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州解封,新10條落地。北京,重慶,武漢等各大城市逐漸放開防疫條件,目前看來一切都是處于可控狀態的,但民衆的擔憂和恐慌情緒還是十分明顯。在全國將會逐漸放開的大勢面前,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也即將到來。
有國家防疫專家發表過預測言論:放開後大約2-3個月就會出現疫情第一個感染高峰,將在3-4個月左右才會開始出現回落的狀態,如果沒有新的傳播因素變化,將會在4-5個月將會回落到2019年新冠流行前的生活狀態。人們將不再會被疫情、病毒所困擾生活。
“未來一個月感染人數將達到頂峰,需要3-6個月時間才能完成過渡。”張文宏教授預測未來的疫情走勢。
其實人們在放開與防控的搖擺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放開雖然爽了,但是放開之後的幾個月激增的發熱門診會極大地壓縮醫院的醫護人手、甚至醫療資源,這將會增加之前就有的重疾病的患者的風險系數。
第二個就是,全面放開後病毒對于個人的影響是否具有長期性,以及自己如果不幸被感染能否在緊張的醫療資源中獲得足夠保障的醫療資源分配。
第三個就是,病毒現在仍有很多不同的毒株類型,不同毒株類型是否會重複感染,持續變異的病毒是否有著更強的對人體免疫系統過的破壞力,這些都還沒有定論。
對于第一個擔心
對于第二個擔心,其實人們就已經在行動上表現出來了。在實體藥店甚至網上銷售渠道,像“蓮花清瘟”一類的清熱解毒的藥物幾乎都處于一種貨源緊張的狀態,甚至有的藥根本搶不到。醫療資源的擠兌更是表現得更加明顯。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最近一段時間首都北京市的發熱門診就診患者人次達到2.2萬人次,是一周前門診患者人次的16倍之多。還希望醫療藥物企業可以承擔起社會責任,爲社會盡可能的把産能提一提,減輕醫療資源的壓力。
還有就是就是自身的生病痛苦能不能得到及時緩解甚至痊愈的問題了。大家都知道感染新冠如果有症狀是特別痛苦的,發熱,渾身疼痛,喉嚨幹燥等等難受症狀。這種比重感冒還要難受的症狀,沒有人會願意多持續一秒鍾。當然,體質也有區別,有的人症狀較輕甚至無症狀。
第三個擔憂,這真的是一個問題。因爲,沒人可以在現階段完全給民衆信心的一個解答。
新加坡在放開後表現很優異,新冠疫苗接種率較高,醫療體系更加完善
新加坡疫苗覆蓋率可謂是全球天花板了。總人口疫苗覆蓋率爲92.00%,大于70歲的老人群體疫苗覆蓋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5.00%。
可以看出來,新加坡中年,青年,少年,幼兒在接種加強疫苗後的死亡率爲零,而接種加強針的老人死亡率也都在0.5以下。這給我們很好的啓示,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發布加強老年人接種疫苗以及加強針也是很好的彌補老人群體抵抗力弱的弱點。
此外,新加坡放開後的有一個很科學的策略就是分流,減輕綜合醫院的醫療壓力。新加坡的將遍布全國968家社區診所打造成陽性患者分診小單位,承接大醫院中以及平時還未去大醫院的陽性患者,有效的減輕了綜合醫院醫療資源的擠兌。
國內的話,雖說面積比新加坡大得多得多,但是可以以省甚至以縣級爲單位進行科學的防疫分流。以免出現小診所沒有設施,沒有條件進行就診,空置著已有的醫療設備和人手,而大醫院卻人滿爲患的窘境。
借鑒新加坡已有的經驗,結合中國國情,中國可以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放開後防疫道路。
加強宣傳疫苗接種,讓更多的適合接種的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以及加強針。這一點在新加坡已經有著很好的實際效果,老年人接種後的病死率是可以維持在很低水平。
進行靈活科學分流。將聚集在大醫院的陽性發熱患者分流到普通小診所與醫院中,避免出現大規模聚集交叉感染的二次傷害情況。原本沒另一種病,去了一趟醫院,卻多了一種病,那可就太難受了。
可是很關鍵的點在于新加坡疫情防控的成果是建立在相對比較嚴格的疫情防控的政策要求下的,他們所采取的措施和我們國家當初相比也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它們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出行人數、聚餐人數不能超過5個人;公共場所,封閉會議等人多或者封閉場所所有人強制戴口罩;KTV、酒吧等空間封閉、人口密集娛樂場所也一直沒有被允許營業等等諸如此種措施。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讓新加坡幸運的沒有出現原本理論上該出現的人口感染峰值。但是現如今看來,在放開之後,再將封控措施縮回去,那麽國內反對的聲音可能會非常大。
對于中國來講,960萬國土面積,14億的人口數量,以及人口分布極其不均勻的人口特性(東多西少,人口集中分布在中東部地區)。這種特殊國情,就需要我們必須要考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到底是大多數人(專家稱最終有80%~90%的人口會被感染)感染一遍,建立起“免疫屏障”,同時消除人群對于病毒的恐懼好呢?還是說繼續精准防控保持局部地區疫情不大規模擴散,同時將需要的醫療資源精確的給每一個需要的人,不出現醫療體系崩潰的局面好呢?這兩種方案到底哪個更加適合,可能需要更多的思考與判斷
就目前的情況來講,一二線城市放開後工業生産會增加,産生的經濟效應可以彌補一部分的醫療支出。但是三四五線城市甚至更偏遠的地區,工業生産並不多,放開後,小商品經濟會隨著感染人數驟增受到巨大沖擊,同時醫療體系壓力也會在短時間內增加到難以持續承受的地步。那麽如何合理的進行醫療資源的及時援助,靈活高效的進行醫療資源分配,避免出現醫療資源擠兌導致重症救治耽擱,避免超額死亡率,就是需要著重思考的環節。
總體來看,中國獨有的特殊國情,是不能完全參照其他地區的防疫路徑的,但可以參考借鑒一些取得不錯效果的模式,並結合本國國情,走一條自己的路,一條人民滿意,經濟持續的“健康經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