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截稿較早,疫情數據今晚更新。
今天是星期一。通常星期天、星期一的新增確診人數相對低。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滅活疫苗引發的細胞免疫反應,比mRNA疫苗更爲全面二、新加坡病毒傳播率連續17天收縮三、昨通報1起新增死亡病例,奧密克戎病死率維持在0.045%四、ICU重症病患降至15人,ICU病房34%備用五、普通輸氧降至41人,普通型住院病患降至308人
今天是11月7日,是新加坡室內不強制戴口罩、未接種疫苗旅客入境新加坡亦可免隔離等的第70天。
新加坡研究團隊發現
滅活疫苗引發的細胞免疫反應
比mRNA疫苗更爲全面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mRNA疫苗只能夠專攻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而傳統的滅活疫苗如科興、中國國藥的新冠疫苗,則能夠引發更爲全面的細胞免疫反應。
研究發現,新冠滅活疫苗能夠誘導引發多蛋白特異性的T細胞反應,在數量上與mRNA疫苗誘導的T細胞反應接近;滅活疫苗誘導的T細胞主要是CD4+,並且能耐受奧密克戎病毒株。
研究對象一共126人,分爲三組。第一組20人,年齡中位數47.54歲,先後接種一劑mRNA疫苗和兩劑科興疫苗;第二組30人,年齡中位數48.7歲,接種兩劑中國國藥疫苗;第三組76人,年齡中位數38.6歲,接種兩劑輝瑞mRNA疫苗。
新冠病毒具有突刺蛋白、包膜蛋白、膜蛋白和衣殼蛋白等核結構蛋白。這些蛋白細胞擔當著維持病毒結構、進行宿主感染、抵抗宿主免疫反應的作用。其中,刺突蛋白更能促進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相結合,形成細胞感染。
研究顯示,mRNA疫苗專攻刺突蛋白,而傳統滅活疫苗可攻刺突蛋白、包膜蛋白、核蛋白,因此,後者能夠引發的免疫反應範圍更爲全面。
研究團隊在三組受調查人員接種前、接種後的21天、接種兩三個月之後,分析他們的血清樣本。
結果顯示,滅活疫苗雖然對刺突蛋白所引發的T細胞反應雖然沒有mRNA疫苗多,但是,由于它也對膜蛋白和核蛋白産生反應,因此它引發的T細胞反應總體不比mRNA疫苗低。
研究人員也發現,在接種基本針之後的三個月接種加強針,不會顯著提高T細胞反應。
但是,mRNA疫苗和滅活疫苗在引發細胞免疫反應有一個很大的差異。
mRNA疫苗可以引發T細胞CD8,這類稱爲“殺手”,可以消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
而滅活疫苗只能引發T細胞CD4,這類稱爲“助手”,它無法直接消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只能在辨識病原的時候,釋放細胞因子,幫助激活其他免疫細胞,因此,效率比mRNA低一些。
新加坡昨天疫情回顧
11月6日,新加坡新增1893起確診冠病病例,含本土病例1779起、境外輸入病例114起,累計212萬3328起。
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傳播率自0.68微降至0.66,意即前一個七天周期出現100起,本周期則出現66起,降幅爲34%。這是病例傳播率連續17天收縮。
99.7%爲無症狀/輕症
醫療資源占用情況穩定
衛生部數據顯示,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16萬2716起確診病例,其中99.7%爲無症狀/輕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4%曾是/仍是ICU重症,0.03%死亡。
昨天有3548人病愈出院/解除隔離。
新加坡公立醫院ICU病床保有量300張,非冠病重症患者使用183張,占61.0%,冠病重症患者使用15張,占5.0%,另有102張備用,占34.0%。
昨天有普通型住院病患308人(-10)、普通輸氧病患41人(-3)、ICU重症病患15人(-1)。括號內是昨天、前天的變化。
醫療資源占用情況穩定,重症和死亡的增幅不比新增病例增幅來得高。
昨通報1起新增死亡病例
奧密克戎病死率維持在0.045%
新加坡衛生部昨晚通報1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687起,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079%,與前一天同。
昨天通報的死亡病例是既往數據的追溯,爲六旬年長者,病逝于11月4日。近日死亡病例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在每10萬人口當中,出現冠病死亡的,已接種加強針有0.01人,已完成接種但未接種加強針的無,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有0.06人。新加坡對“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定義是:完成三針mRNA或重組蛋白疫苗,或完成四針科興滅活疫苗。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45%,與前一天同,爲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ICU重症病患降至15人
新加坡醫院ICU病房有冠病重症病患15人,比前一天少1人。
在每10萬人口當中,出現冠病重症的,已接種加強針有0.3人,已完成接種但未接種加強針的無,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有0.36人
新加坡昨增境外輸入病例114起,累計7萬9007起。
想第一時間了解新加坡的熱點新聞,可以關注“看南洋”微信公衆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新加坡眼不失聯。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