大學。在抗戰時期,魯迅、郭沫若、鄒韬奮、老舍、竺可桢、馬寅初等著名學者曾到校演講或任教。
1952年中國院系大調整,複旦大學成爲最大的受益者,如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金陵大學、聖約翰大學、震旦大學等多個院系並入複旦大學,複旦就此脫胎換骨、實力大增。學校發展成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爲主的綜合性大學。2000年,複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大學合並,成立新的複旦大學。
複旦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等高校協會組織。現在學校設有11個學科門類,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學校有邯鄲校區、楓林校區、江灣校區、張江校區四個校區,占地面積約243.92萬平方米。大學現有本科生近14000人,研究生2萬余人,教職工三千余人。
複旦大學的主校區是邯鄲校區,校區內巍然聳立的光華樓由兩座30層建築組成,中間用球體相連,形如雙子塔,是複旦校園最著名的標志。樓內四季清涼、被稱爲“光華風洞試驗室”。光華樓前面的大草坪是校內著名景觀,四處綠草如茵、樹木蔥郁,夏日裏常見學生們再次享受陽光,結伴踱步。學校內聳立著衆多名人肖像,還可以欣賞到燕園、曦園等江南風情濃郁的園林景觀。
複旦大學著名校友
複旦作爲一所百年名校,曆來人才濟濟,名家輩出,例如:政治家兼書法家于右任、地理學家竺可桢、生物學家童第周、經濟學家吳敬琏、UT斯達康總裁周韶甯、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新浪董事長曹國偉、複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盛大網絡董事長陳天橋等等。
京都大學校門
京都大學校園
京都大學校內建築
8、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簡稱“京大
創辦于1946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33位。
京都大學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區,簡稱京大,創辦于1869年,名字爲“京都帝國大學”。1897年開設大學教育,是一所世界級著名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二戰後正式改名爲“京都大學”。京都大學是日本設立的第二所舊制帝國大學,也是日本國內與東京大學不相伯仲的一流最高學府。與東京大學培養政治人才不同的是,京都大學致力于培養科學家。可以說,在科學研究領域,京都大學培養的人才和成果馳名世界,因此被稱爲“科學家的搖籃”,因爲對科學界貢獻卓著,學校的畢業生在科研學術領域普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京都大學初建時只有一個理工科,數年後增設法科、醫科和文科等三所分科大學。經過數年努力,已經發展成爲僅次于東京大學的學科齊全、規模宏大的國立綜合大學。京都大學不僅是亞太頂尖大學組織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校,還是日本文部科學省指定的“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A類頂尖校。
以培養科學家見長的京都大學下設有10個學部、18個研究科及13個研究所。京都大學共有3個校區:吉田校區、宇治校區和桂校區。其主校區爲吉田校區位于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京都大學位于日本曆代的古都,這座具有悠久日本傳統曆史文化的名城給校園籠罩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校園坐落在市區東北部,這裏遠離政治中心的首都和繁華喧囂的大城市,周邊環境優雅娴靜,人文氣息濃郁。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優越,京都人“優哉遊哉“的生活方式正好適合做學問,每到秋天,金黃的銀杏葉子漫天飛舞,將天空映襯的清透典雅,風景美不勝收。而每年的開學典禮,都是京都大學的重要慶典,特別隆重。
京都大學著名校友
這座以科學研究見長的一流高校,爲日本培養出一大批科學家和各學科領域的權威。在百年曆史上已經誕生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2名菲爾茲獎得主、4名拉斯克獎得主、4名芥川獎得主和兩位日本首相。是亞洲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最多的大學。畢業于京都大學的著名校友包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物理學家湯川秀樹、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福井謙一、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利根川進、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等等。
香港科技大學校門
香港科技大學標志雕塑
香港科技大學建築群
9、香港科技大學(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港科大(HKUST)
創辦于1986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34位。
香港科技大學是一所年輕的名牌高校。香港政府爲了配合1980年代經濟結構轉型,決定創辦香港第三所大學,並于1986年成立香港科技大學籌備委員會。1991年10約,香港科技大學正式開學。2007年成立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2019年9約獲批籌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分校。
建校三十多年以來,香港科技大學創造了全球最高像素的照片、全球首創的智能殺菌塗層、全球最細單壁納米碳管等國際領先的教研成果。學校內設有理學院、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等4個學院及跨學科課程事務處;校園面積超過900畝,各類學生超過一萬六千人,教師近700人。
香港科技大學的標志是日晷。這件紅色的巨大雕塑“時間之輪”的迄立于科大廣場中央,以鋼制鑄造,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平台的浮雕描繪了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這所現代雕塑的形態、功能,跨越曆史和未來空間,反映出科大不同的面貌。
香港科技大學地址位于風景優美的西貢清水灣半島上,占地60公頃,依山傍海,可以飽覽牛尾海的怡人秀色。學校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體育館等設施齊全。層層疊疊的宿舍依山排列,蜿蜒曲折的長廊將每一座教學樓、實驗室以及宿舍巧妙地連接在一起,景色優美,引人入勝。
香港科技大學著名校友
香港科技大學盡管成立三十余載,卻培養出一批社會精英,享譽海內。例如大疆無人機創始人汪滔、中科院院士陸建華、孫斌勇、騰訊高級副總裁羅碩瀚、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等等。
首爾大學校門
首爾大學教學樓
首爾大學校園
10、首爾大學(韓語:서울대학교;英語: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簡稱首爾大。
創辦于1946年,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36位。
首爾大學又稱國立首爾大學,是韓國最早的國立綜合大學,位于韓國首都首爾。它的前身是大韓帝國創建的高等教育機構。日本殖民者統治時期的1924年,日本政府在此基礎上設立京城帝國大學,是朝鮮半島最早的國立綜合大學,初設預科、理工學部、法文學部和醫學部。日本殖民者被趕走後,原京城帝國大學改名爲京城大學,1946年8月,京城大學根據美軍命令被關閉。同年,韓國政府將其改名爲首爾大學,是韓國10所國立旗幟大學中最早的一所,被稱爲韓國國立大學的典範。
首爾大學是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首爾大學在2013和2014QS亞洲大學排名中位列第4,首爾大學位列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36位 ,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60位。
首爾大學擁有冠嶽、蓮建等2個校區,冠嶽主校區有11間學院和兩間研究所。首爾大學共設有16個單科學院及研究生院、3個專科研究所等單位。學校現有學生42939人。
首爾大學占地面積4.3平方公裏,學校環境優美,到處充滿生機與活力。每棟建築和場館都獨具各色,造型各異,充滿現代化的氣息。走進首爾大學校園,首先展示在眼前的是首爾大學美術館,是韓國第一個大學美術館,現代化的造型十分前衛,由荷蘭著名設計師設計。首爾大學中央圖書館是韓國最大的圖書館之一,藏書超過470萬卷,另有學術期刊超過10萬卷資料。
首爾大學著名校友
作爲韓國最知名的最高學府,這裏是韓國政治家和明星的搖籃。著名校友包括:前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曾經擔任過韓國總統和總理的政界名人:金泳三、金鍾泌、高建、李海瓒;前國際足聯副主席鄭夢准、演員金泰熙、李尚允、李順載等等。
附錄:QS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部分榜單。
QS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部分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