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谛思人物專訪Vol.01
凱谛思人物專訪欄目將每期邀請一位凱谛思人,與大家分享他/她的人生故事與行業見解。期待你與他們的故事共鳴,一同感受凱谛思人的激情與熱忱。
本期,我們邀請了凱谛思中國的項目管理董事總經理許傑Jack Xu,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三連跳”。
踏出舒適區需要很大的勇氣,需要吃苦。可一旦熬過去了,你會發現人生的道路立刻寬廣起來,甚至從一條路變成許多條路任由你去闖……
—— Jack Xu
許傑
01
# 只身赴異國
Q:早上好Jack,作爲凱谛思中國項目管理業務的董事總經理,能否先和我們說說你的故事?
Jack:大家早上好!我出身于一個普通人家,媽媽是教師,爸爸是公務員,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長大。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每年獲得三好學生獎狀向父母報告時的喜悅。後來我成功考上了天津大學,在校期間擔任系學生會主席,年少的許多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我的專業是工業電氣及其自動化,畢業後“陰差陽錯”地去了設計院工作。當時的“化八院”是化工部旗下最大的設計院,同時和我一起分配過來還有50名大學生,包括清華、交大等名校的畢業生。由于專業不是很對口,我基本上是從頭學起,跟著師傅一步步學制圖、蹲現場、去工地,就這麽開始工作了。現在回過頭來看,大學學的更多是一種方法,身邊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中重新學習專業技能,唯一可以用上的基本就是英語了,可惜這唯一能用的我還沒學好(笑)。
當時的設計院話語權很大,特別是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甲方需要配多少輛轎車都是由設計院來定。因此,雖然我只是助理工程師,但工作中會得到很多人的尊重。當時的設計院還是事業單位,也就有體制內的論資排輩,我在設計院待了六年,職務基本沒變,過著一種“平淡無聊”的生活,看看我的師傅,仿佛也能預見到我的未來是什麽樣。
都說少不入川,成都是座安逸的城市。爲了打發時光,我也加入到成都的“麻將運動”中,甚至可以兩天兩夜不下桌(笑)。如今回想起來,可能當初只有那樣的刺激才能讓我找到一點生活的存在感。離開設計院後,我再也沒碰過麻將。
後來身邊很多人都去了新加坡,收入的巨大差距深深刺激著我,加上不甘心一輩子就過這樣的生活,思前想後,我也決定辭職去新加坡。當時我的父親堅決反對,爲此父子差點翻臉,父親完全不能理解我爲何能撇下這來之不易的“金飯碗”。
但我還是不甘心,決定出去看看。
背井離鄉,我一個人來到新加坡,再次當起了繪圖員(draftsman)。雖然和父母說得很決絕,但身份的落差,語言的障礙還是會讓我感到彷徨,也自然而然的特別思鄉。那時打越洋電話還用電話卡,站在馬路邊的電話廳裏,看到液晶屏上的錢飛速往下掉,正如我當時失落的心情一般,我不禁開始懷疑放棄國內受人尊敬的生活是否值得?
沉下心來,我用半年的時間從繪圖員做到了部門主管,順利拿到永居權後跳槽到了Amec,參加新加坡東北地鐵線(NEL)項目,也重新開始了我設計師的本行。加入Amec後英語壓力更大了,我經常要代表公司參加會議,剛開始我完全聽不明白,新加坡式英文更是讓我覺得難度倍增。印象中那時候我連睡覺都在說英文,每次會議完後我都會在出租車上複盤,哪句話發音有問題?哪句話語法用錯了?就這樣不到半年,我基本可以用英文自如開會和溝通了。
在這家公司的兩年內,我從設計師((Designer)做到設計協調主管(Lead Coordinator), 再到施工時的區段經理(Sector Leader),在我的團隊中有英國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印度人等等。我想我的管理能力和工作的自信心就是這個時候培養出來的。
所以說我們華人吃苦能力是很強的,人都有惰性,但在壓力下就能破繭而出,不斷成長。
97年的金融危機,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失業。當時感覺天都塌下來了,完全沒有心理准備,第一次體會到現實的殘酷。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我離開了新加坡來到香港,繼續從事地鐵項目。香港的文化又有所不同,但是這次我適應起來就快得多了。兜兜轉轉,我也開始有了回國的想法。
02
# 歸國新突破
Q:那回國之後您的工作順利嗎?
Jack:我回國是以高管身份加入洛務林(後來的西圖)公司做設計經理。我的角色一下從專業工程師變成了全項目統籌,我工程生涯的前10多年就只專注于電氣設計及施工,當我面臨樁基工程、結構體系,潔淨計算及暖通工程時,我只能重新學習所有的專業,當時每天加班到淩晨兩點。
我付出了很多,卻沒有得到客戶的認可。後來我反思,我的失敗在于客戶預期管理不好而不是專業技術,我太沉迷于細節技術的方案而忽略了大局。和客戶討論的重點放在了問題和難點,而沒有讓客戶了解到我們的成績並建立信心。經過這次經曆,我第一次開始意識到項目管理和工程師的區別,後來再接手寶馬等其他項目的時候,就慢慢越做越好了。與現在的大學生不太一樣,我們這代的項目管理者都是摸爬滾打出來的,沒有太多的理論基礎,但有很多的實操技巧和經驗。
出于家庭原因我不能再長期出差,于是回到老家成都加入了仲量聯行。從工程公司到咨詢公司,最大的轉變在于對溝通能力和彙報能力要求的提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顧問技能(Consultant Skill)。同時,我也是在這裏,開始了從項目的執行到項目全周期的轉變,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單。
再後來我到上海加入了EC Harris(克力思)。剛到EC Harris的時候,其實我是“光杆司令”,我主要的任務是拓展公司在大型項目的能力,從找項目到招團隊,我都需要全權負責,不過這些壓力已經不會再難倒我了。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項目管理團隊逐步從幾十人壯大到現在的300多人。
©彙豐銀行, 中國多地區
2015年的時候,凱谛思收購了克力思,自此我成爲了凱谛思的一員。當時凱谛思還收購了威甯謝、CRTKL等公司。公司的收購擴展,不可避免的面臨被收購公司企業文化的差異,港式的金字塔和西方的開放式管理模式在收購整合中不斷碰撞,考驗著我們所有管理層的智慧和文化差異的適應能力,其實市場有很多失敗的收購案例,但是我們做到了。公司的合並整合讓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和行業覆蓋率有大幅提高。
我個人認爲,未來的大環境下,頭部效應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凱谛思的綜合實力,能帶我們走得更遠。
03
# 觀點聚焦
Q:關于項目管理這個行業,您怎麽看這20年來的變化及未來的市場發展前景?
Jack:中國項目管理的概念是從西方引進的,這些年也逐漸成熟完善。在此之前,更多實行的是工程監理方式,管理多處于被動狀態,大多是事後處理,並不是主動和動態的管理,可以說是項目的最後一道防線。造價和進度是監理管理的短板,一般監理只負責質量和安全的部分,無法做到全局把控。目前國家也意識到了全過程項目管理的必要性,正在大力提倡。
隨著行業的細分,項目管理就愈發重要了。在20年前, 一個設計院、一個總包和一個監理就能完成整個項目。但如今完成項目的設計就可能需要幾十個顧問,比如建築、結構、機電、幕牆、內裝、泳池、廚房、園林、聲學、藝術品、設計院等等。一個專業的項目管理就像一個項目的“大腦“一樣,是處理和協調項目問題和風險的必需品。這個項目管理,可以是自建團隊,也可以是外聘的專業團隊。
項目之所以被稱爲“項目”而不是“産品”,是因爲項目有它的唯一性,它是不可重複的。
同樣的項目,同樣的圖紙,由不同的項目經理和施工方來實施,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我認爲在可預見的將來,項目管理還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除了技術本身,人的性格、經曆、背景等都能左右項目的發展,一個項目的中樞(大腦),不僅需要專業的背景,也需要很強的軟技巧,包括溝通、處理文化差異、談判等等。雖然外資的減少會對我們的業務量有影響,但認知是在不斷發展的,國內市場在逐步擴大對項目管理的需求,阿裏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IT企業也在廣泛使用項目管理,我認爲目前的市場還大有作爲。
Q:您經常強調我們做“工程咨詢”服務,重點在咨詢,那您認爲工程咨詢從業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
Jack:評價一個管理是否優秀,很大程度上是看在項目管理公司的組織下,怎麽可以快速對項目問題做出正確的反饋,也就是決定過程的專業性和有效性。這要求工程咨詢在強大的專業技術基礎上,也需要學會如何去溝通、引導、談判。我們要知道怎麽去影響和適應企業文化,例如阿裏巴巴和寶馬,他們的企業文化是不一樣的,作爲顧問,我們的管理方法就要有適當的調整,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相應的項目流程。
寶馬大東工廠,沈陽
Q:在您看來,怎樣才算一名優秀的顧問呢?
Jack:工程技術方面的紮實基礎是必須的,比如進度計劃的編制,招標文件及工作範圍的劃分,政府報審報批的要求等等。同時還需要廣泛的知識面,包括投資以及辦公室工作場所的變化(Work Place Strategy),能了解不同行業的特點,雖然都是項目管理,但酒店、商場、工業是不一樣的,不同工廠的特點也不一樣。最後還需要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要有很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包括我們經常提到的“情商”,這要求顧問可以用自己的個人魅力來處理很多複雜的局面,而這種個人魅力或氣場是建立在全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的溝通技巧上的。
Q: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活和心理變化很大,許多人選擇佛系“躺平”,您怎麽看?您認爲哪些品質是無論什麽時代的年輕人都應該具備的?
Jack:我認爲能躺平是好事,這代表著年輕人有更多選擇的自由。當時我從事建築行業是被動的,是爲了生存。現在由于國家的不斷發展,年輕人可以不用再首要考慮怎麽生存,可以去選擇做喜歡的東西,這不是件好事嘛?
但是我個人不建議無意義的躺平。我希望大家能把生活的每一天都過得很豐富,哪怕後來覺得這個行業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但只有認真付出,認真“過”好每一天才不會留遺憾。
充實也是一天,混也是一天,只有過得充實的人才能成長。
我們這代人其實相對容易成功,因爲起跑線並不是那麽高。現在大家的起點都很高,要成功就得有超出常人的努力。我發現成長快的年輕人都有的一種共性就是不推诿,哪怕不是自己份內的事,只要能給機會就去學東西,知識的積累不是點而是面,這樣才能脫穎而出。
文章內所有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