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新加坡最高的山——武吉知馬山,海拔只有163.63米,會不會有人“噗嗤”地笑出聲來:這也能叫山?不就是個小土坡嘛!
凡事都以大小長短論英雄,是習慣性的傲慢與偏見。
雖然個子小,但武吉知馬山及其所在的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在業內同仁中是享有盛名的——城市中依然保留著大片的原始熱帶雨林,全世界現在只剩下兩個了,這裏就是其中之一。
(坐落在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內的武吉知馬山,海拔163.63米)
(原始熱帶雨林中有看不完的參天大樹,挺拔高聳,好些身上都裝著避雷針)
(原始熱帶雨林中一介良民剛剛完成了美麗的蛻變)
(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以其最原始的方式和諧相處)
我把武吉知馬山調侃爲“友善的花果山”,究其因不光是山中有花有果,更有好客的原住民,成群結隊拖家帶口、不厭其煩日複一日地對登山者的夾道歡迎。
它們,就是齊天大聖的後裔。
(這家猴子在林間小路中,熱情迎接來爬山的親戚們)
(如對待長輩般尊敬,此美猴陪我走路,間中不時與我交換一下眼神。事實上,登山者應該避免與猴子有眼神接觸,以免觸動它們敏感的神經而引來攻擊)
(大家知道在新加坡得靠左走,人和猴都是守規則的好公民)
(讀書郎往科普立牌上縱身一跳,讓我們自歎不如)
(識不識字不是重點,爺就愛任性)
從山腳出發往山頂去,先要爬一段比費勁的山路,這是武吉知馬山最爲陡峭的一段,我是一步三歇地爬上去的。登山達人中有背著重物或腳系沙袋的,更有健碩男推著嬰兒車往山上去的——多麽希望小朋友能記住此刻的情景,等他們學會寫字後,可以完成一篇賺人熱淚的父親節好文——《爸爸的手》。
(沿途各種科普立牌,寓教育于運動,爬山不沉悶)
(沿途各種科普立牌,寓教育于運動,爬山不沉悶)
(沿途各種科普立牌,寓教育于運動,爬山不沉悶)
(沿途各種科普立牌,寓教育于運動,爬山不沉悶)
(沿途各種科普立牌,寓教育于運動,爬山不沉悶)
(雖說朽木不可雕也,但調皮的晨運者在林間小徑旁的這墩長滿了青苔的圓木上,擺放幾片葉子,一張滑稽有喜感的臉就出現了)
爬過這段陡坡,來到一個三岔路口:轉左是采石場路,那兒可以鳥瞰“九寨溝”;往右是朝向山頂的林蔭小道和登頂台階。
我先向左轉,200米後走到盡頭,小路左邊伫立著幾個大發射塔,柵欄上挂著“閑人免進”的牌子。
(山上有幾座發射塔,好有優越感)
風景在右方:往前看,城市風光盡收眼簾;往下看更不得了,穿過層層樹葉,山下那一潭藍藍的水,藍寶石般,煞是美麗!我把它起名爲“九寨溝”。
(往下隱隱約約看到九寨溝了。我們現在基本上是站在崖壁上的,請對比後面幾張照片)
(如果想近距離觀賞九寨溝,不要走剛剛爬山的路,而是在山腳看到黑白屋後,順著左邊木棧道一直往前走到盡頭)
(早年開發錫礦而挖出的大坑,後來雨水山水累積形成今天的蓄水池,是不是有點兒九寨溝的味道?)
(再來張全景,我們剛剛就是在高高的發射塔崖壁處往下看的)
若剛才我們在三岔路口向右轉,就是往山頂的道路了。人們有的繼續沿著林蔭小道走上540米登峰,但膝蓋好的人可能會選擇右邊山坡上那條築著一串台階的150米羊腸小道。
(登山者可以選擇爬台階登上山頂)
但無論如何,條條大路都是通往羅馬的,小夥伴們的目的也是一樣的:與山頂的大石頭合影。
(武吉知馬山頂的大石頭,海拔163.63米,東經103.46度,北緯1.21度,是人們打卡熱點)
對于喜歡挑戰自我的腳踏車騎士們,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也精心爲他們安排了特別的山地自行車道,絕對刺激!
(帶著泥濘的山地自行車道。圖片取自《聯合早報》,2021年2月18日)
無論走在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的哪一條山路上,呼吸著充滿負離子遠離城市喧囂的空氣,感受著迎面吹來涼爽又清澈的山風,傾聽著知了們熱情洋溢悅耳的歌詠,內心總會有些小感動:簡單的生活多麽美好呀!
在思索著這漫山知了如何能做到如此高度統一大合唱時,我竟然忘記了疲憊,又一步一步地往前行了。
(位于山腳的黑白屋內有一個小型展覽館,內有老虎標本。以前這裏是有老虎出沒的)
(先禮後兵是新加坡政府的一貫作風,山腳下的告示牌明確定義了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抽煙、生火、放生、餵猴子和帶寵物等等,以及違反條規所面對的刑罰)
地址:Hindhede Drive,Singapore 589318
開放時間:7am-7pm
交通:開車(山腳有停車場但車位有限),巴士(74,151,154,156,174,852,961M),地鐵(Beauty World Station)
門票:免費
注意事項:
1)雨天路滑,請勿攀爬
2)洗手間在山腳,請記得輕裝上陣
(本文原標題《武吉知馬山(獅城打卡系列)》,發布于“獅城阿紅”公衆號,感謝授權新加坡眼轉載)
新加坡眼網友也會經常組織徒步活動,如果你也是徒步愛好者,歡迎加入生活達人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