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積極回購股票的上市企業包括吉寶企業、豐益國際、華僑銀行、凱德投資公司,以及揚子江金融控股等。
新交所市場戰略師霍維(Geoff Howie)受訪時指出,股票回購的動機可以包括員工薪酬計劃或長期資本管理。
“如果2023年出現經濟衰退,上市公司可能會暫停股票回購以儲備資本。然而,在2020年經濟衰退期間因投資機會有限,股票回購是增加的。在全球市場,上市公司依然很積極回購股票。2023年可能會延續2019年以來的趨勢,股票回購繼續增加。”
黃佳仁說,各種不確定因素如不利的宏觀環境、擔憂經濟衰退和利率上升,導致公司管理層不願意將多余的現金用于新項目和擴張,反而用來回購股票以提高每股盈利,這是爲創造股東價值的最簡單的方法之一。
範英華認爲,公司回購股票並沒有好壞之別。“對股東來說,更重要的是管理層沒有持續以過高的股價回購股票。一個例子是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它在2021年花了大約450億美元回購股票,平均價格330美元。目前它的股價只有115美元左右。”
範英華以吉寶爲例指出,吉寶大量回購股票,一方面是公司擁有額外資本,另一方面,回購的股票未來可能用在收購案,推動公司下一階段的增長。
範英華也建議股東留意公司每一次發布財報所記錄的流通股數變化,以了解總股數是否實際減少了。
盈立證券市場策略師黃佳仁受訪時說,大量回購股票的情況同樣在美國發生。他引述Birinyi Associates的數據指出,美國公司今年的回購規模將達到創紀錄的1.25萬億美元(約1.69萬億新元)。
根據《聯合早報》向新加坡交易所取得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首11個月共有84家第一上市的公司回購股票、總額16億6000萬元,超過去年全年的11億8600萬元。
公司回購的股票可以轉化爲庫存股,這意味著它們不再是在市場上流通的股票。流通股票減少,有助推高股價。
銀河—聯昌證券旗下的線上交易平台ProsperUs內容與投資主管範英華受訪時說:“很難判斷明年的情況,很多回購行動是取決于個別公司,例如吉寶,以及管理層怎麽看公司的股價。”
今年來市場動蕩不安,本地上市公司積極展開股票回購扶持股價。在今年首11個月的回購總額就超過16億元,超越去年全年。在今年首11個月的股票回購中,吉寶企業占了回購總額將近三分之一。
其中在年初宣布了一項5億元股票回購計劃的吉寶企業,一共花了4億9999萬元、回購大約7586萬股,每股平均價格爲6.59元。
霍維說:“長期資本管理是推動2022年首11個月的整體回購比2021年更高的主要原因。吉寶回購了總值5億元的股票,它在2021年的回購金額不到1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