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布勝利,全國人民爲來之不易的和平而歡欣鼓舞。但是,外部勢力對我國的虎視眈眈卻依舊沒有停止。
1950年,聯合國軍直逼中朝邊境,毛主席一聲令下,幾十萬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爲捍衛國家領土權與人民安危而出征。而後,越南的屢次進犯,也拉開了對越反擊戰的序幕。
圖源網絡
1972年2月5日,新華社發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部隊忍無可忍奮起還擊,完全是正義的行動。”
這不僅是中國民衆在面對不合理的外交活動時,一貫持有的態度,也是鄧小平重申對越政策時所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屁股了”的話的證明。
然而,我方的這些言論卻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很多人都疑惑中國人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肯定不會促成中越之間的戰爭。
鄧小平
唯獨有一人站出來表示:“鄧小平之前的警示絕非空口唬人,因爲他是一個說話謹慎的人。”他正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李光耀爲何會對鄧小平作出如此高的評價?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外交關系有怎樣的聯系?我國又是如何頂住壓力,打響對越反擊戰呢?
恩將仇報
1950年,建國之初,無論是國防實力,還是經濟建設,都遠遠落後于其他國家。但是,我國一向以友好外交著稱,見到弱國需要幫助,第一時間就會伸出援手。
圖源網絡
彼時,越南對法戰爭已經持續近5年的時間,面對法軍的猛烈攻勢,越軍毫無還手之力。爲了不繼續任人宰割,他們向我國尋求幫助。
因爲中國曾在水深火熱的困境中苦苦掙紮,所以對身處戰火中的越南尤爲同情。毛主席大手一揮,說:“我們是同志,還是近鄰。無論是物資,還是軍事上,都會無條件地支持你們。”
圖源網絡
很快,不計其數的槍支彈藥與物資棉服等都源源不斷地送往越南。另外,更關鍵的是,我軍還派出參加過重要戰役的軍事指揮者,協助越南打造出一支戰力強悍的特種部隊。
援越抗法運動結束後不久,我國又繼續抗美援越。在越南戰爭時期,毛主席再次作出指示:“只要越南南方提出要求,我們就一定要滿足。”而周總理也說:“援助越南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圖源網絡
整整十年時間裏,我國共計援助越南近200多萬支槍、一億多發子彈與上百萬噸糧食。而越南也成功抵抗住法國與美國的侵襲,實現了統一。
可是,正因爲越南連續獲得勝利,自信心徹底膨脹,竟然仰仗著繳獲的美軍裝備與尋求幫助得來的軍事援助,大膽宣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中國自始至終都堅持友好外交,對越南也盡到了人道主義國家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中越關系卻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破裂,而這也離不開國際形勢的變化。
毛主席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系摩擦不斷,赫魯曉夫執政後,更是改變蘇聯對中國的政策,甚至還提出在我國建立長波電台的過分要求,想要染指中國的領土主權,自此,中蘇友誼走上末路。
我國領導人頗具前瞻思想,清楚建設發展是大勢所趨。因此,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我國爲了維護國家利益與穩定世界格局,開始與美國的外交破冰期。
圖源網絡
然而,中美會談在目光短淺的越南領導人眼中,成了中國對越南赤裸裸的背叛,竟然耍起了小孩脾氣。而在蘇聯的慫恿下,越南如同“耍脾氣的少年”,逐漸走上“親蘇遠中”的道路。
1978年7月,越南共産黨喊出“我們的直接敵人就是中國”的口號,甚至還隔空對中國喊話:“越南會竭力尋求一切幫助,不遺余力地和中國開戰。”
圖源網絡
沒過多久,越南出動武裝部隊入侵中國邊境,打傷我軍邊防戰士,而且推倒中越邊境碑,騷擾我國邊境民衆,甚至還建立軍事據點。另外,越南對柬埔寨公然發動侵略戰爭,俨然有向我國示威之意。
圖源網絡
雖然被人背叛,但中國一直保持理性克制的態度,直到越南變本加厲,對我國邊境進行一系列的挑釁行爲,國家領土主權遭受威脅,再加上中國盟友柬埔寨深陷囫囵,我國再也忍無可忍。
1978年12月8日,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對越反擊作戰的命令,並任命許世友爲西線指揮,而楊得志爲東線指揮,奔赴前線指揮作戰。
圖源網絡
彼時,不少國家都在冷眼旁觀,等著這“一出好戲”,尤其是蘇聯,不僅在暗地裏給越南提供軍事援助,而且在敏感區頻繁開展軍事演練,妄圖震懾中國。
鄧小平清楚意識到,這不單單是中越矛盾激化,也是中蘇兩國之間的對峙。因此,才會有十萬解放軍,以及700多架飛機與120艘艦艇同時出動的大場面。
短短半個月時間,中國解放軍長驅直入,攻占越南的清水、高平等地,直逼越南的首都城市。達到保衛我國邊境安全的預期效果後,我軍果斷撤軍,以勝利之勢結束戰鬥。
圖源網絡
不過,這場速戰速決的反擊戰,卻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不僅讓那些不相信的人對中國有了敬畏之心,也讓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預言成真。
原來,早在對越反擊戰開始前,鄧小平出訪美國等國家,其中就有被稱爲“新起之秀”的新加坡。
新加坡崛起的關鍵人物
李光耀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脫離馬來西亞,成爲一個獨立的共和國。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卻淚流滿面,聲稱:“我的人生中唯有兩次感到悲傷的時刻,一次是現在,一次是母親去世。”
他之所以會有如此意外的反應,是因爲見證了新加坡的獨立與發展。
左二李光耀
1923年9月,李光耀出生。祖籍是在廣東梅州市,但曾祖父旅居新加坡,此後全家則定居于此,經商發家,是新加坡知名的橡膠世家。
不過,他沒有向家中族老期盼的那般,走上從商道路,而是刻苦鑽研功課。當時,祖父李雲龍頗爲崇拜西洋文化,對他說:“讀萬卷書,如同走萬裏路。倘若能有所成就,必將光宗耀祖。”
李光耀
很快,李光耀轉入古樓英文學校讀書,成績斐然,而後考入當地頂尖英校——萊佛士學院進行深造,到最後還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然而,好景不長,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致使新加坡深陷戰火之中。因此,李光耀根本無法繼續學業,只能在家躲避禍事。
或許是見到了許多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底層人民,他的思想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他前往倫敦求學,並聯合馬來西亞留學生,成立“反殖民主義”的組織。
李光耀
因爲李光耀悲憫他人的同情心,才拓寬了政治生涯的道路。在留學回到新加坡後,他代表工會,成立人民行動黨,宣布脫離殖民統治,並建立一個新馬兩地的獨立國家。
要知道,新加坡只是一個缺乏經濟發展與安全屏障的彈丸國家,而且深受英國殖民主義侵害,公然宣布獨立的困難堪比登天。但李光耀早已經做好准備,選擇與馬來西亞合並爲馬來西亞聯邦。
圖源網絡
1963年9月,由他一手斡旋並成功的馬來西亞聯邦正式成立,而他也順理成章地當選新加坡總理。從此以後,新加坡走上繁榮發展的道路,一度有“亞洲四小龍”之稱。
不僅國內發展一躍排在世界各國的前列,新加坡的外交關系也是拿捏得恰當好處。
因爲李光耀頗有大局意識,早在1976年就曾到訪毛主席,建立新加坡與中國之間的友好關系。而且,他還在書中說道:
李光耀
“5000年來,中國人一直認爲,只有中央強大,國家才能安全;中央軟弱則意味著混亂和動蕩。每個中國人都理解這一點,這也是中國人的根本原則。西方一些人希望中國變成西方傳統意義上的民主國家,但這不會發生。”
正因爲李光耀有對中國的正確態度,才能領會鄧小平訪問時所發表的談話。
訪問奠定兩國友好關系
鄧小平
1978年,鄧小平出訪泰國、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因爲當時已經有與越南之間的沖突,難免會在談話中提及蘇聯與越南,他表示:“東南亞國家應該提防‘東方的古巴’。”
當時,鄧小平的言語之間,對蘇聯與越南的“霸權思想”進行批評。但是,其他國家都以爲中國領導人只是口頭上的教育,不會更不敢做出反抗,只有李光耀,真誠地與鄧小平進行隆重的會談。
鄧小平
1978年11月,鄧小平乘坐的飛機抵達巴耶利巴機場,而李光耀已經等候多時,熱情地上前迎接。
後來的李光耀在回憶那段場景時,說:“他(鄧小平)雖有74歲的高齡,但矮小精明、敏捷硬朗,穿著米色的毛衣,堪稱人中龍傑。”
這場見面非常愉快,鄧小平在李光耀的陪同下,前往總統府的迎賓別墅。按照慣例,總統府不允許抽煙,但李光耀依舊照著人民大會堂的配件,在鄧小平的座位旁安排了一個痰盂與煙灰缸。
鄧小平
這是李光耀特別爲鄧小平破例,原因是他自與中國交往以來,就將鄧小平視作政治偶像,還說:“中國的開放政策給我印象最深的特征當數鄧小平的果斷堅決和不遺余力。”
談話一開始,鄧小平就長驅直入,談及蘇聯與越南對世界構成的影響:“所有反對戰爭的國家與人民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這些戰爭販子。”
鄧小平
期間,鄧小平與李光耀還提及越南傾向蘇聯與進攻柬埔寨的問題。兩人有來有往,將中蘇與中越關系剖析了清楚,而且指明了未來的發展道路:
“如果越軍跨過湄公河,那就如美國逼近鴨綠江的行爲一樣,中國不可能按兵不動,勢必要爲主權和人民而戰。”
鄧小平
這是鄧小平對越南數次的進犯行爲所持有的態度,而且,他強調道:“中國心口如一,從不隱瞞自己的想法,說一句是一句。”
這句話令李光耀深信不疑,即便不斷有人對他說:“鄧小平的警告不過是在嚇唬人。”他也從未改變這樣的想法。
鄧小平與周總理
鄧小平結束東南亞國家的訪問後,前往美國與卡特總統確定中美建交的發展方向。之所以能達成一致,是因爲美國確保中國在采取攻擊或“懲罰”越南時,不會從中作梗。
無論是行動,還是言行上,鄧小平都爲反擊越南做出了充足的准備。因此,李光耀才會大膽直言,稱中國一定會懲罰越南,而事實也證實了他所言非虛。
鄧小平
鄧小平回國後不久,《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關于新加坡的報道。其中一改往日對新加坡的陳舊觀念,將新加坡形容成一個花園城市,並說出綠化、公共建設等的開明之處。
這也成爲中國與新加坡之間建交關系融洽的證明。
後記
圖源網絡
中國以絕對的實力證明,中國並非待宰的羔羊,任何無底線侵犯國家利益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爲,都會付出慘痛代價。另外,中國也會將友好外交貫徹到底,以絕佳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共謀發展的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