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于2017年在林厝港設立高科技養蝦場,先養殖南美白對蝦,每年約生産100公噸。2020年再增養藍虎蝦,每年約養殖25萬只。2022年養殖車蝦,每年約養殖10萬只。另外,也在本地孵化蝦苗,每年超過1億只,主要供給集團在本地和其他國家的養蝦場。
法沙德說,最大的挑戰是孵化車蝦的蝦苗。“我們養殖的車蝦,原本生長在日本海域,新加坡環境截然不同,所以在管理和控制蝦苗繁殖的環境上非常有挑戰,我們是經過多年研究才成功的。”
延伸閱讀國人每年吃掉18億只 本地高科技養殖180公噸鮮蝦上桌小時養雞牛 蝦博士畢業當漁農
新加坡計劃到了2030年生産足夠的農産品滿足國人30%的營養需求。法沙德指出,盡管養蝦高科技化,集團也有生産飼料,但是因爲新加坡土地有限,飼料都是在外國生産,所以如果碰到類似冠病疫情的情況,運輸飼料等受阻,本地蝦的生産難免會受到影響。
一只大概手掌般大的“車蝦”(Kuruma Shrimp)售價介于20至35元,本地每年約養10萬只,需求不斷上升。
這種蝦因身體有鮮明的條紋,卷曲時形如車輪,在日本被叫做“車海老”,“海老”就是蝦的日文漢字,故也有人稱之爲車蝦,別名有斑節蝦、竹節蝦等。
Blue Aqua總裁法沙德博士說,車蝦一般上都是野生,極少有養殖的。去年集團開始在本地養殖車蝦,主要是銷售給本地的日本餐館用來做刺身。
高科技養蝦成本大,法沙德指出,除了養殖大衆化的南美白對蝦(Vannamei,本地俗稱白腳蝦)和藍虎蝦(Blue Tiger),必須養殖一些高檔的如車蝦來平衡投資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