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類第一個馴養的動物,在人類文明發展曆史的進程中,它們的命運和人類緊緊連到一起,進化的方向也隨著人類的文明興替變換。
目前它們已經發展成大約有700到800個不同的犬種,每個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比如放牧、守護家園、護衛導盲、追蹤救援、獵捕野獸、陪伴家人,還有探測地雷、緝毒、鬥狗等。
不過鮮有人去關注它們爲何才有如今的樣子,其實這和人類的族群發展一樣,每個犬種都有自己的進化曆史,有環境因素使然,也有人爲幹預而成,大多都是兩者混合交叉形成。
這些狗狗中,不乏許多猛犬,它們有何曆史淵源呢?比如坎高犬、庫達犬是如何成爲國犬的?土佐犬曾經爲何差點滅絕了?藏獒是怎麽傳到西方的?比特犬的名字淵源在哪裏?
下面我將帶領大家簡單了解這些猛犬的曆史,由于篇幅有點點長,想要快速了解的話可以直接看加粗部分,看完之後希望大家會對這些犬種有著直觀的感受。(如有誤處,歡迎大家評論或私信留言指正,衷心感謝)
一、坎高犬(Kangal Shepherd Dog)
坎高犬,也叫坎高牧羊犬或坎加爾犬,它是少數被作爲國犬的犬種之一,是土耳其民族的驕傲,其曆史已經深深融入這個國家的血脈之中。
它的起源也有很多版本,比如在亞述時期(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就有關于它的藝術浮雕,國王亞述尼拔(公元前668-627年)的狩獵隊中的狗就像現在的坎加犬。科學家通過線粒體DNA檢測,它和當地其它牧羊犬是來自不同的母系後代,而且現代敘利亞和伊拉克缺乏任何類似它的的表親的證據。
還有一種傳言是當時的印度王公贈送給奧斯曼帝國蘇丹(相當于皇帝)穆拉德四世的,送到宮中時被要求跟一頭獅子幹一架,結果把這獅子給弄死了,後來在戰爭中跑掉,以至于它的種子流落民間遍地開花。
最流行的起源理論是它被土耳其的祖先,也就是奧斯曼帝國的祖先西突厥人帶來的。
經過推測,坎高犬的起源可能被追溯到距今1萬5千年前的東亞,在那時和灰狼(家犬祖先)分化,後來這些狗流落到遊牧民族手中,被用作看護牲畜和保護家人。
公元7世紀末期,一群不願被大唐帝國統治的西突厥遊牧民族選擇西遷,在長達4個世紀的遷徙後,他們最終定居在小亞細亞半島(今土耳其安納托利亞),他們帶來了三樣東西,馬是遊牧民族的根本;羊,是他們的食物;狗,不光可以牧羊還可以隨軍參戰,于是這些身經百戰的狗與當地的大型獵犬或牧羊犬雜交融合,就有了初代的坎高犬。
11世紀後,羅姆蘇丹國成立,再到13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建立,初代坎高犬在精心培育下經曆了基因的不斷優化蛻變,在隨後的對外擴張中,它們隨軍征戰亞非歐大陸,戰火幸存下來的坎高犬被當做種子延續下去,在6個多世紀的改良下,成就了如今的身材巨大、性格凶猛且孤傲、極具震懾力和不可侵犯的土耳其高坎犬,那數百年立下軍功,作爲國犬也算實至名歸。
坎高犬是一種牧羊犬,可以帶領規模150到250的羊群,如果有只頑皮的綿羊跑到別人家的羊群裏面湊熱鬧,它能順利地分辨出並找出來,叨回到自己的羊群中;當領頭羊統領不住羊群時,它會隨時上前接過指揮權,有必要時會通過撕咬來震懾羊群。
它們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牧羊犬,在牧羊途中如果有外來者靠近,坎高犬會擋在面前,通過吠吼警告,要是不聽勸告,會直接撲上去,如若是土狼、獅子或豹子在邊上徘徊,更會毫不畏懼地上前厮殺,它還能記住250個左右的單詞,據說有人在一只獵殺過狼的坎高犬邊上談論,只要出現狼這個詞彙,它就會從趴睡中站起來,然後警惕觀察四周,神情也變得專注。
成年坎高犬體重在50到75公斤左右,肩高至少有74公分(CKC),巨大的體型和奔跑達55公裏的時速,注定它們是一種集護衛、牧羊、狩獵爲一身的強大犬種。
無論是對家人、財産還是羊群,它們似乎天生就有種保護欲和占有欲,所以不需要進行過多的保護性訓練,倒是它們那獨立的性格,需要投入大量的服從性訓練。
曾經在有段視頻中,一只坎高犬被一只同體型的高加索牧羊犬給壓在身上咬住了脊背,它只是呲著牙不作反擊,只因在等主人的命令,十幾秒後在主人的一聲令下,它迅速反身把對方給壓倒在地,雖然視頻中有些不公平的地方,比如坎高犬脖子上有尖刺項圈,使得高加索不能第一時間咬住它的脖子,但高坎犬那極高的服從性是顯而易見的。
印有坎高犬的硬幣和郵票
純種的坎高犬源自土耳其錫瓦斯省坎高市及周邊地區,作爲國寶級的它是禁止出口的,不過有些人可以通過它的別名安納托利亞牧羊犬流出,目前大部分安納托利亞牧羊犬其實是坎高犬和德牧、金毛、西伯利亞哈士奇、拉布拉多等犬種混合的品種,直到在2018年,世界犬業聯盟(FCI)宣布,應土耳其犬業協會(KIF)要求,所有安納托利亞牧羊犬都並入坎高犬牧羊犬品種之內。
二、庫達犬(Bully Kutta)
庫達犬在當地語意是“滿臉皺紋的狗”,它也叫巴基斯坦獒犬或者巴基斯坦庫達犬,和坎高犬一樣,它也是國犬中的一員,不同的是,它在當地隨處可見,大部分被訓練用來鬥狗,雖然當地已禁止鬥狗,但依然是最受歡迎的犬種。
庫達犬的起源也是個謎,有一種理論上的解釋是它們被馴化于距今1萬2千到2萬5千年之間,後在古印度(如今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的信德或旁遮普地區等惡劣的環境下進化了四千年左右,形成的一種高原獒犬品種,在莫臥兒帝國時期(1526-1857)它們主要被用作鬥熊、鬥野豬、鬥狗等遊戲,後來英國入侵,這些獨特的品種與殖民者帶來的鬥牛梗、大丹犬等品種相結合,成就了如今的庫達犬。
庫達犬的頭部較粗壯,眼睛呈杏仁狀,下颌周圍皮膚下垂,毛較短,尾巴細長,身上主要爲白色,也有黑、黃、斑紋、花色等。成年庫達犬體型修長且高大,體重在60到90公斤之間,肩高在75到86公分之間。
由于它們是許多猛犬雜交而成,所以性格比較凶悍,再加上當地鬥狗曆史悠久,這種犬一直在血腥的生死鬥爭中優勝劣汰,當地人類也在不停地進行繁殖幹預,使得它們血統雜亂的同時,又具有驚人的耐力和強大的攻擊性以及破壞性,所以它們非常不適合有小孩的家庭。
庫達犬目前的主要用途是工作犬,一般要在幼犬時期就要馬上進行社交和服從性訓練,後續還要不停地加強訓練,它們的體力也是隨著成長會越來越充沛,如果沒有正確釋放,它們會變得越來越暴躁,所以這種犬只適合身體強壯愛運動的、經驗豐富的、耐心的人飼養。
庫達犬目前在很多國家或地區暫不屬于禁養犬類,可能是有些地方比較少見,或者沒有被大型犬種機構認可有關。
三、土佐犬(Tosa Inu)
日本以前有兩個最受歡迎的鬥狗地區,一個是秋田縣,一個是土佐省(現高知縣),一北一南産生了兩個犬種–秋田犬和土佐犬,前者是如今日本的國犬,走的是皇室路線,外相好看不說,名氣也大,《忠犬八公》裏的原型就是它;而後者,走的是黑暗路線,曾經整個品種只剩下十來只,差點就此滅絕,可謂命運坎坷。
土佐犬的祖先可能要追溯到繩文時代(公元前12000到公元前300年),科學家們根據已發現的日本最古老的狗骨骼遺骸推測,在公元前1萬年至8千年間,繩文人從南亞或北亞渡海來到日本群島,隨身帶來了早期的日本犬種。
它們體型如現在柴犬(肩高33到43公分)般大小,長吻,止部(鼻子和兩眼中心連接部分的凹陷)很淺或根本沒有,這種犬很可能是如今六種日本犬種的祖先。
彌生時代(公元前320到公元250年),大陸又來了一波人潮,他們帶來了一些新型的犬種,與當地的犬種結合,于是就有了如今的甲斐犬、紀州犬、柴犬、北海道犬以及秋田犬和四國犬,其中四國犬是現代土佐犬的前生。
在14世紀,日本開始流行鬥狗,其中以秋田犬和四國犬爲主,開始秋田犬戰力比四國犬強太多,直到19世紀開始,一切都將扭轉。
那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日本,隨之而來的是許多猛犬,那高大的體型,強大的力量和耐力,讓當地的日本人有深刻的印象,他們決定把四國犬和鬥牛犬(1872)、馬士提夫犬(1874)、德國指示犬(1876)、大丹犬(1924)、鬥牛梗、聖伯納德犬這些犬種進行配種,以獲得其強大的基因,經過不斷地改善,他們終于獲得了一個固定的類型,集各家之所長的日本土佐犬。
隨後在1930年,一個名叫土佐保護協會的官方組織成立,這種新品種將會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可沒過幾年,二戰時的糧食危機加上狂犬病差點讓這個新生的品種滅絕了,當時很多流浪狗被處理掉用作軍資,後來處理範圍越來越大,除軍犬、警犬、注冊獵犬和日本犬(六種)都被要求奉獻到指定地方集中處理,土佐犬也受波及,被捕殺後僅剩下十二只,幸好被保護協會偷偷帶到一個叫青森縣的地方隱藏了起來,那裏很少被戰爭波及,在保護協會悉心照料下,這個品種最終被拯救了回來。
土佐犬應該是唯一一個能合法地被用于鬥狗的品種,雖然在如今的鬥狗有些另類(這裏就不細說了),但它在日本的良性發展已經得到保障。
四國犬曾經的名字是土佐犬,後因新品種的出現,四國犬才不得不改成如今的名字。現在的土佐犬也叫土佐鬥犬,聽這名字,大家肯定就知道它是爲鬥犬而生的了。
土佐犬的身形龐大,成年體重在45到90千克之間(AKC),肩高最小55公分以上,肌肉強壯骨骼粗壯,移動敏捷耐力持久,還有那因優良基因融合而得到的高健康性、高爆發力以及高疼痛阈值,讓它成功進入了世界最凶猛犬類行列,曾被稱爲“東方鬥犬之王”。
不過鬥犬畢竟是鬥犬,它的攻擊性不容小觑,在很多國家或地區都是禁養或限制的危險犬種,所以在它成爲一只莊嚴、沉著、冷靜、勇敢、忠誠且友好的護衛犬或工作犬之前,是要花極大的耐心、精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進行一系列社會化和服從性培訓,這不是什麽人都能做到的。
四、藏獒(Tibetan Mastiff)
藏獒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的犬種,它也叫西藏獒犬,關于它的傳說有很多,比如“天神”身下的坐騎或者通過夢中賜下的神獸,還有民間流傳的各種版本的“九犬一獒”“十犬一獒”,而真實起源記載很少,它的身世依舊是個謎。
有些人認爲公元641年隨文成公主帶過去中原獒犬,在當地繁衍進化而成,不過個人覺得這與英國獒犬具有藏獒血統的曆史時間有沖突,據說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元年,古藏獒就被神秘的腓尼基商人從中亞帶到英國了。
個人偏向于有一種說法,據推測,其他家犬最少與灰狼(所有家犬祖先)分化在1萬5千年前,而藏獒則是1萬8千年前,它們與人類當時處于共生關系,兩者共同狩獵互惠互利。
然後隨著古羌人的出現,這些古藏獒被成功馴化,也就是羌狗,于6千年前跟隨“逐水草而居”古羌人,被帶到了青藏高原,用作看護牲畜,驅趕狼群,在那惡劣高原環境下開始進化。
《尚書周書旅獒》中記載“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蠻。西旅厎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裏面的獒很可能是藏獒,也就是大約經曆了3千年進化,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這時的藏獒應該已經定型,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在後面三千年時間,藏獒種群開始慢慢擴散,遍布著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谷地,然後是尼泊爾等高原地區。
雖然它的子孫或者子子孫輩已經在歐亞大陸落葉生根成家立業,比如聖伯納犬、比利牛斯山犬以及其他獒犬,但作爲它本身,直到19世紀才算真正走向世界。
大概時間線如下:
英國:
1847年:第一只藏獒被帶到英國,這是印度總督哈丁勳爵送給維多利亞女王的禮物。
1873年:英國養犬俱樂部(KC)成立,藏獒有了正式名字“Tibetan Mastiff”。
1931年:第一個藏獒品種協會在英國成立,制定了純種藏獒官方標准,被KC采用,這也是世界犬業聯盟(FCI)采用的標准。
1976年開始:繼二戰後,英國開始再次進口藏獒。
美國:
20世紀50年代末期,尼泊爾給美國總統送了兩只,不過直到70年代進口的那幾只藏獒才是美系藏獒的基礎犬。
1974年:美國藏獒俱樂部和美國藏獒協會先後成立。
2007年:藏獒被美國犬業俱樂部歸類爲工作犬。
藏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僅存于世的珍稀犬種,它們曾跟隨著古老的藏民走遍青藏高原,以天爲被,以地爲床,寒冷的環境鑄就了它們粗狂的外表,神秘的大自然給予了它們原始的純真,古老而殘酷的高原環境孕育了它們孤獨高傲的性格。
它們生在那裏,長在那裏,過度的商業化或無保護下,許多原始的血脈已經變得稀薄,純種的藏獒很難找到,它們體型龐大,成年肩高最少在61公分以上(FCI),頭部寬闊沉重,外形氣質尊貴,肌肉強壯有力,具有天生的護主特征,對主人很是忠誠,但性格獨立且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原始的基因讓它們對除主人外的一切都有疑心,甚至對陌生人有強烈敵意,非常不適合新人飼養。
五、比特犬(American Pit Bull Terrier)
比特犬,也叫美國比特鬥牛梗,根據它的英文單詞的頭字母組合,也可以叫APBT,它的曆史起源雖然短,但複雜程度和它的血統有得一拼。
比特犬的繁衍有著血腥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英國鬥牛犬,那個專爲鬥牛而孕育的犬種,據說能咬住拴著的公牛鼻子數小時不松口,直至一方倒下或死亡才算結束。
在1835年,英國議會頒布了《虐待動物法案》,由于太過血腥,禁止一切鬥牛鬥熊活動,老式英國牧羊犬即將與那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遍布全國範圍、各階層共同的娛樂消遣的血腥遊戲一起消失,這讓許多養犬者無所適從,于是他們想到了另一種遊戲–鬥鼠。
鬥鼠就是把一群老鼠放到封閉的區域,然後放狗進去撕咬,時限內誰咬死得多誰就勝利,但這種以強欺弱的遊戲注定挑不起消費大衆的神經,于是血腥的鬥狗遊戲就産生了。
當時鬥狗雖然違法,但不需要鬥牛鬥熊那樣寬廣的場合,隱蔽性很強,在此許多狗主人爲了獲得強大的鬥犬,把耐力持久的老式英國鬥牛犬做基礎品種,同其他梗犬進行配種,注入敏捷和速度,最終産生了新的品種,鬥牛梗。
這些還未定型的品種被拉上了鬥狗台,和別的狗進行厮殺,勝利者活下去,失敗者不是戰死在擂台上,就是在下台後被處理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鬥狗場合都是隨機的,一群人圍在一起,留出中間空地用來鬥狗,這難免會有些狗剛上場就會咬到人,所以碰到此種情況,不管是咬到狗主或裁判還是圍觀者,都會被當場處理掉。
在這樣優勝劣汰的環境下,産生的品種雖然都是源自老式英國鬥牛犬和梗犬,但它們的血統比例不一樣,品種的特點就不一樣,有韌性強,有耐力強的,也有速度快的,同時也催生了許多培育場,比如達拉斯頓、伯明翰、沃爾索爾和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等地區都在培育自己的鬥牛梗,不過後來大多數沒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滅絕了,只剩下了斯塔福德郡的鬥牛梗。
在19世紀50年代末期,許多不列顛群島的移民來到美國,隨身帶來的是這些不同品種的鬥牛梗,它們分散到全國各地,就像從一個舞台跳到另一個舞台一樣,鬥狗行業在當地迅速滋生,在隨後的幾十年裏,它們參加了無數次的戰鬥,與各種鬥牛梗互相雜交,期間還加上早就過來的老式英國鬥牛犬等犬種,血統不斷地統一或分離,成就了無數鬥犬傳奇,同時它們也與遠在英國的斯塔福郡鬥牛挭血統越走越遠。
1989年,昌西班尼特(Chauncy Bennet)建立了聯合養犬俱樂部(UKC),並正式命名它們爲美國比特鬥牛梗。其實這個名字已經在民間流傳很久,雖然它們的主業還是鬥犬,但它們也參與到工作犬的行列,比如放牧、保護家園,還有看護孩子,甚至參與到一戰當中,裏面有條叫思塔比的狗,在戰爭中服役了18個月,參加了21場戰役,被授予了中士軍銜。
1976年美國才正式開始解決鬥狗問題,確定鬥狗是非法活動,比特犬的境況才得以好轉,當然,直至目前還有部分被用于地下非法鬥狗。
比特犬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短毛狗,成年體重14到27公斤,肩高43到53公分,肌肉輪廓鮮明,發達不失敏捷和速度,它的咬合力排名前列,傳承自老式英國鬥牛犬的基因讓它耐力更是驚人,它有著不屈不撓的勇氣,有時可以連續進行2小時左右的戰鬥,而且在戰鬥時睾丸激素分泌速度比其他犬種快,是一個天生的戰鬥自帶“止痛藥”的犬種。
作爲鬥犬界最出名的犬種,它的凶悍程度不容小觑,直至2021年,它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區襲擊人類致殘致死的排行榜高居不下,很多如澳大利亞、新加坡、法國等國家都針對它制定了某些形式的特定品種立法,比如限制或禁止進口、強制絕育等。
左:美國斯塔福梗 右:比特犬
比特犬傷人原因有很多,它的性格有些固執,幼犬時期沒有馬上進行針對性、服從性、社會化等培訓,後期又放松管教,無故打罵或過多強制,都有可能會激發對方的反抗心理;公共場合不栓繩碰到奔跑的兒童或別的動物,都可能激發它的攻擊欲或支配欲。
所以不喜歡比特犬的人可能會對它恨之入骨,而喜歡它的人卻如獲至寶,一只教育優秀的比特犬,是忠誠、勇敢、自信的,對主人服從溫順,對家人親密友好,對陌生人警覺冷漠,如果自己要保護的人遇到危險,它會拿出生命去保護。
總結:每只狗狗都有它們的曆史,凶猛的犬種之所以凶猛,除了曆史造就的天性,大多取決于它們的主人,養好一條狗,要能做到日複一日不辭辛勞地教育自己的狗狗,始終如一的灌輸著以自己爲中心的服從理念,在家裏能給予溫暖的關注,在公共場合特別人多的地方能牽住對方,而不是被對方牽著走,能在突發的情況下做出合理的應對,這才算一個合格的養狗人。
後記:其實有很多沒有寫進去,比如藏獒和繩文犬的關聯,藏獒在國內的發展,比特犬血統的組成,還有比特犬、斯塔福郡鬥牛挭的曆史走向以及UKC爲何建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下,當然有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在評論裏指出,順便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