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醫學院研究員馬蒂諾格(Laura Martinengo)說,爲了維護用戶的匿名性,聊天機器人還無法在更細致和私密的問題上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但它仍是一個正在發展,而且值得探索的選項。“對于一些人來說,與機器交談比與人交談更容易。”
不過,研究也顯示,現階段的聊天機器人在有針對性地回應具體用戶的個人需求方面還有所欠缺。盡管有些聊天機器人嘗試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個性化地給出回複,目前市面上的程序還無法做到“見招拆招”的地步。
這項研究分析了下載量最大的九個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其中五個下載量達50萬次或更多。
南大李光前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mental health chatbot)能夠給予有抑郁傾向的用戶及時的安慰和鼓勵,也可以引導他們完成心理治療方面的訓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有2億6400人患有抑郁症,其中一半未得到診斷和治療。
聊天機器人,即模擬人類對話的電腦程序,越來越多地被用于醫療保健領域。美國醫療公司Woebot Health2021年進行的相關調查顯示,22%的成年人使用過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其中近一半(47%)表示有需要時,對使用聊天機器人感興趣。
新興數碼健康工具 可幫不願或無法求醫者
這項研究是首批通過分析用戶與聊天機器人的對話文本,來評估它的有效性的研究之一,研究今年12月發表于國際期刊《情感障礙雜志》。
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評估後發現,聊天機器人有助于治療抑郁症,幫助有抑郁傾向的用戶緩解情緒。
領導這項研究的李光前醫學院人口健康科學中心主任卡爾(Josip Car)教授說,心理健康問題汙名化的現象依然很普遍,全球醫療保健系統都在努力應對不斷增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聊天機器人這類新興的數碼健康工具,可以幫到暫時不願意或無法尋求心理治療的人。”
同時,研究還得出現有的聊天機器人無法管理和避免自殺傾向的結論。這是由于它們還無法識別比較含蓄和委婉的內容,甚至有的只能給出已經預設好的回答。
全部九個聊天機器人都能夠和用戶共情,並進行不帶強烈價值判斷的對話。除了表達善意與安撫用戶的情緒外,它們還能利用心理學家和咨詢師常用的心理治療練習爲用戶提供幫助。
南大的研究員通過撰寫兩個擁有不同年齡、性別、文化背景和抑郁程度的用戶畫像和他們的對話腳本,以模擬真實的人物對話,對各個聊天機器人進行了評估。
這是因爲出于保護用戶個人隱私的考量,聊天機器人無法獲取用戶的聊天記錄、姓名或地址等個人信息,也無法進行深入的問診,導致客制化聊天體驗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