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超級2020”規劃已經公布,全年高強密度發射,包括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發射任務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余顆航天器,創曆史新高。
此外,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三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而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將安排三次發射,包括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
此外,今年還有幾個標志性事件,例如,由布蘭森爵士投資的維珍銀河,將會進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太空旅遊。
雖然只是亞軌道飛行,沒有超過通常意義上的太空分界“卡門線”,但仍然意義重大,因爲太空旅遊已經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往來太空實現常態化。
中間懸挂的那家小型飛機,就是維珍銀河的航天飛機,用來運載旅客進入太空享受失重狀態。
鋼鐵俠馬斯克方面,計劃也是排的滿滿,“星船”新原型將會試飛,到2121年正式投入實用化運行。
加上SpaceX已經成熟的火箭回收技術,馬斯克距離太空旅行和移民火星 ,又更近了一步。
同時,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正式開始運行,上萬顆低軌道小型衛星,爲全球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目前有信息表明,馬斯克計劃把星鏈剝離單獨上市籌集資金,然後用該計劃商業運行産生的收益,用以下一階段太空計劃。
……
在過去十年裏,科技公司迎來高速增長,誕生了包括中國阿裏、騰訊,美國谷歌、臉書等等一系列網絡巨頭。這些公司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絕大多數國家的GDP增長,事實上已經變得比很多國家更加強大 。
雖然屬于他們的時代還沒過去,未來十年將會是太空産業的爆發期,萬億規模的市場將會被正式開啓。
還說過去十年以來,記得我小時候,電視和各種媒體經常暢想,二十一世紀人類將會開展太空生活,以及有怎樣炫目的科技,普通家庭擁有機器傭人。
然而,至少是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上這些沒有發生,真正得到長足進步的竟然是手機。
而手機這個東西,直到二十世紀最後幾年才真正進入普通人的生活,那個時候應該沒什麽人會意識到,這個原本用來打電話的玩意兒,竟然發展的具備各種功能。
現在的手機已不再用來打電話,等到5G普及之後,可以連接萬物。這樣看起來,其實手機的發展不是沒有道理,當其他科技迎來騰飛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有這麽一個智能終端。
例如說,在手機上觀看SpaceX火箭升空,或者訂一張太空旅遊船票,只是分分鍾的事。而手機的發展事實上已經到了瓶頸,現在各個廠商推出新機型,大都把照相功能 作爲賣點,說明其他方面能力提升空間已經很小。
而其他方面的科技,尤其是太空科技,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完全可以像手機這樣迎來爆發期。
前蘇聯在1957年發射第一個人造衛星,此後冷戰期間美蘇兩國展開太空競賽,這種競賽本身沒有産生明確的商業收入,結果變成了燒錢大賽。
之後這幾十年來,太空産業沒能迎來爆發,個人認爲有兩個原因,一就是成本居高不下,二則是沒有找到明確的贏利點。
而在當前,隨著新型材料以及其他方面的進步,成本已經被大幅降低,同樣是因爲進步,贏利點也已經找到,比如馬斯克的低軌星座和太空旅行。
事實上,如果把2020年真正作爲起步,以上事件還遠遠不夠,但這些標志性事件集中發生,意味著人類已經邁入太空時代的快車道。
比起不久之後的未來,過去幾十年 人類在太空取得的成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能看做是探索嘗試,打下了基礎。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大家做好准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