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印度取代中國,後有越南取代中國,發現不靠譜後,又開始了新加坡取代香港。
媒體就這麽愛走極端,要麽自負到天上去,中國要取代美國;要麽自卑到塵埃裏,看誰都比中國有前途。
1
公司
小炒今年在研究境外投資,香港和新加坡是最常見的兩個地區。通過一番實操後,我對這兩個地方的差別比較感同身受。
咱們先不說宏觀的資金量和股市市值這種宏大概念,從微觀角度來聊聊。
注冊公司是商業活動的最基本形式,所謂管中窺豹,從注冊公司的便利性,就可以很明顯看到一些實質東西。
首先,中國人在境外開設公司,基本都是需要身份證+護照,新加坡也不例外。但是在香港,如果沒有護照/港澳通行證,可以用駕照來代替,也就是不需要出境證件,就能成立香港公司。
全球公認的三大金融中心“紐倫港”,中國人注冊美國公司和英國公司,也是只需要身份證即可,護照不是必備項。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爲什麽是“紐倫港”而不是“紐倫坡”?
其次,注冊新加坡公司,必須要有一位新加坡籍的董事,但香港就不需要有港籍董事,完全不限國籍。美國和英國也不限制國籍。
實際上,不僅新加坡,全球大部分國家,都要求注冊公司時必須有本國籍的董事,這就會對外國人注冊本國公司造成較大的限制。
在這方面,香港才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風範,新加坡略顯小家子氣。
最後,注冊香港公司,只需要一天,你今天提交資料,明天就可以出執照,最長也不會超過三天;但注冊新加坡公司,基本都是三天以上。
PS:中國人注冊大陸公司,需要一周左右;外國人注冊大陸公司,時間就更長了,手續也麻煩。
香港公司的注冊明顯比新加坡更加自由和便捷,這自然導致,香港公司的數量遠超新加坡。
根據官方數據,2022年1-6月新成立香港公司50087家;2022年1-7月新成立新加坡公司36868家,香港明顯更勝一籌。截至6月底,香港公司總數爲138.66萬家,但新加坡僅有35萬家左右,差距更爲懸殊。
爲什麽香港與新加坡的公司總數差距遠大于新注冊數量呢?因爲新加坡每年注銷的公司數量很大。
新加坡每年有將近4萬家公司消失。2019年同期的43685家,2020年也是超過4萬家。
而香港每年的注銷數量僅有幾千家,差了一個數量級。
香港每年新成立的公司比新加坡多,注銷的比新加坡少,結果就是現在香港公司的數量是新加坡的4倍,足足多了100萬家。
雙方的實力差距顯然不在一個層次上。
這種巨大差距的原因,不僅在于注冊公司的便利性,還在于公司經營的實惠。
香港和新加坡都沒有外彙管制,但香港的稅收優勢強過新加坡。公司稅主要有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兩種,香港和新加坡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差不多,但香港沒有增值稅,而新加坡增值稅稅率爲7%。
而且對于企業而言,增值稅遠大于所得稅,因爲增值稅按照收入來征收,所得稅是按照利潤來征收。
這就使得,香港公司的稅收負擔,遠小于新加坡公司。
除了稅收差距,還有關稅差距。香港是免稅港,貨物進出都沒有關稅;新加坡對貨物出口免稅,但貨物進口有關稅。
上述種種差距,都是香港和新加坡的硬實力差距。集中體現到公司的對比上,香港對新加坡幾乎就是碾壓式的優勢。
盡管國際環境波詭雲谲,但香港的公司政策沒有變,新加坡也沒有變,意味著雙方的真實差距沒有變。
這才是雙方真正的底色:香港是自由之門,新加坡有點雁過拔毛的感覺。
當然,喧囂的媒體爲了吸引眼球,是看不到這些的。
2
金融
面對港新的金融中心之爭,10月9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坡有點看不下去網上的輿論,出來告訴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列出了一組數據。
這些數據,都是很核心的金融數據,香港都遠遠超過新加坡。
特別是股市,這是金融的一大核心,香港對新加坡完全是碾壓的優勢,新加坡股市成交額更是只有港股的5%。
新加坡股市市場小、資金少,由于缺乏流動性、又缺乏新興優質企業,所以難以吸引國際資金的活躍參與。2021新加坡股市總共只有11只新股上市,融資額10億新元(55億港幣),實在是太寒碜了。
一個股市拉胯的地區,是不可能成爲金融中心的。
如果對比香港與新加坡股市的融資數據,差距更是懸殊。過去幾年,港股每年的股權融資規模爲3000億港幣左右,而新加坡不過是幾十億美元而已,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港股融資額今年比較拉胯,2022年1-9月僅有1924億港幣,直接腰斬,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名列全球第三,依然是新加坡股市的10倍有余,秒殺!
你可以說港股與美股的差距在擴大,但要說新加坡股市有後來居上的機會,我是絕對不相信的。
新加坡的拿手好戲是外彙,新加坡是一個以外彙交易爲主的金融市場。網上有報道“今年4月,新加坡的交易量增長0.3%至每天5495億美元,一舉超過香港,成爲亞太地區最大的外彙市場”,但這純屬帶節奏。
1、香港的外彙交易量本就長期不如新加坡,只是慢慢追趕,最近幾年才實現超越。今年4月的單月數據並不能代表一切,如今香港與新加坡的外彙交易屬于你追我趕的焦灼之勢。
2、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美元交易中心,新加坡排第四,美資銀行是香港外彙交易的最大團體。美元是全球唯一通用貨幣,美元交易在外彙的占比是一個很關鍵的指標;
3、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獨占全球離岸人民幣外彙交易的41%,遠超新加坡的16%。
因此,在外彙市場的比拼上,香港依然占有一定的優勢。
那麽問題來了,你的長處(股市)秒殺別人,別人的長處(外彙)贏不了你,這個綜合優勢是不是太大了點?
香港之所以成爲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還有一個獨特優勢,那就是它幾乎沒有短板,全方位強于新加坡。
銀行方面,截止今年8月末,香港存款規模1.9萬億美元,貸款規模1.2萬億美元,均比新加坡多1/3左右;
債券方面,2021年香港全年共籌集1.55萬億港元,新加坡全年籌集2.49萬億港元,但新加坡的債券至少有一半是在香港募資然後去新加坡挂牌,挂牌的意義遠不如在哪裏真實募集到資金的意義;
基金方面,香港是亞洲最大對沖基金中心和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
資管方面,香港資産管理總規模4.55萬億美元,亞洲第一,全球第二,預計明年將取代瑞士成爲全球第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只想說,平時低調不宣傳,你還真以爲他沒實力啊?
3
定位
既然你把香港說得這麽好,爲什麽有人把新加坡的地位排在香港之前呢?
依據就是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聯合發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新加坡超越中國香港,成爲亞洲第一,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僅次于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
這就是最近網上瘋傳的“新加坡取代香港”的來源。
但我看了這個榜單後,只覺得好笑。爲什麽呢?因爲它把北上深都排在了巴黎、東京的前面,東京甚至還進不了前十。
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實際上,在全球各類的金融中心指數中,香港從來不是穩居前三,經常被新加坡、上海和東京超越。是的,你沒看錯,香港還經常被上海超越。
看看就行了,不必當真。
很多人對新加坡有個誤解,對于這個唯一以華人爲主體、唯一說漢語的海外國家,人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爲它能很好地代替香港來承接中國內地資源。
這是大錯特錯!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金融中心,它承接的是東南亞的資源,以前是,現在是,將來還是。
人們總是認爲新加坡頻繁遊離于中美之間,但無論是政府官方往來,還是民間往來,新加坡與東南亞的交流是最頻繁的。
中國資源是新加坡的重要補充,而不是主體。
因此,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就算香港哪天突然沒了,新加坡也沒那個禀賦來承接中國資源,承擔這個任務的,應該是澳門、深圳、上海、台北等城市。
就現實而言,香港的最大競爭對手,從來不是新加坡,而是上海!
新加坡無法取代香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新加坡是一個主權國家,它無法完全抛棄實業,新加坡的第一大産業是精密制造業,而不是金融業。你可能不知道,新加坡不産油,但它是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
金融是新加坡的錦上添花,而不是全部。超越香港成爲亞洲金融中心,從來不是新加坡的主要目標。
但中國香港不一樣,它是天之驕子,它可以不發展制造業,直接依托于內陸市場,心無旁骛地搭建強大的金融業。
今年,中央對香港提出了“八大中心”的定位,對港府的首要要求就是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10月19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對香港的規劃,幾乎全部跟金融相關。
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的命中注定,離不開抛不掉,只能不斷加強。
因爲它最大的競爭對手,已經掉隊了。
很顯然,這個競爭對手,不是新加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