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棟梁說:“以凱利板爲例,每年合規的費用最少是30萬元至35萬元,在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下,公司的收益已經受到沖擊,因此這筆費用不算小。加上如果股票的交易量少,除牌對于這些公司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蔡棟梁提醒投資者,如果公司的流動性不大,股權比較集中,在買入股票的時候,投資者必須衡量萬一上市公司除牌的風險和挂牌期間所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
新加坡醫療集團的收購價也曾引起爭議,獨立財務顧問認爲收購獻議“不公平但合理”,因此建議董事會建議股東接受獻議。公司最終的收購價從原本的每股現金價0.37元,調高到0.40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份,共有656家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比去年底少17家,截至今年10月,本地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爲7940億元,比去年12月少了約1029億元。
鄭博崙說:“近年來的除牌獻議價都高過現行股價,但當中也有一些可能對股東不利的例外情況,例如最近宣布退市的金光能源與資源(Golden Energy and Resources),盡管擬議的交易對公司的估值高于公司的現行市值,但正如市場觀察人士所說,收購價低于子公司的市場隱含價值。”
FSMOne.com研究及投資組合管理部研究分析員鄭博崙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跟區域其他的交易所相比,一個人口564萬的城市未能創造足夠的需求,因此流動性和估值都不高。亞洲領先交易所如香港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本地公司除牌趨勢,因爲上市公司可能在本地除牌後到香港交易所上市。”
“公司在上市之後必須與投資者保持密切的聯系,如果只在業績發布的時候才有接觸,很難增加公司股票的流動性。”
收購價比公司淨資産值低 常引起小股東不滿
在經濟不明朗和可能陷入衰退的前提下,鄭博崙預計明年尋求除牌的公司會繼續比發售新股上市的公司多。
FSMOne.com研究及投資組合管理部研究分析員鄭博崙受訪時說:“跟區域其他的交易所相比,一個人口564萬的城市未能創造足夠的需求,因此流動性和估值都不高。亞洲領先交易所如香港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本地公司除牌趨勢。”
退市過程中,買方收購價比公司的淨資産值低常引起小股東的不滿,今年被提出收購及執行私有化計劃的新加坡醫療集團(SMG)、茂盛控股(MS Holdings)和最近的集永成(Chip Eng Seng)等,買方提出的獻議價都曾引起股東爭議。
根據《聯合早報》統計新加坡交易所網站的數據,今年首10個月共有28家上市公司除牌,比去年32家略少。在今年除牌的公司包括報業控股(SPH)、艾來得科技公司(Allied Technologies)、口福(Koufu)和星煌控股(Starburst)等。
輝立證券研究部高級投資分析師蔡棟梁則認爲,因爲地緣政治的關系,在本地除牌後到香港上市的熱衷度已經減退,在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維持上市地位的成本可能是更大的退市考量。
股票的估值和流動性持續低迷,以及在經濟不明朗之際維持上市的成本不具效益,更多公司在今年除牌,放棄上市地位。分析師估計,明年經濟前景不明朗,本地上市公司除牌的趨勢料會持續。
集永成的大股東陳懷丹與丈夫唐逸剛的投資控股公司Tang Dynasty Treasure上月向公司提出每股0.72元的收購價,後來上調3分至每股0.75元,不過還是比集永成0.9906元的每股淨資産值低24.3%。
蔡棟梁指出,公司在提出收購時傾向使用最後的交易價再加上一定百分比的溢價作爲收購價,但股東則往往認爲以公司的賬面價值(book value)做定價指標比較公平合理。因此,公司會委任獨立財務顧問(IFA)做評估。
蔡棟梁認爲,如果公司上市只是爲了籌集資金,之後沒有充分利用上市地位的優勢,倒不如在私募股權市場集資更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