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對有中國旅居史的旅客加碼入境防疫措施之際,新加坡的反應頗爲淡定。
當地時間9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該國國會詳細解釋了當前新加坡邊境管制措施的邏輯。王乙康表示,新加坡不會調整目前對華防疫政策,因爲嚴重病例可能來自任何地方。他以數據爲例,2022年的最後四周裏,有約200名來自中國的入境者感染新冠病毒,在新加坡整體輸入病例中的占比不到5%。
爲何不加碼、不測廢水?
1月8日起,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伴隨中國的防疫政策調整,國際上各方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反應。
新加坡維持了目前對中國入境旅客的防疫措施。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了新加坡政府網站(https://www.gov.sg/),目前在入境問題上新加坡一視同仁,主要看是否接種了疫苗。
具體而言,13歲及以上的旅客在抵達新加坡前,如果2周前接種了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WHO-EUL)上的新冠疫苗,且出示疫苗接種電子或紙質證書後,入境後免檢測、免隔離。如果未完全接種WHO EUL清單上的新冠疫苗,旅客應當在出發前兩天內,進行相關新冠檢測。此外,短期訪客必須確保他們擁有涵蓋新冠感染的旅行保險,其中至少有30000美元的醫療保險。
如前所述,王乙康表示新加坡不會改變上述政策。
他反問道:“當我國經曆另一波感染浪潮時,其他國家將如何對待來自新加坡的旅行者?”
他還透露,自2023年1月1日以來,也沒有來自中國的嚴重感染病例。王乙康還列舉了各國的一系列回應,從不采取任何邊境措施到實施全面的出發前測試要求,他說新加坡不是“最嚴格或最自由的,而是介于兩者之間”。“我們不歧視,因爲我們的數據顯示,嚴重病例可能來自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地區。”他說。
王乙康分享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輸入性感染約占新加坡檢測到的感染總數的5%至10%,其中大部分輸入性感染來自東盟國家(超過 50%),其次是亞洲其他地區(約15%)、歐洲(11%)和中東地區(9%)。
針對爲何不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在抵達時進行核酸檢測的問題,他表示,旅客已經在新加坡境內,同時,即使是康複的旅行者也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排出死亡的病毒片段。因此新加坡沒有考慮這樣做,因爲這只會證實已知和預期的事情。
針對爲何不監測從中國抵達的航班産生的廢水的問題,王乙康解釋道,廢水測試最好在宿舍和住宅區等住宅區進行,因爲病毒片段只能從固體廢物中檢測到。因此,從中國出發的航班飛行時間相對較短,從飛機廁所采集的樣本可能非常少,而且用途有限。
他還補充道,新加坡不專門對來自一個地區的旅客實施全面的出發前檢查,而是決定鼓勵來自世界各地的所有旅客進行充分的疫苗接種。他表示,這直接降低了輸入嚴重病例的風險並保護了新加坡的醫院系統。
中新旅行量有待恢複
王乙康表示,根據相關非營利組織GISAID的數據,目前中國出現的感染是由衆所周知的變異株驅動的,這些變異株已經在世界其他地區傳播。
“我們對來自中國的受感染旅行者進行的測序工作進一步支持了這一論點。”他解釋道,“大多數是BA.5.2和BF.7毒株,它們已經在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發現了幾個月。”
目前,新加坡每周有38個航班從中國出發,每天接待700~1000人次。2022年10月底時爲每周25個航班。
王乙康表示,這還不到疫情前旅行量的10%,當時新加坡每周約有400個航班從中國起飛。
9日,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也在議會發表聲明,表示在中國邊境重新開放的消息傳出後,新加坡和中國的航空公司已申請增加兩國之間的航班,監管機構將“逐步”審查和批准這些申請。
易華仁表示,新加坡將繼續加快航班恢複的步伐,“以確保樟宜機場具有支持預期航班和客流的物流和運營能力”。他補充說:“我們歡迎中國最近恢複與世界其他地區免檢疫旅行的舉措。新加坡與中國有著長期和多方面的關系。以安全有序的方式恢複我們的空中連接符合我們兩國的利益。”
在疫情前,新加坡是中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根據中國國際旅遊展覽會(itb china)去年12月的一項調查結果,76%的中國旅行社將東南亞列爲出境遊恢複後的首選目的地。
針對有關國家的涉華防疫政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月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方發布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和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之後,多國表態予以歡迎,但也有少數國家宣布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對此,中方以最大誠意、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與有關國家進行了充分溝通,詳細介紹中方優化調整防疫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當前中國國內疫情形勢。
汪文斌表示,中方再次呼籲各方從事實出發,科學適度制定防疫措施,避免將防疫政治化。中方願繼續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因時因勢不斷優化調整防疫措施,共同爲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促進團結抗疫和世界經濟複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