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于今年8月22日的群衆大會上,提出將要廢除《刑法》第377A節條文所規定的:男性之間性行爲被視爲犯罪行爲。據李顯龍闡述:“我相信這是應做的正確之事,且是目前大多數新加坡人能夠接受的。這項舉措將使修改後的法律更符合當今社會風尚,同時也希望能爲新加坡的同性戀者帶來一些慰藉。”
此舉得到了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的支持。
(圖源:UN)
後者于8月22日發文稱:“我歡迎新加坡總理宣布廢除該國《刑法》中有關將男性之間自願的性行爲定爲犯罪的條款(第377A條)。這項殖民時代的法律對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性別奇異者和間性者等性少數群體産生了更廣泛的影響和汙名化。”
這項法律條文最早由英政府引入新加坡,其中分別經曆過數次司法挑戰,最終均被駁回,終于在今年將迎來廢除。 曆經三個月左右的發展,正式進行投票。國會于本周二(11月29日),對廢除第377A條文的《刑事法典》法案,最終以93票贊成、3票反對獲得通過。 對此結果,李顯龍于周二(11月29日)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此舉意義重大,且這項舉措是新加坡重要的裏程碑。 他說:“男男性行爲是一個長久以來便存在的問題,且並不僅限于新加坡同性戀群體。……這曾是個讓人深覺敏感的問題,且極其容易轉變爲造成分裂的誘因。但我們並爲允許因此而産生分歧,取而代之,我們深思熟慮後,負責地將這個問題妥善處理,並將所有人緊緊團結在一起。” 新加坡的各部長也紛紛在國會上表支持觀點。內政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于星期一(11月28日)在國會論辯時提出,兩項運動(婚姻制度與377A法案廢除)兼顧自由與穩定,好比天平的兩端,缺一不可。他們將最大程度地爭取整個社會對平衡與和諧。 同日,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在國會上表示,廢除第337A節條文,有助于避免在法庭上出現極端觀念對立的結果,並引發無法預測或控制的社會和政治後果。自2007年至2013年期間,共有9人依照此法律被定罪,而之後十年中,新加坡政府對待此條法律的基本立場爲“保留但並不主動執法”,但仍成爲對新加坡同性戀群體的一道束縛。 爲此,部分群體持續發聲,走上同性戀群體的除罪化道路,其中較爲熟知的,便包含名爲“粉紅點”(Pink Dot SG)的活動,自2009年來于每年6月前後在芳林公園舉行合法示威、聚集活動,更是在2019的集會以“廢除377A”爲標語,爲新加坡逐步邁入多元社區,乃止今日第377A條文的廢除提供了頗大助力。 (圖源:Pink Dot SG 官網)此廢除法案的催生,不僅由于LGBT群體的持續發聲,更順應了諸多年輕群衆的觀點。多項民衆調查中都展現出,年輕群體對于LGBT群體更高的包容度。 據名爲BlackBox的咨詢公司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對650名18歲以上新加坡公民的線上調查問卷中,對第377A節條文的廢除有將近43%表示支持,34%表示中立。 同時,年齡段爲18至24歲、及25至34歲的人群中,表“支持”觀點占比分別爲72%與62%;相較之下,反觀年齡更長者(35至49歲、50歲及以上)在“支持”觀點中,僅分別有34%與35%,可見更年輕的新加坡人對于LGBT群體顯然持開放觀點。 (圖源:BlackBox survey, Public Opinions 24/08/2022) 第377A節條文的廢除不僅預示著同性戀性行爲的合法化,也意味著在LGBT群體權益爭取的邁進,進一步落實對“多元社會”的設想。再者,這項法案的廢除預計會對部分宗教團體造成一定沖擊。新加坡作爲成功取得“種族和諧”對代表性國家,其國民擁有多種信仰,部分宗教的教義中,對同性戀性行爲在不同程度或不同角度持有不支持立場,但在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環境下,多數教會也對同性戀行爲表達出一定程度的理解。 (圖源:pixabay) 天主教新加坡教區總主教吳成才曾于2018年發出牧函表示:“教會尊重所有人,不管其有什麽樣的性取向。” 新加坡回教理事會在李顯龍總理宣布將廢除《刑事法典》第377A節條文之後,向本地回教社群發出宗教公告,重申回教徒應一視同仁,包容和尊重他人,無論他人性取向如何。 李顯龍總理在 8 月的年度集會演講中表示,他的政府將“維護和維護婚姻制度”,憲法將其定義爲男女之間的結合,以此來平衡同性戀群體與宗教團體之間的部分矛盾。綜合各方態度來看,尊重個人自由的基礎上維持保護根本教義,且保證婚姻的夫妻制成爲唯一合法情況,將成爲未來達成平衡的准則。視目前情況,據李顯龍總理所言,新加坡婚姻將繼續沿襲秉持“一男一女”制,而未來作爲少數群體所關注的根本問題——“LGBT少數群體婚姻合法化”,是否還有希望實現,仍爲未知數。 對于此事,網友“孫林”也在“新加坡眼”APP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自己在生理上對和男性的親密接觸是排斥的,因此認爲一個人不會因社會影響而改變性向。既然如此,社會就應該給他們平等對待,讓他們選擇自己的生活。
大家又是怎麽看的呢?有相關看法也歡迎點擊【閱讀原文】一起參與討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