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傑說:“這凸顯了三和進行試驗的勇氣、做出投資的決心,以及和各界廣泛的夥伴虛心合作。”
三和首席執行官蘇順裕致辭時說,公司這些年來與多個高等教育機構合作,以培養建築環境領域的未來工程師。公司與新加坡理工學院(SIT)合作建立工業實驗室,爲土木工程聯合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應用學習、勤工儉學和提前接觸行業的機會。
他說,讓環境可持續是全球必須應對的緊迫問題。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就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新的承諾,但全球把氣溫升幅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進度依然不足,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尤其在建築環境領域。建築物占全球碳排放量約四成,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建築材料和建築工程。
三和研創團隊探討用加工塑料廢料生産瀝青
他指出,在我國致力推動建築業者更大步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當兒,三和對可持續發展的專注顯得非常突出。
中心安裝了約2600片太陽能電池板,可爲約300個四房式組屋單位供電一個月。太陽能板産生的能源當中,建築只用75%的電力,剩余25%將賣給能源供應商。
蘇順裕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智能中心本身主要是用回收建築材料建造,也是本地工業領域首個正能耗建築(Positive Energy Building)。正能耗建築能生産遠超過所需的電能。
王瑞傑星期二(12月6日)爲本地土木與基礎設施公司三和(Samwoh)新設立的三和智能中心主持開幕時提出上述觀點。
三和的研究與創新團隊已成功開發低碳瀝青(asphalt)路面、環保混凝土(concrete)、廢水處理技術等可持續産品,目前在探討使用加工過的塑料廢料來生産瀝青,處于試驗階段。
三和智能中心位于雙溪加株(Sungei Kadut),建築面積1萬5569平方公尺。它專注于開發創新與可持續的建築材料,以降低建築環境領域的碳足迹爲宗旨。
10多年前,三和針對使用再生混凝土骨料(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來制造花崗岩的替代品進行試驗。從那時候起,建築業就開始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讓拆掉建築後的廢棄物(demolition waste)能夠全面回收。這有助降低成本、減少碳足迹,也降低對進口建築材料的依賴。
全球的碳排放量約四成來自建築物,建築環境領域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認爲,通過不斷創新和采納可持續環保方案,我國建築業不僅能減少對進口材料的依賴,還能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