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去年9月起實施爲期六個月的高度安全戒備期,這雖成功降低工傷意外死亡率,但重傷事故在去年9月至12月不降反升,顯示有必要繼續多管齊下改善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爲此,人力部接受由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國際咨詢委員會提出的八大建議,包括強調公司領導層須負起更大責任,在公司內部深植安全至上的意識。
要求企業領導負更大責任
爲進一步改善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人力部接受國際咨詢委員會提出的八大建議,如公司最高領導層要承擔起更大責任,公司從上至下都要灌輸安全意識,形成企業文化。
2006年成立的國際咨詢委員會,由六名國際專家和學者組成,他們提出的建議還有:擴大整個供應鏈監管至承包商,把具體安全要求納入合約;確保企業利益與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更一致;打造雇員勇于發聲的工作環境;加強中小企業對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的認識;貫徹培訓文化;促進無年齡障礙的安全做法和設計,以及盡早正視氣候變化和綠色技術引起的風險。
在高度安全戒備期,高危領域如建築、制造、海事等行業的業者,須完成一次停工安全檢討。出現嚴重安全疏失的公司,也會被禁雇用新外籍員工長達三個月。
國際咨詢委員會每隔兩三年召開會議,爲本地職場安全與衛生情況把脈,並提出改善建議。委員會成員、澳大利亞職業安全衛生署首席執行官米歇爾·巴克斯特(Michelle Baxter)受訪時說,新加坡和其他國家都有各自的職場安全問題,要解決並非易事也需要時間,但她相信新加坡正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人力部兼國防部高級政務部長紮吉哈星期四(1月19日)出席第八屆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國際咨詢委員會會議後受訪時說,在實施高度安全戒備期及向涉及意外公司負責人問責後,工傷意外特別是致命事故減少了。他相信,只要所有利益相關者合作,我國仍可在2028年,達到將工傷意外死亡率,降至每10萬名雇員少于一人的目標。
人力部數據顯示,高達八成的致命及重傷事故,來自建築、制造、運輸與儲藏、行政與支援服務、住宿與食品服務,及批發與零售貿易六個領域。其中來自建築、制造、運輸與儲藏業的中小企業,即員工人數少于200人的公司,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表現較差,而受重傷的員工中,超過58%的人工作經驗少過三年。
去年工傷死亡人數爲46人,這是自2016年有66人死亡以來的最高紀錄。去年致命事故比2021年多九起,致命率在每10萬名雇員中達1.3人。不過致命率已從去年首八個月的1.6人,降至9月至12月的平均0.9人。全年重傷事故則有614起,意味著在每10萬名雇員中,有17.6人因工受重傷。在實施高度安全戒備期前,本地平均每月有49.1起重傷意外,但在去年最後四個月份,重傷意外增至平均每月55.3起。
針對政府是否有意延長高度安全戒備期限,紮吉哈說:“我們正在研究,但還沒決定。目前正在參考各項指標,了解各領域的表現。”
爲進一步改善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人力部接受國際咨詢委員會提出的八大建議,如公司最高領導層要承擔起更大責任,公司從上至下都要灌輸安全意識,形成企業文化。